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3-03 10:21

  Citrin是一种线粒体内钙结合天冬氨酸/谷氨酸载体(Aspartate/ Glutamate Carrier, AGC)蛋白,在尿素循环及其他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itrin缺乏症包含成年发作Ⅱ型瓜氨酸血症(Adult Onset Type Ⅱ Citrullinemia , CTLN2)和Citrin缺乏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 Neonat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caused by Citrin Deficiency, NICCD)两种不同表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近年对Citrin缺乏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等有诸多研究进展,本文将就其发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进展综述如下。
  2001年Ohura等发现了伴有高氨血症及半乳糖血症的肝内胆汁淤积患儿存在SLC25A13基因的突变,故将本病定义为Citrin缺乏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4]。NICCD多于生后数月内发病,最常见表现为黄疸、血瓜氨酸升高以及脂肪肝,此外还有半乳糖血症、低蛋白血症、出血倾向、低血糖以及甲胎蛋白明显升高,可有瓜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升高 [5]。早期检测并发现瓜氨酸升高对确诊有重要意义,但并非所有NICCD患者均有瓜氨酸的升高。近来研究发现患儿有“Chubby Face”表现,面部丰满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同龄儿,提示其面部特征也可作为参考诊断指标[7]。NICCD患儿症状多在1岁内消失,各项生化指标亦随之趋于正常,此时患者的确诊只能通过基因诊断或淋巴细胞及皮肤成纤维细胞的Citrin免疫杂交来明确。部分NICCD患儿仍留有易疲劳等非特异性症状,少数有胰腺炎、高脂血症和癫痫样发作,2岁起饮食有明显嗜食豆类、花生等,厌食甜食及谷类的饮食倾向,极少数需肝移植治疗。
  Citrin缺乏症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遗传代谢病,尤其常见于东亚。部分NICCD患儿表现不典型,如未检测到血瓜氨酸的升高,通过生化指标难以最终确诊,而基因诊断是Citrin 缺乏症的有效检测手段,值得推广。其发病机制尚待进一步阐明,多数治疗限于对症处理。应加强对该病的宣传,及早发现并及时治疗,加强对患者的长期随访,并进一步明确其发病和进展机制。

瓜氨酸血症II型的发病机制有哪些呢相关文章
概述 小孩子,特别是刚出生不久的小孩子,总是容易生病。我姐姐的小孩才100天的样子,因为小孩子不会说话嘛,可能就是因为身体不舒服之类的,就总是哭,总是哭,怎么哄都哄不好。所以只好带着孩子到医院去检查了,检查过后,医生告诉我们说宝宝是患了瓜氨酸血症。这可把我姐姐吓坏了,就非常的担心。因为孩子小,又不能强度的医治,只能按照比较柔和的方法医治。但是医生还说,瓜氨酸血症如果处理不好会引起小儿黄疸的,那样
发布于 2024-01-03 19:38
0评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子,特别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性痴呆、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血液中增高的HCY因为刺激血管壁引起动脉血管的损伤,导致炎症和管壁的斑块形成,最终引起心脏血流受阻,因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冠心病一个独立、重要的危险因素。甲硫氨酸代谢障碍会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起甲硫氨酸代谢障碍的原因有遗传和环境营养两种因素。遗传因素引起三种关键酶即甲烯四氢叶酸还原酶
发布于 2022-09-24 17:30
0评论
