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学特有的养生方法,它揭示了人与天地四时相应,惟有顺应外界四时气机变动,采取适宜的养生方法以调整作息起居模式,才能保持人体健康,不患病或不患重病,因此,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可以看作“治未病”的一个重要基础。即春夏季养生当以温养人体阳气为主、秋冬季养生则以培补人体阴分为主的观点,以保持人体与自然之气机协同。
古人根据“春夏养阳”提出“冬病夏治”的概念。“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里、阴病症,长期反复发作导致脏腑之气亏虚,阳气不足,具体多为肾、肺、脾胃、鼻、肢体经络等系统的缠绵难愈病症,如咳嗽、哮喘、鼻炎、慢性泄泻、关节冷痛僵硬、肌肉酸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采取顺应自然,借用自然之“温、热”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脉,增强机体之正气,即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药物注射、针刺、艾灸、埋线、刮痧、拔罐或者内服药物等方法来治疗或预防疾病,从而祛除体内沉积之寒气,调整人体阴阳,使达到阴阳平衡,宿疾得以恢复。
三伏天,是一年四季中气候温度最高的时间,此时自然界阳气旺盛,体内正气充沛、气血畅通,阳气外浮于表,人体腠理处于开泄状态,所以此时在穴位上贴药,艾灸、针刺、拔罐等,更容易得气,疏通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作用,调整脏腑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冬病夏治是指在疾病的缓解期做积极的治疗。趁病情稳定时,加速改善体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不治已病治未病”、“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这就是说的冬病夏治常用的“打伏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