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2-18 18:01

  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两种)的血清标志物。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以及抗肝肾微粒体Ⅰ型抗体(anti-LKM1)为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标志性抗体,抗线粒体抗体(AMA)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标志性抗体。但这些抗体滴度测定与疾病的活动无关,也不具备预测治疗结果的能力。具有预测意义的血清标志物能通过早期诊断、建立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及指导撤药时机等来改善目前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疗策略, 本文对这类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1、自身免疫性肝炎中有预测意义的标志物

  (1)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antibodies to Soluble Liver Antigen,anti-SLA)

  anti-SLA肝脏特异性抗体,又称抗肝胰抗原(LP)抗体。检测方法包括放射配体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蛋白印迹法以及免疫沉淀反应,根据不同方法得出的结果做出的临床和流行特征评估可能有所不同,其中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nti-SL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于ELISA。

  anti-SLA可存在于ANA、SMA 、anti-LKM1阴性患者中,定义为一组特殊类型的AIH(既往称Ⅲ型AIH)。anti-SLA 与遗传基因DRB1*0301相关,anti-SLA阳性的Ⅰ型AIH患者与ANA、SMA阳性者相比HLA DR3的表达率更高(79% vs 50%, p = 0.02)。anti-SLA阳性患者多具有严重的肝组织损伤、需要更长期的维持治疗以及撤药后再度恶化率、肝衰竭和肝移植率高的特点。

  (2)抗肌动蛋白抗体(antibodies to actin,anti-actin)

  anti-actin是抗平滑肌抗体(SMA)的一种亚类。检测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流免疫电泳法、ELISA和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功能检测。不同检测方法其预测价值亦有区别。

  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出的anti-actin阳性的AIH儿童患者,多具有药物治疗依赖性、易进展为肝衰竭和肝移植需求率高的特点。anti-actin阳性成人患

  者,发病年龄早、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较差,肝衰竭死亡率和肝移植需求率均高于抗核抗体阳性患者(19% vs 0%,P=0.03)。此外,若同时存在针对肌动蛋白和α辅肌动蛋白的免疫反应,则提示患者有严重的临床或组织学疾病。

  (3)抗肝细胞溶质抗原Ⅰ型抗体(anti-liver cytosol type 1,anti-LC1)

  anti-LC1的靶抗原为亚胺甲基四氢叶酸环化脱氢酶(FTCD),是叶酸代谢中具有双重功能的酶,常与anti-LKM1同时存在,是Ⅱ型AIH的标志物,主要存在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中(年龄<20岁)。检测方法包括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流免疫电泳检测、免疫沉淀反应、蛋白免疫印迹法和ELISA。

  anti-LC1阳性提示AIH患者可能存在其他自身免疫疾病、重症肝炎及进展性肝硬化,它可以是急性、急性重症、慢性肝炎儿童患者中唯一的血清标志物。anti-LC1对诊断ANA、SMA及anti-LKM1阴性患者有重要意义,该类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较好。Anti-LC1可与SMA、ANA同时存在于AIH患者中,也可在12%的慢性乙肝患者中检测到。

  (4)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anti-asialogly coprotein receptor,anti-ASGPR)

  anti-ASGPR的检测方法有ELISA和放射免疫过滤法。其中以人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为底物的ELISA检测的anti-ASGPR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但由于靶抗原的萃取以及配套试剂缺乏,使其应用受限。近年来开发的基于兔抗原的便捷、有效的ELISA试剂诊断AIH的敏感性为78%,特异性为99%。

  anti-ASGPR可存在于传统抗体阴性的AIH患者中,ASGPR在细胞凋亡时的表达增加,且在肝小叶门静脉周围即界面性肝炎的特征性组织学区域呈高密度表达,提示其与肝细胞坏死及界面性肝炎相关。anti-ASGPR阳性的患者有较高的血清γ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水平以及撤药后复发率(88% vs 33%,P=0.01)。anti-ASGPR与疾病的组织学活动性相关,可通过测定anti-ASGPR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是否持续存在来反映患者对激素治疗的反应情况。在治疗过程中,anti-ASGPR消失提示撤药后病情缓解, anti-ASGPR持续存在或再次出现提示疾病复发,这一特点提示anti-ASGPR有用于判断撤药时机的潜力。

  (5)抗染色质抗体(antibodies to chromatin ,anti-chromatin)

  anti-chromatin在活动性AIH患者中的检出率比非活动性患者高(32% vs 19%,P=0.01),阳性患者撤药后复发率也较高(91% vs 66%,P=0.01)。anti-chromatin阳性的AIH病例中94%同时存在ANA,但存在ANA的病例中仅68%同时存在anti-chromatin,提示 anti-chromatin可用于筛选ANA阳性患者中存在治疗依赖且病情较重的一组亚群。anti-chromatin预测撤药后再度复发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为100%,敏感性仅为42%,与其他预测性标志物一样,其对撤药后复发的阴性预测值不高,仅为22%,而anti-SLA为17%,anti-actin为22%。anti-chromatin阳性提示AIH炎症活动、病情较重及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较差。

