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痛,是人类脊柱最常见的病患。也许你现在还没开始疼痛,但很可能今后“在劫难逃”,因为一项权威的统计数据显示:八成成年人都会在生活中出现腰背痛的现象。随着生活节奏的日渐加快,腰背痛更不是中老年人群的“专利”,很多年轻的上班族,已出现腰背酸痛、直不起腰等典型疼痛症状。那么,腰背痛的“幕后”病因到底有哪些?怎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腰背痛致病因素有哪些
通俗地说来,腰背痛就是背部、腰部、腰骶和骶髂部的疼痛,这种疼痛可伴有或不伴有下肢的放射痛。腰背痛,大多表现为隐痛、钝痛、刺痛,局部压痛或伴放射痛;患者常常活动不利、俯仰不便、不能持重、步行困难、肢倦乏力等,有的甚至出现腰部前屈,后伸,侧弯等功能障碍,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脊柱畸形。
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慢性腰背痛的发生与工作性质、职业习惯、天气等因素息息相关。具体原因有:抬举或用力搬移重物;弯腰和姿势不当的扭转;气候阴冷潮湿;久坐不动等。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弯腰提取重物这一动作,对脊柱后部结构椎间关节、关节囊、棘间、棘上韧带以及椎旁肌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继而导致腰背痛,因此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类似的危险性动作;此外,部分人群对阴冷潮湿的环境尤为敏感,一遇变天就会发作疼痛,为此还应充分做到保暖防寒、预防疼痛。
腰背痛症状提示哪些疾病
很多疾病在早中晚期,都会表现为腰背痛的症状。这些疾病大致有:椎体滑脱,强直性脊椎炎,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腰肌劳损,腰背肌肌筋膜炎,各种原因的脊髓压迫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与此同时,一些看似与腰背毫无关联的疾病,其症状也可能包含腰背痛:比如肾炎、泌尿系结石、胆囊炎、胆囊结石、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子宫内膜炎等。
有意思的是,临床上还有一些腰背痛患者,其最主要的症状并非是腰背部疼痛。最常见的是大腿内外侧疼痛患者,很多此类患者以腿痛为问诊症状,但东摸西摸就是找不到大腿哪个地方疼痛,反而在腰背有明显的压痛感。其实,这是大脑感知功能在“作祟”。由于大腿外侧皮区,小腿前内侧皮区,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皮区都是由不同的腰椎神经支配,当腰部出现问题时,支配大腿的神经出现兴奋,传达给大脑便成为腿痛。患者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应多寻求有经验的医生,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并对症处理。
针对慢性腰背痛患者的康复,还需讲求个体化治疗方案。具体康复方式可分为三种途径
1、保暖、休息和功能锻炼。一旦腰背部疼痛发作,可在24小时后进行热敷,促进炎症消退,缓解肌肉痉挛,改善疼痛状态。急性椎间盘脱出、挤压性骨折需要绝对休息,骨质疏松症和骨软化症患者需要部分时间休息,至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则尽可能少休息多运动。不论何种病因,患者在恢复期过后都要通过锻炼来恢复功能,此时可选择打羽毛球、网球、游泳、太极拳、瑜伽等运动,让整个躯干部的肌肉强劲起来,以此来保护腰背部不受伤害。
2、物理疗法和药物疗法。牵引治疗、氙光、低频、超声疗法或中医穴位疗法等物理疗法,可在腰背部疼痛中起到重要作用;药物疗法在急性发作期具有明显改善症状的作用。
3、神经阻滞或微创介入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变或椎管狭窄患者,进行椎旁或硬膜外神经阻滞,可有效缓解疼痛。其他如射频技术,用于治疗慢性腰背痛已有40余年历史,随着医学的改进,射频技术造成的组织损伤也越来越小,安全性越来越高。
女性更易腰背痛
现有的调查显示,腰背痛已成为仅次于感冒的日常生活常见病。约有80%的人一生中患过腰背痛,其中10%则演变成为慢性腰背痛。
相对男性而言,女性腰背痛的发病率更高一些,分析原因,这与女性特殊的生理有关。例如,青年女性月经期出现的下腰痛与女性月经周期生理变化有关;怀孕期间的腰背痛与女性妊娠期生理变化有关;哺乳期的腰背痛与哺乳特殊的体位和动作有关;中老年女性的腰背痛,与绝经期女性的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导致骨质疏松症有关;至于一些妇科疾病,也会引起腰背牵涉疼痛……此外,职业女性由于工作需要长时间弯腰、久坐不动,也易诱发女性腰背肌慢性劳损、脊柱退变等,而这两种疾病正是腰背痛的主要病因。
为预防腰背痛,女性朋友可遵循以下生活护理原则:起床后首先活动一下腰部;抽空做做广播操;学会放松,减少紧张;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睡硬板床;改进饮食,避免肥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