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0-07 13:43

昨天,世界三大科学期刊之一的《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重量级论文。(Vieira et al., Jagged 1 Rescues the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Phenotype, Cell (2015)
该论文从两只罕见的极轻度患病的狗(名为Ringo和Sulfair)开始,发现这些极轻度患病的狗的肌肉细胞中完全没有Dystrophin,意味着病情的明显改善不是由于Dystrophin蛋白质的重新表达。这些病情非常轻微的狗仍然有明显的血液肌肉酶升高,肌肉活组织检查仍然有明显的肌营养蛋白样变化。然而,它却能很好地保持运动能力,存活时间长达11年(达到金毛犬的正常寿命),远远超过一般GRMD狗1-2年的寿命。而且这只金毛犬的一个后代,也继承了同样的特征,这表明这种改进不是偶然的,而是可传播的基因变异的结果。于是,研究人员将这两只特殊的狗的基因组与其他典型的GRMD狗的基因组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细节未列出),发现这两组狗在一种叫Jagged1的基因的表达上有差异。Jagged1基因的表达在病情很轻的狗身上明显高于病情严重的狗,也就是说,Jagged1基因的高表达明显改善了DMD的临床表现。
仅从对GRMD狗的研究中得出结论似乎为时过早。因此,另一组研究人员利用DMD的斑马鱼模型进行了研究,在受精卵阶段人工引入Jagged1基因以增强其表达。结果发现,经过处理的斑马鱼明显比未经处理的斑马鱼更加活跃,肌肉形态也更好。这一跨物种研究很好地证实了增强Jagged1基因表达对缓解DMD临床症状的作用。
对于Jagged1基因过表达改善DMD临床表型的作用机制,认为与Jagged1/Notch信号通路有关,Jagged1是Notch跨膜蛋白的配体,该通路与肌肉损伤后的修复密切相关。然而,以前的研究表明,补充外源性Jagged1并不能增强Notch信号通路,反而会削弱其作用。(Xiao, Y., Gong, D., and Wang, W. (2013).可溶性JAGGED1通过减弱Notch信号传导抑制了肺动脉高压。33, 2733C2739)因此只有通过其他小分子药物或基因治疗增强内源性Jagged1基因的表达,才能达到治疗DMD的目的。
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DMD的创新治疗策略和方法不断涌现,这也是目前基因治疗研究的一个热点,同时也让我们对这种疾病有了更多的了解。但另一方面,在将可能的治疗机制应用于临床之前,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之前已经看到许多最初有希望的治疗策略在后续研究中被否定和埋没。我们可以持谨慎的乐观态度,但无论我们经历多少风暴,基因治疗的大门一定会打开。

杜兴氏型肌肉萎缩症(DMD)是如何治疗的?相关文章
杜兴氏肌肉营养不良症的病发率约为每十万名出生男婴中有20-30个案。病患者中约三分一有家族病历史,三分一由无症状的DMD携带者母亲所获得,三分一相信是经遗传基因突变而致病,患病男婴于初生时并无异样,病情通常初显于婴儿开始学行阶段,患者的活动能力发展较同龄的孩子缓慢,他们通常需用手部支持才可从地上站立起来(Gower'ssign)。到4-5岁时,患者与朋辈一起玩耍,跑步时便感困难,同时跳跃
发布于 2024-02-04 02:53
0评论
由于关节的畸形对患者的活动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拉筋及各种物理治疗,需于病情早期便开始,以防止挛缩(contracture)的出现。适量的运动亦有助于加强儿童的活动能力。适当的辅助器械(如splint,brace等)对于关节的强化和防止畸形方面也有一定的帮助。 当肢体出现畸形时,部份患者可利用适当的外科手术加以矫正。药物治疗的成效目前是令人失望的。虽然有研究指出,类固醇的使用可以令到患者在几年的
发布于 2024-02-04 03:00
0评论
1、患儿均为男性,多在3-5岁发病;起病隐袭,大部分患儿坐、立时间发育正常,50%病儿开始行走较正常儿童晚(15个月后),开始症状多为行走慢,不能正常跑步,容易跌倒;肌无力自躯干和四肢近端开始缓慢进展,下肢重于上肢;骨盆带肌肉无力,肌张力减低,由于髂腰肌和股四头肌无力而登楼及蹲位站立因难,进而腰椎前突,因盆带肌无力而走路时向两侧摇摆,呈典型鸭步;由仰卧站立时由于股肌和髂腰肌的无力,患儿必须先转为
