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尾部藏毛窦是在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形成的一种慢性窦道。本病特征为内藏毛发,可表现为骶尾部畸形囊肿,感染破溃后形成慢性窦道或暂时愈合,反复发作。此病为一种少见疾病,多在青春期后20、30岁发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而且肥胖和毛发浓密者易发。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目前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有先天性及后天性两种学说。
1、先天学说 先天性藏毛窦是由于在胚胎第3―5周神经管闭合过程中,背部的神经外胚层与皮肤外胚层的分开不完全所导致。易合并细菌性脑膜炎、皮肤脓肿、硬膜外及硬膜下脓肿,多于婴幼儿
时期发病,可发生于脊柱全段背侧中位线部位,以骶尾部多见。
2、后天学说 Patey和Scarf认为藏毛窦是因走路时臀部的扭动和摩擦,特别是多毛的男性,使臀中裂之间的毛发刺入附近的皮肤,形成短管道,而毛发仍然与其根部相连,短管道随即皮化,当毛发由原来的毛囊脱落后,被上皮化短管道产生的引力吸入。因而提出第一阶段为刺人性窦道,第二阶段为吸人性窦道。毛发聚集于皮下脂肪内成为异物,一旦有细菌感染,即形成慢性感染或脓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军中驾驶吉普车的军人发病率较高,故有称为“吉普车病”。由于行驶过程中,座椅的反向撞击,使臀中裂之间的毛发刺入附近的皮肤而形成。
二、病理
骶尾藏毛窦主要病理表现包括原发管道、窦腔、继发管道以及毛发。原发管道在皮肤开口,向下延伸3-5cm,末端有小腔,管道内有毛发,有时伸出管道外,切除后敞开标本时发现,毛发全然是游离的,两端尖细。根部未发现有毛囊、汗腺或皮脂腺。继发管道由深部发出,再向上方经皮肤破溃。管内覆盖鳞状上皮,由于长期反复感染,其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
三、临床表现
本病在发生窦道感染之前很少出现症状。典型的病例是在尾部中线有细小凹坑,凹坑有细孔,此为原发窦道。窦口多在臀沟处,窦道的走行方向,多向头颅侧,很少向下朝向肛管。继发的窦道多在原发窦道口上方即“颅侧”,常略偏向一侧,尤以偏向左侧者居多。静止期在骶尾部中线皮肤处可见不规则小孔,直径约1mm至3mm。感染时周围皮肤红肿,常有瘢痕,有的可见毛发。探针可探入3cm至4cm,挤压时可排出稀淡臭液体。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骶尾部藏毛窦的主要诊断标志是骶尾部急性脓肿或慢性分泌性窦道,局部可有急性炎症表现。内藏毛发是尾部藏毛窦的特点,但不是唯一标准,毛发可以已随脓液自行排出,也可能已在以往的手术中排出。20岁左右,特别是体健多毛的男青年,发现在骶尾部有急性脓肿、硬结或存在有分泌物的慢性窦道口时应考虑本病。
2、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肛瘘、疖、肉芽肿、骶前畸胎瘤和骶前囊性肿物感染破溃相鉴别。肛瘘的外口距肛门近,瘘管走向肛门,触诊有条索状物,肛管内有内口,有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病史。而藏毛窦的走行方向,多向颅侧,很少向下(93%向颅侧走行,7%可向下方肛门周围走行)。应用经肛B超鉴别骶尾部藏毛窦和肛瘘,肛瘘的低回声管道向肛门延伸,极接近或到达肛管直肠腔内,而藏毛窦的病灶纵向深度较肛瘘浅,且窦道末端距肛管直肠较远,窦道总体走向趋于颅侧。疖生长在皮肤,由皮肤突出,顶部呈金黄色,痈有多个外孔,内有坏死组织。结核性肉芽肿与骨相连,X线检查可见骨质破坏,身体其他部位有结核病变。梅毒性肉芽肿有梅毒病史,梅毒血清反应阳性。骶前畸胎瘤或囊性肿物感染破溃的窦道口较大,其中充满肉芽组织,窦道很深,走行不规则。囊性肿物如果是皮样囊肿,可能有毛发存在,但数量多而且与皮脂混成一团。X线检查可见骶前有占位病变,直肠前移,有骨骼,钙化点阴影。