  (6)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bodies to 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anti-CCP)

  anti-CCP是预示类风湿性关节炎(RA)进展期及侵蚀性关节疾病的指标, 通常用ELISA进行检测,可出现在9-11%的AIH患者中,其中75%的患者不合并存在RA,这些病人可在以后发展为RA,但在短期内更易发展为肝衰竭和肝硬化。anti-CCP阳性的AIH患者肝硬化的发生率显著增高(47% vs 20%,P=0.01),其中合并RA者几乎100%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的发生率也较高(25% vs 9%,P=0.04)。大部分anti-CCP阳性的AIH患者还存在其他的自身抗体,包括抗染色质抗体(60%),抗肌动蛋白抗体(90%),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27%)和类风湿因子(56%)。自身免疫在高反应状态时可通过表位扩展和分子模拟作用产生多种自身抗体,进一步加重免疫紊乱以及导致侵袭性肝炎的发生,而anti-CCP或可作为该过程的标志物 。基于该假说,推测anti-CCP可能是免疫紊乱致病过程中的多种表达产物中的一种。

  (7)抗肝肾微粒体Ⅲ型抗体(anti-liver kidney microsomal antibody 3,anti-LKM3)

  anti-LKM3靶抗原是UDP-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GT),是目前针对UGT和细胞色素P450的抗体家族中最受关注的成员。anti-LKM3存在于13%的慢性丁肝、8%的Ⅱ型AIH和少数乙肝患者中,与anti-LKM2不同,anti-LKM3可反映病毒介导的对微粒体酶系统的自身免疫反应,而与药物毒性无关。虽然anti-LKM3在Ⅱ型AIH中的预测价值尚不清楚,但其与病毒性肝炎以及肽转换过程中的经典酶系统相关,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自身免疫反应、分子模拟和疾病加重的致病机制。

  2、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有预测意义的标志物

  (1)抗Sp100抗体(anti-Sp100)

  anti-Sp100又称为抗多核点抗体(anti-MND)。其诊断PBC的敏感性为27%,特异性为94%,且对于AMA阴性的患者anti-Sp100对诊断PBC意义更大。anti-Sp100的预测价值远不及其诊断价值,它多出现在PBC的高龄患者中且与高血清γ球蛋白浓度有关,经过24周的定期观察发现其与PBC肝组织病变的快速进展有关。对线粒体丙酮酸脱氢酶E2亚单位反应的T细胞与Sp100和gp210有交叉反应性,该交叉反应提示分子模拟可致敏T细胞而衍生自身免疫反应。线粒体抗原和Sp100抗原的分子模拟现象中还包括细菌抗原,反复尿路感染而无肝病的女性患者可同时表达AMA和anti-Sp100,且存在反复尿路感染的PBC患者中anti-Sp100检出率远远高于无反复尿路感染患者(74% vs 5%)。

  (2)抗gp210抗体(anti-gp210)

  anti-gp210是抗核膜抗体的一种,存在于16%~25%的PBC患者中,已建立应用基于重组gp210融合蛋白的ELISA检测方法,对AMA阴性PBC患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与anti-Sp100同时存在。其靶抗原为核孔蛋白,核孔复合体具有将核质转运至细胞质及维持细胞功能的作用,从理论上分析,该位点受损可直接影响细胞功能并加重病情,因此anti-gp210跟anti-Sp100相比与PBC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更为紧密的相关性。anti-gp210与严重的界面性肝炎和小叶炎症有关,阳性提示易进展为肝衰竭或有较严重的胆汁淤积和肝功能损害,预后不佳。抗gp210抗体阳性者经过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后,有效者该抗体可转为阴性,因此也可通过检测病程中gp210抗体的表达变化来预测UDCA对PBC的治疗效果。

  (3)抗着丝点抗体(anti-centromere)

  抗着丝点抗体靶抗原为80kDa的着丝点蛋白B,存在于9%~60%的PBC患者中,主要应用ELISA进行检测,检出率根据PBC患者是否合并有系统性硬化、干燥综合征、CREST综合征或其他自身免疫异常而有所不同。因抗着丝点抗体还可存在于各种风湿病、慢性乙肝和AIH中,故诊断PBC的特异性不高。抗着丝点抗体阳性的PBC患者与阴性患者相比更易进展为肝衰竭(48% vs 26%,随访8.9年后)、拥有更高的碱性磷酸酶水平[24]、更严重的胆管损伤以及更高的门脉高压发生率。

  3、血清标志物用于疾病预测的局限性与展望

  血清标志物用于疾病预测的局限性主要有:①临床应用中对标志物的过度解释。自身抗体并不一定是致病的原因,且在许多病例中并不具备疾病特异性,在使用这些血清标志物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时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它们的意义主要在于提高思想上的警惕性而非修改治疗方案。②血清标志物的阴性预测值较低。③血清中抗体的浓度不一定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而标志物的消失并不代表疾病好转。④缺乏标准化的检测方法,且标志物检测为阳性的最低浓度还未确定,许多检测方法只能在研究机构中应用。

