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2-28 16:46

  美国《时代》周刊盘点2011年医学十大突破,其中,10月发表于《基因组研究》(Genome Research)的两项研究显示细菌与结肠癌之间存在神秘关联。一种名为“梭杆菌”的细菌平常很少出现在正常的人体肠道内,当科学家们将健康的结肠组织与癌变组织进行对比时注意到:这种细菌明显地集中并活跃于癌变组织中,在一部分样本中,这种差异甚至达到了上百倍。于是,人们首次开始思考:肠道菌群的变化是人类疾病的诱因还是结局?
  研究介绍
  结直肠肿瘤的微环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包括基因组改变了的癌细胞、非肿瘤细胞以及很多不同的微生物。
  美国学者迈耶森(Meyerson)等对9对肿瘤/正常对照的结肠癌菌群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发现梭杆菌序列非常丰富,该结果经过对95对肿瘤/正常对照进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和16S rDNA测序得以证实。研究者还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在结直肠肿瘤内看见梭杆菌。
  加拿大学者霍尔特(Holt)等的研究纳入了99例结肠癌样本,通过定量PCR分析对比肿瘤组织和相邻正常组织中具核梭杆菌片段的富集程度,观察到的结果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具核梭杆菌通常被当作口腔致病菌,结直肠癌组织中梭杆菌明显的过高表达令研究人员感到吃惊。结直肠癌中梭杆菌的富集,可能提示这些微生物有助于肿瘤的发生,也有可能梭杆菌只是积聚在肿瘤的微环境中,并不参肿瘤的发展。结直肠癌菌群里的特定细菌菌群的改变,可能为将来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策略提供依据。如果具核梭杆菌感染同早期癌变相关的话,可能为疫苗和抗微生物治疗提供合适的靶点,更进一步研究梭杆菌相关的生物标记,可用于监测结直肠癌的出现或风险。
  迈耶森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下一步的研究是在动物模型上探讨梭杆菌诱发了结肠癌还是促进了结肠癌的产生,进而确定梭杆菌的出现是结肠癌的原因、结果,亦或两者都是。
  UEGW相关报告
  年10月,在第19届欧洲消化疾病周(UEGW)上,法国学者报告首次发现结肠癌可能与肠道细菌的显著改变相关,该研究成为UEGW主席特别推荐的研究之一。
  结肠癌患者粪便中的菌群成分与健康人显著不同,当这些细菌被转入健康小鼠时,可能刺激小肠细胞增殖和分化,以及增加在化学致癌物作用下的结肠癌前病变,提示结直肠癌患者的菌群可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
  该研究为结肠癌患者粪便中的致癌因素的存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提示肠道菌群异常是结直肠癌发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慢性炎症是“万恶之源”,而病原体感染是其重要原因。就消化系统肿瘤而言,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幽门螺杆菌与胃癌之间的关系已经明确,这些病原体的发现者布隆伯格以及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由此分别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目前日益增多的结肠癌可能亦与慢性炎症有关,因为对胃癌有预防作用的非特异性抗炎药阿斯匹林同样可能减少结肠癌的发生,然而传统的肠道病原体感染似乎与结肠癌无关,并且随着食品卫生的加强,肠道感染性疾病不断减少。然而这并不能阻止人类去探讨慢性感染、炎症与结肠癌的关系。伴随饮食结构变化的肠道微生态改变与肥胖、糖尿病密切相关,肠道菌群是否亦与有着同样膳食背景的结肠癌有关?