发布于 2024-02-04 03:20
0评论
杜兴氏肌营养不良是由于X染色体上dystrophin基因请缺陷所致,发病率为新生男婴的1/3500,该疾病的特点为肌肉进行性损伤,患者3-4岁左右发病,5-6岁可出现行走困难,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全身骨骼肌无力和肌肉萎缩,下面由专家为您详细讲解一下。一、征兆及诊断方法:一般在5岁以前发病;临床特点为进行性对称性肌无力,以肢体近端受累多见,起病常于下肢开始;体查无肌颤,无感觉障碍,多伴有腓肠肌假
发布于 2024-02-06 04:02
0评论
临床表现是:患儿均为男性,多在3-5岁发病;起病隐袭,大部分患儿坐、立时间发育正常,50%病儿开始行走较正常儿童晚(15个月后),开始症状多为行走慢,不能正常跑步,容易跌倒;肌无力自躯干和四肢近端开始缓慢进展,下肢重于上肢; 骨盆带肌肉无力,肌张力减低,由于髂腰肌和股四头肌无力而登楼及蹲位站立因难,进而腰椎前突,因盆带肌无力而走路时向两侧摇摆,呈典型鸭步;由仰卧站立时由于股肌和髂腰肌的无力,患儿
发布于 2024-02-06 04:09
0评论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类的痿证的饮食调护理重在增加营养,增强体质。 在主食的基础上,要加用补益脾肾的八宝粥、龙眼肉粥、山粥、海参粥和补益精血的肉食。平时要多食豆芽菜、菠菜、白菜、萝卜、西红柿等蔬菜,我饮甘泉水、柠檬汁等饮料,尤以牛乳、丰乳为佳。水果宜多食山楂、大枣、橘柑之类。 有饮酒习惯者,可适量饮用果酒,如葡萄酒、啤洒之类。饮食宜五味得当,不可偏嗜。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饱餐高糖饮食,对周期性麻痹,临
发布于 2024-02-04 03:07
0评论
1、Ⅰ型,又称重型、急性型、婴儿型,患者在出生六个月内即出现症状,病患之四肢及躯干因严重肌张力减退而呈现无力症状,颈部控制、吞咽及呼吸困难,哭声无力、肌腱反射消失,一般在两岁前就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2、Ⅱ型,又称中间型,其症状常出现于出生后六个月至一岁半之间,病患之下肢呈对称性之无力,且以肢体近端较为严重,患者无法自行站立及走路,有时可见舌头及手部颤抖,肌腱反射消失或减弱,但脸部表情正常,患者
发布于 2024-06-30 17:29
0评论
了解和知晓DMD患儿的生长发育特点,有助于正确对待和把握病情,并再次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DMD患儿出生时与其他孩子看起来没有分别,并不出现“软婴”表现。吸吮乳汁、辅食喂养、抬头竖颈等方面均正常。但逐渐会表现出运动发育迟滞和运动能力较低的现象。有相当部分患儿不能很好爬行。会走的年龄也略晚,一般在1岁3月至1岁半之间。在幼儿期,患儿的运动能力仍在上升,逐渐习得上楼梯、慢跑低跳等能力,但始终较同
发布于 2022-10-07 13:53
0评论
一、肌源性肌萎缩:此类肌肉萎缩是由于肌肉本身的疾病导致的,主要有营养不良性肌强直症、药源性肌病、周期性麻、缺血性肌病、肌营养不良、代谢性肌病、内分泌性肌病、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肌病等都是导致肌肉萎缩的病因。 二、神经源性肌萎缩:此类肌肉萎缩的病因主要是由于脊髓和下运动神经元的病变导致的。主要有脊椎椎骨骨质增生、运动神经元性疾病、脊髓空洞症、神经损伤等,还有就是由于脑部病变或者是脊髓病变而导致的废用
发布于 2024-06-20 08:36
0评论
1.益髓汤 生黄芪、熟地、鸡血藤各15克,台参、白术、当归、白芍、鹿角胶(或鹿角霜)、补骨脂、川断、川牛膝各9克,甘草3克、制龟版、枸杞、菟丝子各12克,盐知母、盐黄柏各6克。 2.加味健步虎潜丸 黄芪、仙灵脾、鹿筋各100克。海龙、海马、人参、龟版、当归、杭芍、熟地、枸杞、杜仲、川断、菟丝子、锁阳、白术、薏苡仁、陈皮、牛膝、木瓜、秦艽各30克、蕲蛇3条、炙豹骨9克,补骨脂、知母、黄柏、桂枝、羌
发布于 2024-02-04 03:13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