  进一步阐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以发现更具优势的血清标志物,或可提高其对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阴性、阳性预测值。同时,随着遗传因素和个体差异对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特点的影响的进一步阐明,自身抗体联合遗传等因素分析将可更好地为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反应提供预测。此外,由于患者的病情受遗传、年龄、是否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病、治疗策略和疾病分期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而单个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只能反映一种致病因素。因此联合检测并分析一系列相关的血清标志物,并建立遗传、年龄、疾病分期等影响因素的换算方法,可在将来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疾病预测分析。

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预测价值相关文章
肖潇 马雄1.什么是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种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肝脏成分而造成的慢性肝胆损伤。通常情况下,免疫系统是机体的护卫队,帮助机体抵抗和清除外来物。当免疫系统紊乱或肝脏组织成分出现异常时,免疫系统便误将自身肝脏组织当成了外来物,出现“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情况。根据攻击的组织成分不同,自身免疫性肝病可分为以肝细胞损伤为主型,即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以肝内胆管损伤为主
发布于 2023-01-07 18:26
0评论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指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肝组织所造成的一组疾病,临床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以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最为常见,其次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较前两者少见,自身免疫性肝病均不具有传染性。这三种疾病临床表现、化验检查方面均有各自的特点,自身免疫性肝炎主要表现为肝细胞炎症坏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主
发布于 2022-12-08 11:37
0评论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以肝脏病理损害和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除了肝脏出现炎症性病理改变外,患者血清中还含有多种自身抗体,γ球蛋白水平显著增高。自身抗体的出现表明患者体内存在自身免疫调节功能的异常,后者是发生这类疾病的根本原因。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hepatitis,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biliarycirrhosis
发布于 2022-10-06 15:36
0评论
1、概括介绍引起肝脏疾病的原因繁多,包括感染、药物、中毒、酒精、肿瘤、代谢及自身免疫性损害等,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LiverDiseases,ALD)是一组同自身免疫损害相关的肝脏疾病,虽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在这些疾病患者,均观察到不同程度的自身免疫现象。所谓自身免疫性肝损害,通俗的讲指人体免疫系统发生紊乱进而损害自身肝脏。主要特征为肝损伤同时,在血清免疫球蛋白
发布于 2023-02-18 22:46
0评论
如果你到医院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甚至已经出现肝、脾大,肝纤维化、肝硬化,却没有常年饮酒、没有病毒感染(如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等)、没有服用肝毒性药物(如抗结核药、某些中药等)、没有遗传代谢病(如肝豆状核病变),没有脂肪肝,那就要警惕自己是不是得了自身免疫性肝病(以下简称自免肝),可以做相关的自身抗体检测来证实,或排除。什么是自免肝:要了解自免肝,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免疫。免疫功能是机体保护自己,免
发布于 2022-11-28 09:21
0评论
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种类繁多,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营养添加物,草药,45%药物肝损害患者是以抗生素为代表的单一原因导致,20%药物肝损害患者是由一种以上潜在的肝毒性因素导致。近来,药物性肝损害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临床报道逐年增多,多以急性药物性肝损害为主,药物性肝损害也包括慢性药物肝损害,其种类较多,早期不宜被发现,一般不被重视,易于忽略,但若能早期识别,停药后病变可逆转。药物的肝毒性一般可
发布于 2022-12-08 11:42
0评论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由于自身免疫异常导致的肝脏病变,突出特点是患者出现肝损伤的同时,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虽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是在该类疾病患者中均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自身免疫现象,即免疫系统由于识别或其他原因误将自身组织认定为外来侵入体而进行攻击。上海仁济医院风湿病科吕良敬肝脏作为人体代谢最重要的实质性器官,主要包括肝实质细胞、血管及胆管组成。自身免疫性肝病根据主要损害的肝脏组织及细
发布于 2023-01-07 21:51
0评论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饮食搭配 1、忌酒:只要是含酒精的都要禁止,由于酒精对肝脏有着比较直接的损害作用,会可促进肝内脂肪的蓄积。长期饮用增大肝功能的负担,使肝脏受损严重。 2、多吃高蛋白质的食物:肝脏是蛋白质分解和合成的重要器官,得了肝病会使蛋白质摄入量减少,血浆蛋白下降,直接影响肝组合修复,所以要多吃含蛋白质食品。动物蛋白平时多吃奶类、蛋类、豆类以及瘦肉类等,这些可以补充维生素,促进肝细胞的修复
发布于 2023-09-08 18:17
0评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200001   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liverdiseases,ALD)是一组由异常自身免疫介导的肝胆损伤,根据其临床表现、生化、免疫学、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点,可简单分为以肝炎为主型,即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hepatitis,AIH)和以胆系损害及胆汁淤积为主型,即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b
发布于 2023-01-07 19:01
0评论
摘要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thyroiddisease,AITD)包括Graves病(GD)、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和特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AITD常常合并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HLA-Ⅱ、CTLA-4基因在GD和特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TSH-R基因和IL-1ra基因为GD的易感基因。AITD通常在环境因素如劳累、感染、精神创伤、应激或摄碘增多等因素作用下发病,
发布于 2022-10-18 22:04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