五、治疗
有许多方法可以治疗骶尾部藏毛窦,但由于本病的复发率较高,尚无一种最理想的方法被广泛接受。非手术注射疗法由于并发症多,疗效不确切目前已很少采用。有确切疗效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将藏毛窦和相关的炎性窦道完整切除。主要的手术方式介绍如下。
1、切开引流:急性脓肿形成时,即在局麻下行十字切开引流。化脓性藏毛窦采用切开引流不能得到根治,因此在感染控制后,如窦道范围较小,可以切开所有原发和继发管道,清除肉芽组织,外敷防腐生肌药物,留等二期愈合或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2、切除病灶后一期缝合:适用于窦道较小并且尚无感染、窦道口附近没有形成厚重的纤维化垫状物的患者。禁忌症:以前曾做过-期闭合手术;病变范围超过7.5cm;离中线外2-3cm有继发外口;体毛太多的患者。本法的优点是愈合时间短,臀裂内形成的瘢痕柔软,在瘢痕和骶骨之间有软组织,可耐受损伤,不影响起坐,复发率低(0-16%)。目前为小型藏毛窦的首选术式。
3、广泛切除部分缝合:适用于窦道较大、多发管道及外口较多的病例。在广泛切除病变组织之后,尽可能缝合创缘,中央一部分创口经肉芽组织愈合。其复发率约为5.8%,但这种木式愈合时间长,形成的瘢痕广泛。如有损伤,瘢痕容易破裂。
4、切除病灶伤口开放:适用于伤口过大,手术后复发或伴有局部炎症者。将窦道和继发窦道侵犯区域做整个切除,使伤口由肉芽组织的填充而逐渐愈合。复发率较低,为1.13%。
5、造袋缝合手术:Buie和Curtiss设计的这种术式,近年来被较多采用。方法为将窦道顶部皮肤切除,清理腔内肉芽组织、毛发和皮脂等物,将皮肤与窦道残腔做间断缝合。对侧支窦道需分别切至末端,同样袋形化。一般用羊肠线或可吸收的人造缝线。手术后换药也颇为重要,常是开放性藏毛窦愈合的关键。用细纱布敷料填塞在窦道上。一定要使创口边缘分开,保持平整,注意局部卫生。创口发现有架桥时,应立即用棉签分开,经常剃除周围过多的毛发。过多的肉芽组织生长可予刮除,或用硝酸银烧灼,直至伤口完全愈合。其复发率为6.9%。
6、菱形切除和Limberg、dufourmentel皮瓣: 术中沿着窦道注入美兰,以便识别所有的窦道分支,然后行一菱形切口将窦道整块切除。在右或左臀部行Limberg、dufourmentel皮瓣缝合创口(皮瓣包括皮肤和皮下组织,不包括其下方的臀筋膜), 术中不放置任何引流,术后10 d拆线。复发率4.9%。
7、不对称切除皮内缝合术(Karydakis术式):做一个纵行的偏离中心的梭形切口游离皮下的增生肉芽组织直至骶筋膜,伤口的下段尤其是靠近臀沟的部分应向深部分离约4-5cm,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切除的范围依增生的肉芽组织的多少而定。但一般长7-8cm,宽3-4cm。创面深部放置负压吸引,用可吸收缝合线缝合皮下组织,皮肤用聚丙烯缝线作皮内缝合。缝合伤口后中线被牵向一侧,约偏离1.5-2.0cm。术后给予第3代头抱菌素和甲硝唑治疗48h。如有微生物生长,抗生素的冶疗至少维持5天。负压引流需放置2-3天。实行不对称切除皮内缝合术后,伤口瘢痕由中线被牵向-侧,使臀沟和(或)后正中沟变平。因此局部所能产生的吸力被消除了。同时采用皮内缝合术,避免了因传统的间断缝合法使缝针多次刺入皮肤所导致的早期毛发附着而复发。手术过程不复杂,并发症和复发率很低(0.9%)。
六、癌变
骶尾部藏毛窦癌变曾有报道,病变多为分化良好的鳞状细胞,伤口癌变(如溃疡易破溃、生长较快。出血及真菌样边缘)应可疑癌变。一旦确诊则实施广泛切除。据文献报道5年生存率为51%、复发率为50%。
骶尾部藏毛窦是什么?
