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2-23 16:51

  俗话说“一朝生冻疮,年年生冻疮”,一旦冻疮形成,遇冷疼痛,遇热发痒,用药无济于事,尚无特殊治疗。
  冻疮是怎样形成的呢
  冻疮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淤血性炎症性皮肤病。当气温低于 10℃时,皮下小动脉遇冷收缩,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局部皮肤缺血缺氧,代谢失常,久之血管麻痹扩张,血管中的淤血、血浆渗入到组织间隙形成局部水肿,导致冻疮的发生。开始局部皮肤发红发紫有肿块,发痒或刺痛,遇热更为明显,随后可出现水泡、糜烂乃至组织坏死。
  而祖国医学认为,冻疮乃属素体肾阳不足,或气血虚弱,寒邪外袭,不胜其寒,阳气不达四末,寒凝肌肤,经脉阻隔,气血淤滞而成。轻者为皮肤络脉凝滞,成肿为斑;重者肌肉、脉络气血凝滞不通,复感邪毒,寒极化热,热甚肉腐而溃。
  中医特色―冬病夏治
  我们将祖国医学治未病理论与冬病夏治的特色相结合,根据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理和病理受自然规律影响和制约,冬季气候寒冷,冻疮患者的脉胳凝滞,随着天气渐热,人体脉络中的气血旺盛,血脉循环畅通,冻疮进入“蛰伏期”,较少发作。此时通过适当的内服或外用药治疗,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才能促进冻疮痊愈。相反,如果在冻疮发作时,再进行治疗,往往是“临时抱佛脚”“远水解不了近渴”疗效不如人意。所以,对冻疮的治疗,我们应当提倡“冬病夏治”。
  曙光经验一二
  冻疮冬病夏治方法简单快捷,时间相对灵活。可选在三伏期间的任何一至两周,患者容易接受。多年来曙光医院皮肤科坚持对冻疮患者采取“冬病夏治”方法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方法如下:入伏前后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中医整体辩证论治,分别采用益气活血、活血通络、温经散寒、除湿通络等方法,给予服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如活血理气合剂、血腑逐瘀汤、当归四逆汤方等加减。又配合桂枝、细辛、当归、  红花等活血温经方,煎汤1000毫升,待汤药至40℃左右将以往患处浸入,边浸泡边揉搓,每天1-2次;,也可予中成药红桂酊,将药物直接涂擦于以往患冻疮的部位,揉搓至局部发热,早晚各一次。
  家庭小验方
  在专业医师的辩证施治下对冻疮进行冬病夏治,固然重要,但冻疮冬病夏治的一些家庭疗法也行之有效,可以借鉴。
  1、将生姜60克或红辣椒30克捣烂,加入白酒100毫升,浸泡5-7天即成。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曾患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连续1周。
  2、将生姜切成片,在火上烤热,然后涂搽患处,可消肿止痒。
  3、吃西瓜时,将西瓜皮适当留得厚一些,形成白中稍带红的样子,用它轻轻揉搓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次3分钟,每日1次,连续1周、
  4、用热醋涂抹, 醋干后, 再行涂抹, 一日数次, 亦可见效。
  5、用蜂蜜或植物油调和捣烂烧焦的柿子皮外敷。
  6、山楂去核捣烂,敷于患处,用纱布包扎3天,对于复发性冻疮有很好的疗效,注意有溃疡时禁用。
  7、干遂、甘草各9克、加水2千毫升,煎液熏洗患处。
  8、用老丝瓜烧成炭研为细末,用猪油调匀后涂患处。
  9、胡椒10克、浸入100毫升95%的酒精中,1周后外擦患处。
  10、仙人掌,去刺捣烂外敷患处,3天后更换。适合未溃者。
  冻疮的预防:
  冻疮一旦发生,在寒冷季节里常较难快速治愈,要等天气转暖后才会逐渐愈合,欲减少冻疮的发生,除了在伏天进行“冬病夏治”,还应在入冬前就开始预防。
  1、尽早使用保暖用品:在秋末冬初天气还不太冷的时段或者寒暖急变的时候,就要对皮肤暴露处做好保暖措施,出门时应戴口罩、手套和耳套。另外,可在暴露皮肤上涂些油脂以减少热量散失。
  2、防潮:潮湿可加速体内热量的散失,因此应经常保持服装、鞋袜干燥;如因工作需要,不可能避免潮湿时,接触部位可先涂些凡士林。
  3、注意鞋袜的大小要松紧适宜,鞋、袜、手套不宜太紧、过小,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4、当从户外回到户内时,不要立即烤火或用热水浸泡肢体,而应让肢体自然复温。
  5、加强皮肤锻炼,增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平时反复搓擦双手、双耳及面部;每天做局部(好发冻疮之处)皮肤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冻疮的发生。平时,加强适合自身条件的体育锻炼,如练气功、跳舞、跳绳等活动。
  6、有冻疮体质者,可在入冬前一月增加维生素A、C及矿物质的食入,可口服适量烟酰胺片,钙片,以提高机体耐寒力。

“冬病夏治”话“冻疮”相关文章
冻疮是冬季常见的皮肤病,是由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一般气温降至10℃以下就可发生冻疮。轻者红肿疼痛,遇热瘙痒;重者还可出现水疱、糜烂或溃疡,愈后留下色素沉着斑或疤痕。冻疮好发于手足、面颊、耳廓等处,且多见于妇女和儿童。冻疮是“一年发病年年发”,尽管不是什么大病,但它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冻疮多为阳虚,机体阳气不足,抵御外寒的能力就会下降,自然界在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在此时达
发布于 2023-03-20 14:01
0评论
