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普遍易感,经肠道、非胃肠道或鼻内途径均可造成感染,感染后2~5天出现高热,6~9天死亡。发病后1~4天直至死亡,血液都含有病毒。豚鼠、仓鼠、乳鼠较为敏感,腹腔、静脉、皮内或鼻内途径接种均可引起感染。成年小鼠和鸡胚不敏感。
人群普遍易感,无论其年龄和性别。高危人群包括与埃博拉出血热病人、感染动物密切接触的人员如医务人员、检验人员、在埃博拉流行现场的工作人员等。
埃博拉病毒可透过与患者体液直接接触,或与患者皮肤、粘膜等接触而传染。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至10天。
2014年这次西非埃博拉疫情的大爆发,部分原因与当地的触摸、亲吻患病死者的传统告别仪式有关。
虽然猴子间的空气传染在实验室中已被证实,但K不能证明人与人之间能通过空气相互传染。
直至现在,埃博拉病毒的流行大都是因为医院的环境,糟糕的公共卫生、随处弃置的针头、缺乏负压病房都对医护人员造成极大威胁。因为较好的设备及卫生,在现代化的医院中,埃博拉病毒几乎不可能爆发大规模流行。
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埃博拉病毒可能不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在此期接触病人甚至可能不会受感染。随着疾病的进展,病人的因腹泻、呕吐和出血所排出的体液将具有高度的生物危危险性。由于缺乏适当的医疗设备和医生训练,疫情的大规模流行往往发生在那些没有现代化医院和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的贫困地区。许多感染源存在的地区正好具有这些特征。
在流行地区,避免接触或食用果蝠、猿猴等野生动物。避免直接接触被感染者或其尸体之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可能被污染的环境。加强环境的消毒。
控制“埃博拉”的扩散,首先要密切注意世界埃博拉病毒疫情动态,加强国境检疫,暂停进口猴子主要限制来自疫区的猴子。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应隔离观察。一旦确诊应及时报告卫生部门,对病人进行最严格的隔离,即使用带有空气滤过装置的隔离设备。医护人员、实验人员穿好隔离服,可能时需穿太空服进行检验操作,以防意外,使用一次性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实施感染控制措施。禁止共用针头,在没有严格消毒情况下也不能重复使用针头。对与病人密切接触者,也应进行密切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