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从2011年4月1日起新华医院儿童肿瘤多学科协作组启动中晚期及难治性儿童恶性实体肿瘤的个体化分子靶标检测项目。肿瘤患儿入组标准:按照不同病种给予相应的标准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后,经过新华医院儿童肿瘤多学科协作组讨论评估,原发肿块缩小程度小于50%、或病情进展或出现复发的患者。截至2013年4月共检测颅外实体瘤38例,脑肿瘤43例。38例颅外实体瘤患儿中,男 27例,女 11例,中位发病年龄为5岁(1~14岁)。其中神经母细胞瘤16例、横纹肌肉瘤5例、鼻咽癌3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3例、肝母细胞瘤3例、骨肉瘤2例、婴儿型纤维肉瘤2例、卵黄囊瘤2例、尤文氏肉瘤1例、B细胞淋巴瘤1 例。
2、方法:38例颅外实体瘤标本中,35例为手术标本其中3例为二次手术标本、3例为外周血标本做肿瘤个体化分子靶标检测,标本送至上海赛安-复旦临床病理诊断联合实验室,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原位杂交(FISH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测序的方法测定相应的药物相关性分子靶点。间叶组织是由中胚层间充质发育而来的,如脂肪、脉管、骨、软骨、横纹肌、平滑肌、滑膜、间皮等均属于间叶组织,神经母细胞瘤源于外胚层神经嵴细胞,神经源性肿瘤与间叶源性肿瘤明确不同3、因此把上述常见肿瘤病理分为2种:间叶源性13例(横纹肌肉瘤、PNET、尤文氏肉瘤、骨肉瘤、婴儿型纤维肉瘤)和非间叶源性25例(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卵黄囊瘤、B细胞淋巴瘤、鼻咽癌)肿瘤,比较常见药物在间叶源性和非间叶源性肿瘤中化疗药物靶点检测有无不同;对神经母细胞瘤与软组织肿瘤(横纹肌肉瘤、骨肉瘤、纤维肉瘤、PNET)肿瘤标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 )和外周血标本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分子靶点检测对贝伐珠单抗敏感性进行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