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2-12 22:02

  胆脂瘤和听神经瘤等一类发生在面神经管内或者颅内的肿瘤,在手术切除治疗的过程中,有可能造成面神经的损伤,从而发生眼睛无法闭合,口角歪斜等表现。这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而及时有效地神经修复,是恢复患者原有的面部肌肉功能的关键!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不少的患者错过了神经修复的最佳时机,最终不可避免的留下种种的后遗症。

  那么,在面神经损伤发生后到底该怎么办呢?

  首先,应该明确肿瘤的性质,是否良性,是否已经清楚彻底,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手术?这些可以向原发疾病的治疗医生了解。如果是良性肿瘤,并且清除彻底,那么可以考虑神经的尽早修复。反之,需要咨询原发疾病的手术医生,了解是否可以考虑神经的修复。一般面神经的修复是在面颊部进行,不会涉及到颅内病灶部位。如果需要用到同侧的咬肌神经,那么需要患者咨询神经外科医生,是否目前有三叉神经的累及。

  其次,神经是否断了?

  很多时候,患者被告知,面神经连续性还存在,还有机会功能得到自行的恢复。遗憾的是,不少的患者满怀希望,等了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试用了各种的药物,针灸等等,最终还是没有效果,从而错过了神经修复的最佳时机。那么如果,神经还连着,患者该如何判断?对于神经连续性存在的情况,建议患者动态的观察:面部闭眼和上唇上提露齿的情况是否恢复,是否有鼻唇沟的加深。这些都是面部肌肉恢复的迹象。如有说明神经没有完全损伤,可以继续观察。此外,尽早进行面神经电图或者F波检查,这可以提示神经的损伤程度,如果损伤很严重,即使连续,也很难自行的恢复,那么就需要尽早的进行神经修复了。还有需要每月定期的肌电图检查,这可以观察肌肉的恢复情况。不过这需要将连续多月的指标合并一同观察,如果没有任何改善,哪怕有部分的肌肉微弱功能,那也可能仅仅是残留的肌肉功能,而损伤的部分并没有得到更好的恢复,那么还是建议考虑神经的修复。

  如果神经完全断了,或者严重的损伤,那么该如何进行治疗?

  面神经的颅内部分断了,目前可以考虑通过跨面神经移植并结合同侧的咬肌神经的营养来治疗。也就是用同侧的部分咬肌神经和同侧的面神经分支相吻合,这样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三个月左右)就可以使得面部的肌肉受到咬肌神经的支配,产生活动:闭眼和上唇的活动。与此同时,来自对侧的健康的面神经,通过桥接的移植神经,能够对面部的肌肉进行更加精确的支配,从而产生同步协调的微笑和闭眼。两者相结合的手术方法,避免了单一方法的不足,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面部肌肉的功能。而咬肌神经的部分离断,并不会使得整块肌肉瘫痪,因此在功能和外形上没有带来明显的影响。

  目前,类似的方法是用患侧的部分舌下神经结合跨面神经移植修复。后者,这种方法由于位于颈部,因此距离所需营养的面部肌肉距离更远,因而需要更长的时间恢复瘫痪的肌肉。不仅如此,由于需要神经的桥接移植后才可以同面神经相连,这样也就增加了吻合口,减弱了疗效。还有,舌部的活动障碍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较明显:患者进食,言语等都会暂时性的受到影响。正因为如此,应用咬肌神经的术式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优点。

  如果需要神经修复,那么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以及最晚到何时?

  最佳时机是尽早的进行,面瘫发生后,只要条件允许,应该尽早的进行修复,这样就有更好的恢复。此外,晚于一年,修复的效果就会明显的减弱。

  如果来就诊,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就诊之前,应该到原治的医生那里随访,明确目前是否适合手术。如果不方便,我可以安排相应科室的医生进行会诊,来明确患者目前的状况。其次,应该带上原来的手术记录和病理检查报告。还有带上近期特殊检查片子和报告(CT或者MRI)。