血液循环中的雄激素主要有脱氢表雄酮硫酸盐(DHEAS)、脱氢表雄酮(DHEA)、雄烯二酮(Δ4A)、睾酮(T)及双氢睾酮(DHT)等。血雄激素过高的原因:①由于卵巢或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②也可能是外周转化异常造成。③是在甾体激素生物合成过程中酶系统紊乱,如芳香化酶缺乏,雄烯二酮就不能转化为雌酮,睾酮也不能转化为雌二醇,致雄烯二酮,尤其是睾酮堆积过量。④60%的睾酮在血中与β球蛋白相结合,称睾酮-
发布于 2024-01-18 00:40
0评论
酪氨酸症I型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富马酰乙酰乙酸水解酶活性降低或缺失,导致酪氨酸代谢途径的终端代谢发生障碍,富马酰乙酰乙酸增高,其上游代谢物酪氨酸、4-羟基苯丙酮酸增多,旁路代谢产物4-羟基苯乳酸、4-羟基苯乙酸;中间代谢产物马来酰乙酰乙酸、延胡索酰乙酰乙酸增高,导致其旁路代谢产物琥珀酰乙酰乙酸、琥珀酰丙酮增高。琥珀酰乙酰乙酸、酸琥珀酰丙酮可与蛋白质的巯基结合,是造成肝、肾损害的主要原因[1]。酪
发布于 2023-03-03 11:26
0评论
发病者的母亲多数为O型,具有免疫性抗A及抗B抗体;婴儿多数是A型,特别多见于A1其次为A2,及B型。多见于O型母亲,是由于母亲其抗A、抗B抗体除了属于IgM的天然抗体外,同时还有IgG的免疫性抗体,A(B)型血清中则主要是抗B(A)IgM,极少有抗B(A)IgG,而IgM抗体是不能通过胎盘的。免疫性抗A或抗B抗体(IgG)则可通过胎盘,抗体进入胎儿体内后,附着于胎儿相应红细胞膜上,与其抗原发生免
发布于 2023-09-05 17:35
0评论
1.产前诊断 可测羊水细胞的酶活性。 2.尿同型胱氨酸测定 可用筛查法,即硝普钠试验,出现红色或紫红色为阳性,表示尿中有过量的含硫氨基酸。 3.酶活性测定 可用皮肤成纤维细胞测定酶的活性,也可用此法检出杂合子。 4.X线检查 可见骨质疏松,椎体背侧呈双凹形,以及脊柱侧弯等。眼部症状多有晶体脱位,多发生于3~10岁间,常伴青光眼,视网膜剥离。
发布于 2025-01-09 01:36
0评论
1.胱硫醚合成酶缺乏型 此型患儿在出生时正常,多于生后5~9个月起病。患儿发育延迟,身材矮小,直到1岁才能独立坐着,到2岁才能勉强走路,呈鸭步态。小儿期以后反应迟钝恶化,语言障碍。智力障碍的程度因人而异,智力低下和反应迟钝有发展较慢的倾向。除癫痫发作外,尚可出现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肌阵挛发作、痉挛、深反射亢进等。晶体脱位多在10岁左右才发生。 患者在青少年期可出现骨质疏松,其他骨骼异常可有脊柱侧弯
发布于 2025-01-09 01:22
0评论
胱氨酸尿症是一种家族性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预防措施可参照遗传性疾病预防措施。为降低本症发生率,预防应从孕前贯穿至产前: 婚前体检在预防出生缺陷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作用大小取决于检查项目和内容,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查(如乙肝病毒、梅毒螺旋体、艾滋病病毒)、生殖系统检查(如筛查宫颈炎症)、普通体检(如血压、心电图)以及询问疾病家族史、个人既往病史等,做好遗传病咨询工作。 孕妇尽可能避免危
发布于 2025-01-09 01:29
0评论
由胱硫醚合成酶缺乏引起的同型胱氨酸尿症患儿在出生时正常,多于生后5~9个月起病,患儿发育延迟,身材矮小,直到1岁才能独立坐着,到2岁才能勉强走路,呈鸭步态,小儿期以后反应迟钝恶化,语言障碍,智力障碍的程度因人而异,智力低下和反应迟钝有发展较慢的倾向,除癫痫发作外,尚可出现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肌阵挛发作,痉挛,深反射亢进等。 晶体脱位多在10岁左右才发生,在青春期,约90%的病例可出现这种眼部特征性
发布于 2025-01-09 01:43
0评论
1.血型不合带有Rh(+)抗原的红细胞通过胎盘进入Rh(-)母亲的血液,产生相应的血型抗体,此抗体又经胎盘进入胎儿循环,作用于红细胞而导致溶血。有核红细胞因而过度增生,显露于胎儿血中,因而名曰胎儿成红细胞增多症(erythroblastosisfetalis)。 经胎盘失血(transplacentalbloodloss)即胎儿血液入母体。并不少见。经酸洗脱法可检出HbF,由此可证明确实有胎盘失
发布于 2023-09-12 10:29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