  美国和加拿大的两个研究小组发布了几乎相同的报告,指出一种平常很少出现在人体肠道内的梭杆菌(Fusobacterium)在结肠癌细胞中异常活跃,并且似乎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存在相关性。荣获今年10月欧洲消化疾病周最佳摘要奖的法国学者发现,结肠癌患者粪便中的菌群被转入健康小鼠时可能发生结肠癌前病变。这些研究揭开了特定细菌与结肠癌关系研究的新篇章,从而可能为将来结肠癌的预防、诊疗和预后策略提供依据。

梭杆菌与结直肠癌存在什么关联?相关文章
结直肠癌是当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每年全球有约120万名患者被确诊为结直肠癌,而有超过60万名患者直接或间接死于结直肠癌。其在各地区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这与所谓西方式生活有密切联系。男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高于女性。此外,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比如发达国家的结直肠癌发病中位年龄为70岁。 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回顾 与肺癌不同,大部分的结直肠癌不只有一个风险因素。除了年龄和性别,还有很多
发布于 2023-09-15 22:01
0评论
概述:作为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心血管保护等作用。数十年来的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在癌症,尤其是结直肠癌的预防上前景巨大。在过去的数十年间,众多基础研究、临床试验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等纷纷发现,阿司匹林或许是结直肠癌化学预防最有希望的药物。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PSTF、于2015年推荐,对于50-69岁伴明确心血管风险患者,可长期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以预防结直肠癌。但工作
发布于 2023-02-22 07:46
0评论
概述 食用辣椒能够带动食欲,也是大众人的爱好,所以辣椒就成为了人们离不开的开胃菜。我国是世界上患癌率比较高的国家,多半是由于四川人口味极重,吃辣太厉害所致,大部分人都是顿顿不离辣椒的,长期积累的毒素一旦爆发,就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损伤,严重者会造成癌症发生,所以,专家提醒口味重且好麻辣的四川人群应该防结直肠癌。 步骤/方法: 1、 四川人口味比较重而且好麻辣,这是导致结直肠癌发病率高的主要因素。
发布于 2023-10-04 21:17
0评论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在我国,几乎所有的县级以上医院都可以开展结直肠癌手术。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结直肠癌的治疗,特别是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远没有达到规范化要求,一些基层医院的外科医生并未掌握结直肠癌的基本治疗原则。2010年,卫生部出台《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版)》[1],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国家主管部门负责编纂的针对单个疾病的临床指导规范,它对规范我国结直肠癌的诊疗
发布于 2022-10-09 02:13
0评论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世纪90年代与70年代相比,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城市上升了32.0%,在农村上升了8.5%。结直肠癌目前已成为影响中国人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然而,结直肠癌的总体治疗效果至今仍未尽人意,5年生存率仍然在60%左右徘徊。复发与转移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两大主要原因。多手段综合治疗已经成为结直肠恶性肿瘤治疗的基本原则。目前,除外科治疗(含微创治疗)、化学治疗
发布于 2022-10-09 02:08
0评论
结直肠癌筛查指南1、临床医生应在所有成年人中施行个体化结直肠癌风险评估。结直肠癌的发生及死亡风险因素包括老年、黑色人种、息肉、炎症性肠病或者结直肠癌的个人史,以及存在结直肠癌的家族史。2、在一般危险的成人中,临床医生应该建议在50岁开始结直肠癌的筛查;在高危成人中,应该在40岁开始筛查,或在最年轻的患病亲属确诊结直肠癌时的年龄基础上提前10年开始筛查(如某亲属45岁确诊结肠癌,则你需在35岁开始
发布于 2022-10-03 06:18
0评论
结直肠癌是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在美国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其发病率随着人们水平提高也呈增长趋势,已有研究显示肥胖或超重可导致结直肠癌发病率增加。大量的前瞻性和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证明超重和肥胖与多种消化系统和其他系统肿瘤发生相关。研究显示体重、热量摄取及运动量等因素独立影响结肠腺瘤的发生及癌变过程。一些前瞻性研究和病例对照试验提示,体重超重是结肠癌发生的高危因素,患者的体质指数(BMI)>3
发布于 2022-12-19 23:50
0评论
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检测一、微卫星不稳定性(MSI)DNA错配修复(MMR)系统是一个严格的校对者,鉴别及纠正复制时错配的DNA碱基。DNA错配修复基因在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微卫星是真核基因组中含1~6个碱基的高度多态的重复序列,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产生就是由于DNA复制错误(RER)引起的简单重复序列的增加或丢失,它与MMR相关基因的异常有关。DNAMMR缺损的肿瘤
发布于 2023-01-04 09:21
0评论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在结直肠癌确诊病例中,20%一25%已发生肝转移,而在经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病例中,有20%~25%患者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3年内发生肝转移,另有40%一50%最终会发生肝转移。肝转移是结直肠癌致死的主要原因,如何改善肝转移患者的疗效已成为结直肠癌研究领域的焦点之一。结直肠癌肝转移(CLM)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
发布于 2022-10-22 09:04
0评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年均新发结直肠癌病例达13万,并以年均4%的增幅不断攀升。最新统计显示,40岁的年轻人患结直肠癌的比例约占结直肠癌总人数的20%。中国已进入结直肠癌高发地区的行列。大肠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之一,大肠癌是起源于大肠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直肠癌和肛管癌,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癌发生的主要原因及预防大肠癌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主要原因包括:1、 饮
发布于 2023-01-07 09:3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