发布于 2023-02-06 17:32

  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介入治疗的概念是指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等)的导向下,经皮穿刺,利用穿刺针、导管、支架等器械,对疾病进行微创性诊断与治疗的一门技术。

  介入治疗的一大分支是外周血管介入,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血管穿刺途径对除颅内血管和心脏冠状血管以外的其他血管进行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不包括经血管途径对肿瘤性疾病进行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

  外周血管疾病,中医称之为脉管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有明显上升,常见的如动脉狭窄性病变、动静脉血栓形成、动脉瘤等。周围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大动脉炎等,主要表现为皮肤温度降低、肌肉萎缩、摸不到脉搏或脉搏减弱、间歇性跛行,严重时发生远端肢体坏死,甚至需截肢,严重时危及生命;静脉血栓性疾病,可引起患肢血流瘀滞、肿胀,同时有致命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的风险;动脉瘤性疾病随时有瘤体破裂大出血、死亡的风险。

  外周血管疾病有很高的致残率及一定的致死率,内科治疗效果甚微,手术治疗为有创治疗方法,且效果有限。1964年,美国医师Dotter开创了不用开刀的外周血管病介人治疗方法,1972年Gnuntzig发明了双腔球囊导管,使这一技术发展成熟。此后相继开发了激光血管成形术,动力性血管成形术(旋磨导管),血管内支架,超声血管成形术,基因治疗及血管内放射治疗预防术后再狭窄等。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适应证不断扩大,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器材将复合化、生物一药物化,操作更简化。目前球囊导管、血管内支架仍将是主要治疗手段。在将来预防再狭窄的治疗可能以血管内放射治疗和基因治疗成为发展的重点。所以越来越多的外周血管疾病可通过经皮血管介入治疗,其优点是药物及手术治疗所不能代替的。

  目前,我国周围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介入治疗具有简便安全、微创伤性、合并症少、定位准确、可重复性等优点。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的范围已从原来的肢体动脉发展到大动脉以及静脉,甚至全身几乎所有的血管。目前最为成功的是髂、股动脉、肾动脉和下腔静脉狭窄的介入治疗。介入治疗的范围主要是血管狭窄或闭塞、血管扩张及血管畸形三大类疾病。

