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痛是人类脊柱最常见的疾患,也许你现在还没有背痛,但以后可能也会“在劫难逃”根据一项权威的统计数据显示, 80%的成年人都会在生活中出现背痛的现象。
通俗的说,腰背痛就是背腰、腰骶和骶髂部的疼痛,伴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疼痛性质多为隐痛,钝痛,刺痛,局部压痛或伴放射痛,活动不利,俯仰不便,不能持重,步行困难,肢倦乏力等症状,甚至出现腰部前屈,后伸,侧弯等功能障碍,重者出现脊柱畸形。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慢性腰背痛的发生与工作性质、职业习惯、天气等因素有关。具体原因主要包括:抬举或用力搬移重物;弯腰和姿势不当的扭转;气候因素(冷、潮湿)等。其中,很多人对于寒冷、潮湿尤其敏感,有些患者笑称自己就是天气预报,甚至比气象台更早知道天气变寒、下雨。而一旦不小心受了风寒,则会毫无悬念的发作腰背部的疼痛。另外,在弯腰提取重物时,对脊柱的后部结构椎间关节和关节囊、棘间、棘上韧带及椎旁肌,都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腰背痛。同样长时间坐位工作被认为也是导致腰背痛的高危因素。
很多疾病在早中晚期都会表现为腰背痛:椎体滑脱,强直性脊椎炎,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腰肌劳损,腰背肌肌筋膜炎,各种原因的脊髓压迫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很多内脏毛病也会变现为腰背部疼痛,比如肾炎、泌尿系结石、胆囊炎、胆囊结石、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子宫内膜炎等。
有意思的事情在于,临床上还可以见到很多没有腰背部疼痛的腰背痛。最常见的多是大腿内外侧的疼痛,当医生告知可能是腰部问题的时候,很多人很迷惑:我明明是腿痛,和腰有什么关系?其实,这是大脑感知功能的原因,由于腰部问题导致了支配大腿的神经兴奋,我们的大脑就以为是大腿出了问题,感觉是腿部的疼痛。很多人会说虽然大腿感觉痛,但是东摸西摸,就是找不到大腿哪个地方痛,反而在腰部有很明显的压痛。一般说来,大腿外侧皮区,小腿前内侧皮区,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皮区都是由不同的腰椎神经支配的,寻求有经验的医生,多会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对症处理。
慢性腰背痛的治疗必须是个体化的方案,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保暖、休息和功能锻:一旦发作腰背部疼痛,可以在24小时后进行热敷,促进炎症消退,缓解肌肉痉挛,改善疼痛状态。患者是否需要休息要视其病因而定,需要绝对休息者是急性椎间盘脱出、挤压性骨折,需要部分时间休息者是骨质疏松症和骨软化症,尽可能少休息者是强直性脊柱炎。在剧烈的腰痛急性期过后,不论何种病因,患者都需要休息,在一个恢复期后都需要靠锻炼来恢复功能,此时要尽可能多从事运动。尤其要加强腹部和腰背肌的功能训练,比如打羽毛球、网球或者游泳等,整个躯干部的肌肉如果强劲了,就能很好地保护腰背部不受伤害,也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达到良好的治疗及预防效果。腰部损伤的患者也可练习瑜伽、打太极拳等活动来增强身体柔韧性,缓解腰部肌肉紧张。保持良好的姿势对防止腰背疼痛也非常重要。在采取坐姿时应该用小枕头垫在腰部,每隔半小时可以去掉小枕头5分钟,这样能让腰部经常变换位置。不要久坐,不要久站,让腰部肌肉得到有效地休息。
第二是物理疗法和药物治疗:如牵引治疗、氙光、低频、超声疗法或中医穴位疗法等都在治疗腰背部疼痛中起到重要作用。很多患者不敢或者不愿意服用一些药物,非甾体药物或者伤药,认为很伤人,其实如果在急性期能够合理服用对症治疗的药物,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症状,更可以缩短病程,应该积极治疗。
第三是神经阻滞或者微创介入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变或者椎管狭窄的慢性腰背痛患者,行椎旁或硬膜外神经阻滞,都能有效缓解疼痛,复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则能更快消退炎症,效果更佳。神经阻滞是指在中枢、外周神经周围注入消炎止痛、修复神经的药物从而达到疼痛治疗的一种治疗方法在现代医学中适用于药物无效,且又不适合手术的患者。疼痛治疗的神经阻滞可有效消除炎症、修复神经、减少肌肉痉挛、缓解疼痛,可以说是一种标本兼治的治疗方法。其他如射频技术,是最常用的疼痛介入治疗技术,用于慢性腰背部疼痛治疗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随着技术的改进,造成的组织损伤越来越小,安全性越来越高。臭氧则有促进炎症消散,使髓核脱水萎缩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等作用,也是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