发布于 2022-10-06 03:26
骶尾部藏毛窦是什么?相关文章
小赵(为保护患者隐私主人公为化名)是一个健康帅气的小伙,身材魁梧,毛发浓密,非常具有“雄性的魅力”,平时同事有些力气上的活,小赵也都愿意帮助完成,“举手之劳”更让他成为女同事中“标准版猛男”。可是最近小赵却开始烦恼起来。一个喝酒后的早晨,小赵醒来就觉得后臀部及骶骨位置不舒服,用手摸着感觉“尾骨尖”有一个小鼓包,疼痛不适,起初他并没有在意,认为这是“上火了”,没有在意,结果2天后疼痛加重,他就索性
发布于 2022-10-03 04:33
0评论
骶尾部是疼痛的好发部位之一。以女性多见。骶尾部疼痛常见于腹部盆腔肿瘤术后、肛门会阴部外伤或手术后、尾骨骨折、肛门部瘢痕等等。会阴痛临床症状复杂,可表现为尿道痛、阴道痛、肛周痛等等,又被称为肛门会阴痛等。疼痛的性质可表现为烧灼样、针刺样、抽搐样、撕裂样等,疼痛程度轻重不等,排尿、排便、性行为等可诱发或加剧疼痛。患者通常羞于就诊,对患者身心产生极大影响。单纯保守治疗对此类来源于交感神经系统的顽固性疼
发布于 2022-09-30 23:24
0评论
藏毛窦和藏毛囊肿(PilonidalsinusandPilonidalcyst)统称为藏毛疾病(Pilonidaldisese)。也即是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内藏毛发是其特征。藏毛历史:藏毛意思是“毛团”(nestofhair),来源于拉丁词毛(pilus)和巢(nidus)。HerbertMayo于1830年提出这一术语。R.M.Hodges于1880年用"pilo
发布于 2023-01-14 08:16
0评论
骶尾部疼痛的病因有很多,如关节炎、劳损、腰骶椎疾病,骶椎炎,尾椎轻微突出,骶骨裂等原因和产后。劳累性腰痛,骨质增生,肾脏疾病,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骶尾综合症。盆腔炎:主要临床症状:腰骶部疼痛或下腹痛、或因长时间站立,过劳,性交,或经前期加重,重者影响工作。或有白带增多、月经紊乱、经血量多痛经,性感不快;输卵管阻塞、不孕等。劳累性腰痛:是因平时运动或劳动较少,在一个集中的时间内进行了较多或
发布于 2023-02-27 01:11
0评论
目前随着产前诊断技术的提高,手术技巧的改进,化疗药物的使用,规范化治疗的开展,骶尾部畸胎瘤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有了明显提高,因而术后出现肿瘤复发甚至恶变成为治疗骶尾部畸胎瘤的突出问题,并影响到了该类患儿的预后。据文献报道,骶尾部畸胎瘤的总体复发率在2%~35%(平均12.5%),而不同病理组织的复发情况有明显差异,成熟性、未成熟、恶性畸胎瘤的复发率分别是0%-26%(平均10%)、12%-55%(平
发布于 2023-03-28 03:26
0评论
疾病简介:骶管囊肿属于硬脊膜囊肿,起源于脊髓被膜,故用“椎管内脊膜囊肿”来总称这类疾病;骶管囊肿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没有确切的统计,自从核磁共振检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以来,骶管囊肿的发现率愈来愈高,引起患者极大的顾虑。其实,了解骶管囊肿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式,可大大减少这种顾虑。疾病分类:骶管囊肿属脊膜囊肿的一种类型,大体分为两种:IB型不含有脊神经根纤维的硬膜外脊膜囊肿,为先天性硬膜憩室或先天性硬膜缺
发布于 2023-03-06 06:31
0评论
吴医师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的答复!看了您的建议后,我们重新确定了一下,母亲的麻木感只有左侧腰骶以下。(上肢不灵便应该是10多年前左臂摔伤故,贴膏药过好转)另外请教一下:母亲后颈部有硬块,功能上一直没有明显不适;有比较严重的鼾症;这两点会和骶管囊肿关联么?鉴于检查结果表明当前已经确定存在并需要解决的是骶管囊肿问题。于是我们在仔细看过《CT引导下骶管囊肿穿刺造影及抽液减压术》这篇文章后,要
发布于 2023-01-30 20:02
0评论
骶管囊肿是一个什么病?这是绝大多数民众都很陌生的,其实却是一个常见病。骶管囊肿在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4%,其中约15%有腰腿痛症状,以此论之,仅上海市就有约12万有症状的骶管囊肿患者!然而,每年在上海各大医院确诊的骶管囊肿仅数百例,而接受正规治疗的只有几十例而已,反映了大量患者没有得到及时合理的诊治。骶管囊肿位于腰椎下方、骨盆后正中的骶管内,囊肿内是水样清亮的脑脊液,囊肿通过一个单向阀门(即漏口)
发布于 2023-03-02 06:01
0评论
今天我们了解一下临床上常见但是处理棘手的一类伤口:窦道。可能并不为大家所熟悉,从名字上可以联想,应该类似于管道之类弯曲的伤口。现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Q:什么是窦道?A:窦道是一种管道样伤口,皮肤表面有外口,内有管道,与胸腔、腹腔等不相通,没有内口。有内口者称为瘘管(比如肛瘘,保守疗法治疗效果不佳。此处不聊。)通俗的说,就是局部有一小疮口,通向体内,肉眼看不到内部伤口情况,所以才称之为窦道。
发布于 2023-02-18 01:31
0评论
要了解腰骶疼痛怎么发生的首先我们要知道腰骶部所处的部位以及它所承担的作用,腰骶部它是躯干中上身与下身连接的枢纽,结构较多。腰骶部的肌肉力量提供给我们站立、行走和抬重物的能力。各个腰椎之间有很多的韧带来维持他们的稳定性,由此可以看出当我们缺乏足够的训练或者没有强壮的肌肉力量,过于劳损,一旦出现突然的用力,运动就可能损伤韧带、肌肉,从而发生腰骶的疼痛和无力,据统计有80%的成人在一生中有过明显的腰骶
发布于 2023-03-16 22:0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