  最后,希望这些知识,对于那些正经历痛苦煎熬的患者有帮助。

胆脂瘤或听神经瘤等良性肿瘤术后导致面瘫的处理要则相关文章
我注意到网上经常有患者问到中耳胆脂瘤的问题,一是胆脂瘤要不要手术。我在“胆脂瘤-耳朵里面的定时炸弹”文章里说得已经很清楚,如果不及时做,恐怕小问题变成大问题,最常见的是经常流脓、听力下降,严重的就会引起面瘫、颅内感染。所以,一经发现胆脂瘤,必须尽早手术。胆脂瘤型中耳炎,是常见的中耳炎性疾病,大大小小医院都在做手术,术后效果不尽相同。术后效果不好,如术后复发、流脓、听力恢复不好,一部分是因为术前病
发布于 2023-03-04 07:21
0评论
概述 听神经瘤在手术后很容易使面部神经受损,导致面瘫,这是手术后的并发症的表现。目前这一块的预防做的还是很不够的,因此来说,听神经瘤术后地会得面瘫的。面瘫一方面影响患者容貌的美观,同时也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如饮食等方面造成很大的困扰。患者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不愿与人交流,常常在家不愿意投入到社交活动中,这是非常让人心痛的。 步骤/方法: 1、 这部分患者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通过
发布于 2023-01-23 14:34
0评论
什么是听神经瘤?听神经瘤是脑肿瘤,但其实并不位于脑实质内,而是长在听神经的前庭支上。听神经瘤属于良性肿瘤(非恶性也非癌),通常生长缓慢,平均年增长率为2毫米。听神经鞘瘤占颅内肿瘤的7%~12%,占颅内神经鞘瘤的93.1%,占桥小脑角肿瘤的75%-80%。听神经瘤的临床表现听神经瘤的发病年龄多在30~60岁,20岁以下者少见。女略多于男。绝大多数为单侧,双侧者多为神经纤维瘤病。肿瘤大多数发生于前庭
发布于 2023-03-19 01:36
0评论
胆脂瘤亦称表皮样囊肿,珍珠瘤等。目前认为系源于异位胚胎残余的外胚层组织的先天性乏血管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脑部和耳部。根据胆脂瘤分布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颅内胆脂瘤外耳道胆脂瘤和胆脂瘤型中耳炎等。一般认为颅内胆脂瘤的发病率为全脑肿瘤的0.5-1.8%。可为多发,大小由几毫米至数厘米不等。胆脂瘤多采取手术切除。一般认为颅内胆脂瘤的发病率为全脑肿瘤的0.5-1.8%。可为多发,大小由几毫米至数厘米不等。任何
发布于 2023-01-31 11:17
0评论
小张耳道流脓已有几年,时好时犯。年初时,可恨病又复发了,流出的脓液还伴有血迹,并出现高热、头痛、嗜睡等症状。他在家人陪伴下,即刻去了专科医院就治。经医师检查,确诊为胆脂瘤型中耳炎并发脑膜炎。经过抗菌药物治疗和乳突切除和鼓室成形术,达到了康复。医学上根据中耳炎的不同特征可分“单纯型”和“胆脂瘤型”。前者一般为鼓膜紧张部穿孔,流的脓水像黏鼻涕一样,不太臭,脓汁时流时止,病情时好时坏,长期不愈将导致听
发布于 2023-02-04 20:47
0评论
什么是胆脂瘤型中耳炎?胆脂瘤是怎么形成的?中耳腔是粘膜,外耳道及鼓膜外侧面是皮肤,胆脂瘤中耳炎就是上皮组织进入中耳腔所导致的,即皮肤跑到了错误的位置。形成原因主要是两种,一种是袋状内陷学说,由于咽鼓管通气不良,鼓膜松弛部内陷,形成一个内陷袋,上皮堆积形成胆脂瘤;另一种是上皮移入学说,鼓膜大穿孔导致外耳道皮肤进入中耳形成胆脂瘤。因此长期的咽鼓管不良和鼓膜大穿孔都有可能形成胆脂瘤。中耳胆脂瘤有哪些危
发布于 2023-03-04 11:56
0评论
中耳胆脂瘤是中耳乳突炎性疾病中最严重的类型,如果考虑属于胆脂瘤,如果身体条件能够耐受全麻,可以考虑尽快手术。什么是胆脂瘤:胆脂瘤是上皮性病变,存留于中耳乳突腔,不断堆积,并不断侵蚀骨质,见缝钻缝,见骨头吃骨头。虽然不是真正的肿瘤,但表现很像肿瘤,所以临床上将其视为危险的病变,一旦发现需要尽早手术,拖延可能会引起严重问题,甚至危及生命。中耳胆脂瘤形成原因:有先天性原因,也有后天性原因。后天性中有一
发布于 2022-10-18 05:54
0评论
听神经瘤是最常见的颅神经肿瘤,常常表现为耳鸣、耳聋、眩晕、面肌抽搐、泪液减少,面瘫等。压迫脑干、小脑还可以出现偏瘫、走路不稳、发音困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一旦发现应该及早手术治疗。听神经瘤切除手术的关键点和难点是面神经的保护,由于面神经和听神经紧贴,肿瘤直接压迫面神经常常导致面神经变得极其菲薄,难以辨识。因此切除听神经瘤而保留面神经成为听神经瘤切除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巨大听神经瘤(最大径达4c
发布于 2023-02-03 23:12
0评论
一、概述:听神经鞘瘤起源于听神经鞘,是一典型的神经鞘瘤,由于没有听神经本身参与,因此,听神经瘤的名称不适宜,应称为听神经鞘瘤。此瘤为常见颅内肿瘤之一,占颅内肿瘤的8.43%。听神经鞘瘤好发于中年人,发病高峰在30~50岁,最年幼者为8岁,最高年龄可在70岁以上。发生于小儿的单发性听神经鞘瘤是非常罕见。迄今为止,有关儿童听神经瘤的均为个案报道。肿翻多数发生在听神经的前庭段。少数发生于该神经的耳蜗部
发布于 2022-10-21 08:29
0评论
大家都听过中耳炎是什么病,但是胆脂瘤型中耳炎可能就没什么人知道了,它也属于中耳炎的一种,而且是比较严重的一种,所以大家对这种病多了解还是好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耳炎的分类,单纯型、骨疡型和胆脂瘤型是最为主要的三种。所谓胆脂瘤,就是中耳里脱落的上皮的堆集,越聚越大,不断地向四周扩张,从而造成邻近的骨质破坏,向上,向内向后都是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一旦破坏到神经会造成面神经麻痹,向颅内扩张会形成脑脓肿等
发布于 2023-06-24 14:1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