寒冷是冻疮发病的主要原因。其发病原因是冻疮患者的皮肤在遇到寒冷(0~10℃)、潮湿或冷暖急变时,局部小动脉发生收缩,久之动脉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淤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病。此外,患者自身的皮肤湿度、末梢微血管畸形、自主性神经功能紊乱、营养不良、内分泌障碍等因素也可能参与发病。缺乏户外运动、手足多汗潮湿、鞋袜过紧及长期低温下工作等因素均可致使冻疮的发生。 冬病夏治:夏季防治冻疮更有效 “冬病夏治
发布于 2024-02-25 12:03
0评论
“冬病夏治”法,通俗地说就是冬天好发之病,在夏天治,是中医择时施治的方法之一,根据中医阴阳四时消长规津,人体阳气及自然界生物的阳光,生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天人相应,人体也受到自然界节津变化的影响。冻疮多为阳虚,机体阳气不足,抵御外寒的能力就会下降,自然界在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在此时达到了四季的最高峰,在三伏期间,借助其旺盛之阳气,配以药物外搽,穴位敷贴等治疗手段,起到鼓舞正气,驱逐宿邪,疏
发布于 2024-05-04 01:15
0评论
中医养生理念坚持以预防为重心,养生为核心,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盛防危”、“新愈防复”。以前冬天的时候,不少人手足上长冻疮,一开春就慢慢地自然痊愈。有的医生会建议您在夏天的时候用生姜或者辣椒用力摩擦手足,到了来年冬天,冻疮就不会复发了。这就是典型的“冬病夏治”。《素问?四气调神论》中记载:“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
发布于 2022-09-28 04:33
0评论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认为: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人体,而人体也反映出相应的生理病理变化。自然界在一年中有春生、夏长、长
发布于 2023-01-24 15:12
0评论
四季更替,炎炎夏日渐行渐近。夏季是自然界阳气最旺的时候,动植物在这个时期顺应自然生长的最快最旺盛,很多冬天容易发病或加重的哮喘、鼻炎、复感患儿到了夏季病情也会减轻,夏季是一些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康复的最佳时期。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来获得事半功倍的防病治病的疗效。下面我们就谈谈因时制宜,冬病夏治的中药敷贴治疗:什么是冬病夏治?“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过敏
发布于 2023-03-26 06:51
0评论
1、冬病夏治“三伏贴”适应病症慢性咳、痰、喘类疾病,如: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支、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和或支气管哮喘、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等,常在秋冬季加重,夏季是慢性咳喘疾病患者感觉最舒服的季节,也是患者稳定期康复治疗的黄金季节,为防止肺功能继续恶化以及进入秋冬后临床症状的急速加重,患者应在夏季这个稳定期抓紧治疗。稳定期的主要处理措施包括戒烟、药物治疗和运动锻炼、长期氧疗
发布于 2022-11-29 05:56
0评论
“冬病夏治”是我国古代医学家倡导的一种着名的治疗方法,疗效独特。“冬病夏治”法,通俗地说就是冬天好发之病在夏天治疗,是中医择时施治的方法之一。为什么要冬病夏治?在《黄帝内经》中,早就记载有“冬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和治疗方法。冬季天气寒冷,是哮喘、支气管炎等慢性病的高发期,体质虚寒、抵抗力差的人更易犯病。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万物的阳气一样,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藏于冬,由于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
发布于 2023-02-23 09:11
0评论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学特有的养生方法,它揭示了人与天地四时相应,惟有顺应外界四时气机变动,采取适宜的养生方法以调整作息起居模式,才能保持人体健康,不患病或不患重病,因此,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可以看作“治未病”的一个重要基础。即春夏季养生当以温养人体阳气为主、秋冬季养生则以培补人体阴分为主的观点,以保持人体与自然之气机协同。古人根据“春夏养阳”提出“冬病夏治”的概念。“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
发布于 2023-03-26 14:36
0评论
入伏以来,各大医院的敷贴病人爆满,如今冬病夏治和膏方进补一样被市民日益推崇,一年比一年火爆。中医专家提醒,冬病夏治不能盲目进行,必须辩证施治,因人而异。夏日敷贴出现叠加效应今年夏天冬病夏治病人呈现加速递增趋势,有些中医医院甚至无法满足病人需求。记者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了解到,该医院今年积极挖掘潜力,增加了1000多号的敷贴门诊,没想到6月下旬,离入伏还有十来天,这七千多号就全部预约一空。
发布于 2023-01-19 04:2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