  目前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方法主要有球囊血管成形术及血管支架置入术。球囊血管成形术的最佳适应证是中等大小或大血管局限、孤立性短段狭窄,其次为多发、分散的短段狭窄和闭塞。长段狭窄或闭塞、小血管病变、溃疡性狭窄或已有钙化的狭窄或闭塞病变不适宜于PTA治疗。血管支架是指在管腔球囊扩张成形的基础上,在病变段置入内支架以达到支撑狭窄闭塞段血管,减少血管弹性回缩及再塑形,保持管腔血流通畅的目的。部分内支架还具有预防再狭窄的作用。另外,动静脉血栓形成可行介入导管血栓清除术及留置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相对于外科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患者耐受性强,相对内科药物治疗效果好。动脉瘤的治疗,选用覆膜支架隔绝瘤体进行局部腔内血管成形术,同时能保持血管管腔通畅,大大降低了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不断发展,外周血管介入经历了由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到开发动力性血管成形术、激光血管成形术及血管内支架的不断进步完善的过程,取得良好的成效;20世纪90年代至今,为有效预防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再狭窄率30%),兴起了基因治疗及血管内放射治疗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21世纪将继续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可以预见,随着介入器材及新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范畴的不断扩展,介入治疗方法的不断完善,外周血管介入在临床治疗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外周血管的介入疗法相关文章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微创成为一个方向,一种需求。介入疗法得以深入开展,其在临床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广,特别是在妇产科领域,因其诸多优点而成为临床医生和病人选择的最主要的一种治疗方法。今年28岁的张小姐早孕2个多月时发现是切口妊娠(即胚胎着床于剖宫产手术后子宫切口瘢痕的微小缝隙上,是少见的异位妊娠),准备终止妊娠。在医院里行吸宫术时,发生大量出血,妇产科医生遂
发布于 2023-03-26 04:06
0评论
子宫肌瘤栓塞术临床问题子宫肌瘤是绝经前妇女中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肿瘤之一。在一项纳入接受输卵管绝育的17~44岁妇女的研究中,子宫肌瘤见于9%的白人和16%的黑人1,尽管子宫切除术后的病理检查显示其患病率更高2。据报告,该病的总发病率为29.7例/1000病人-年,不同年龄组之间有相当大的差异3。大多数研究显示,最高发病率见于40~45岁的妇女4,5。黑人患子宫肌瘤的危险是白人的3倍6。虽然子宫肌
发布于 2023-02-25 00:21
0评论
近年来,外周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至今外周血管病病因尚不明确,老年人腿疼不少人常常认为是老年关节病,这是错误的。 有的老年人走路没劲了或腿痛了,就休息一会儿,感觉好点了就继续走路;一会儿又没劲儿了就再休息会儿。很多人都以为这是正常的现象,毕竟人老了,腿脚不方便。还有人会选择去看骨科或神经科,可是怎么也看不好。当老人出现间歇性跛行和走路没劲儿时,可能是血管堵塞了,应该考虑看外周血管科。
发布于 2024-08-10 01:07
0评论
概述 一般来说,当患者出现外周动脉硬化的时候经常可能会出现一些血管性的疾病。如果患者没有经过去有效的治疗非常容易导致患者的血管壁出现长时间的阻塞现象,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血流量的减少,导致局部的皮肤出现坏死甚至出现营养供应的障碍,严重的时候容易导致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对于患者来说,一定要处于有效的治疗,防止出现血管收缩的现象,避免肢体的疼痛肿胀。 步骤/方法: 1、 动脉是供应我们全身组织血液的一
发布于 2023-11-01 12:38
0评论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食欲不好,进行检查,发现肝部肿瘤,并已经冲破肿瘤包围。未进行治疗医院医生建议先介入疗法,之后效果好后方可进行进一步手术。什么是介入疗法,有何负面影响?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超声诊断科白文坤:目前的肝脏肿瘤介入疗法很多包括:1、局部肿瘤的消融治疗,包括了射频消融、微波消融、高能量聚焦超声、化学消融(无水酒精注射等),原理是通过局部的热疗或细胞脱水,使肿瘤
发布于 2023-01-30 18:07
0评论
肺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仍是目前唯一根治手段,但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失去外科手术机会。此时为控制肿瘤则需进行综合治疗,其中包括全身静脉化疗(化学治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等。血管内介入治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局部肿瘤血管的化学药物灌注和肿瘤血管栓塞术为中心,并结合各种方式进行抗肿瘤治疗。肺癌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导管动脉化学药物灌注术、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和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术。
发布于 2023-03-10 01:16
0评论
咯血为临床重症,主要治疗手段有内科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咯血患者往往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症状反复;而外科手术创伤大,且部分患者因本身病变原因而无外科手术指征。血管内介入手术为咯血供血血管的栓塞术,具有微创、高效和低风险等特点。主要适应证包括:1、致命性大咯血的急救;2、无法外科手术根治的咯血者;3、反复咯血,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或症状反复,且无外科根治指征;4、拒绝外科手术的咯血
发布于 2023-03-10 01:21
0评论
概述 患者经常会在任何时间地点、环境下且不能自我控制地突然发作,对于这种病症虽然发病的时候很可怕但是它不会传染,容易出现摔伤烫伤溺水交通事故等,进入老年期65岁以后由于脑血管病老年痴呆和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增多,小编和大家说说这个话题,随着年龄的增长,癫痫发病率又见上升,怎样分辨脑血管病与癫痫,癫痫发病率有所降低,癫痫可见于各个年龄段,儿童癫痫发病率较成人高,脑血管病的血管介入治疗。 步骤/方法
发布于 2023-10-27 14:14
0评论
1.手术治疗: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将病损组织切除,以达到治疗目的。对于独立且较小病灶效果良好。一般情况下,病损区血管丰富,血量大,手术时出血量极大,常常引起严重的失血性休克,术中需要大量输入全血,手术难度大,危险程度高。同时,由于出血后血往往不能全部切除即被迫终止手术,故术后复发率很高。手术切除部分瘤体后遗瘤局部畸形、缺失及功能障碍。手术费用昂贵,患者难以承受的负担,面部皮肤毛细血管瘤可结合整容皮肤
发布于 2024-12-09 00:17
0评论
一般来说,所有颅内AVM均是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尤其对于脑深部、重要功能区、高血流量或大型AVM,血管内介入治疗是首选考虑的治疗方法。其优点是:1、对一部分能通过栓塞而达到治愈的病例避免了手术;2、即使不能完全栓塞畸形血管团,由于闭塞了主要供血动脉和大部分畸形血管团,使AVM范围缩小、血流减少、缓慢、盗血现象减轻,有利于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使一部分传统认为不能手术的病例变为能够手术;3、并发
发布于 2022-10-20 13:29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