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3-07 07:41

  在社区、公园及马路上,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一幕:一位老人行走了一小段距离,停下脚步,揉揉腿,休息一阵子后继续行走,走了差不多相同的距离,又停下歇歇,就这样走走停停。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意识到,这是一种常见老年病――间歇性跛行的表现。

  认识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不是独立的疾病,它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典型症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也不是孤立的疾病,它是全身周围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一部分。上海长海医院血管外科田文

  现有的临床研究证实,有超过90%的存在间歇性跛行症状的患者,同时存在严重的冠状动脉疾病。引起这些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事实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能自儿童时期就已开始,但一般在60岁以前很少出现症状。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吸烟、高血压、高血脂、家族史和炎症介质。西方的研究表明约20%的老人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一般将病变分为四期。① 轻微主诉期:仅感觉到患肢皮温降低、怕冷,或轻度麻木,活动后易疲劳;② 间歇性跛行期;③ 静息痛期;④ 组织坏死期。

  间歇性跛行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中间阶段,约30%的患者会出现此典型症状,其意义就相当于“转移性右下腹痛”对于诊断阑尾炎的意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第三期和第四期是严重的肢体缺血阶段,需要行手术治疗,合称为严重肢体缺血(CLI)。

  症状特点、检查及诊断

  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通常根据病史、体格检查、无创检查可明确,并可衡量病变的严重程度。但想要具体知道下肢动脉的狭窄情况,则需行下肢动脉CT成像(CTA)、磁共振动脉成像(MRA)或血管造影。

  症状特点 间歇性跛行表现为运动后下肢某一相关肌肉群出现酸胀、疼痛,大多数在小腿,有时发生在大腿上段或者臀部。疼痛通常为痉挛性的,少数患者会出现运动后腿部沉重感,严重时可能摔倒。其他疾病,如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椎体退行性病变导致神经根或者脊髓压迫,表现可类似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症状一般在行走一定距离发作,休息后可完全消失(<10~15分钟),这是与其他疾病导致跛行的鉴别点。

  任何需要增加能量支出的运动,如爬楼梯、在斜面上行走,均会减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行走距离。症状出现的范围和病变的程度相关,累及肌肉的范围通常比动脉闭塞节段低一平面(如腓肠肌的异常通常都是股浅动脉闭塞导致,而股部或者臀肌的病变则说明其近心段有病变)。通常腓肠肌病变是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里最常见的部位。

  病史及检查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史包括下肢发凉、间歇性跛行、疼痛、皮肤破溃等缺血性表现,查体时可以发现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的减弱或缺失,无创检查则可以通过踝肱指数、动脉彩超对病变进行评价。

  有轻微跛行的患者,其足背动脉搏动在静息时可以触及,但在运动后消失。对于下肢动脉,最基本的无创血管检查方法为静息状态下的踝肱指数(ABI)。临床症状与ABI有密切关系,跛行患者的ABI通常在0.4~0.8,有静息痛和组织坏死的患者ABI通常小于0.4。但动脉出现钙化者(多为糖尿病患者),由于动脉内膜硬质斑块的存在,在袖带的压迫下血管无法正常收缩,踝肱指数可能出现假性升高。因此,对于症状明显但踝肱指数正常的患者,需要考虑到这一点。

  非手术治疗的原则及方法

  治疗原则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治疗目标有3点:缓解缺血症状、延缓病程进展、改善长期生存率。一般来说,轻度的间歇性跛行并无大碍,只需接受非手术治疗,延缓病程进展。但当患者伴有皮肤潮红、低趾动脉压力、低ABI的表现时,则易于发展为CLI,须及早行血管重建术。

  非手术治疗 对于间歇性跛行患者,其非手术治疗是一个综合过程,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坚持运动、改善生活习惯、药物治疗等多项措施。

  控制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几点:戒烟,包括减少二手烟的吸入;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糖尿病,维持血压、血脂、血糖在正常水平内。

  运动是间歇性跛行患者治疗的基础。以正常中等步速每天坚持行走至少30分钟,每次行走距离至能够忍受的最大疼痛时再休息,恢复后以相同的时间间隔重复该循环。这能够有效地改善下肢症状、增加行走距离。锻炼还能够增加健康感、减轻体重以及改善心血管功能。

  同时,多饮水,控制每日的总热量,减少摄入动物性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高糖的食物也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减少血管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

  治疗间歇性跛行最直接和有效的药物为西洛他唑。该药为3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改善血脂水平。较常见的用法为50 mg口服,每日两次。在具体应用时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剂量调整。此外,由于间歇性跛行患者通常都伴有其他血管的病变,一些针对心、脑血管的药物对于减少患者心血管事件、延长生存率也是有意义的,包括抗血小板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阿司匹林能够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有着相对低廉的价格,推荐所有患者都以每日100 mg的剂量终生服用(在既往未服用此药物或同类药物的情况下)。

  须强调的是,在所有的非手术治疗措施中,锻炼是最有效也是最方便经济的。药物不能取代锻炼的作用。研究表明锻炼改善行走距离的效果较西洛他唑更持久。因此,在对患者的宣教中,锻炼的作用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诊治间歇性跛行的患者应注意

  ① 注意鉴别跛行是否为血管性跛行,需要排除腰椎等问题引起的行走不便。

  ② 一般不需要手术,坚持行走锻炼最重要。提倡多饮水,戒烟,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西洛他唑可作为辅助药物使用。

  ③ 间歇性跛行距离小于200米可行腔内治疗干预;伴有下肢皮肤潮红、跛行距离小于30米、ABI小于0.4需要积极考虑手术治疗;发展到静息痛、皮肤破溃、足趾坏疽,需要立即考虑手术。

  ④ 手术干预包括搭桥手术及腔内介入,建议首选腔内介入治疗。

  ⑤ 急性下肢缺血需要第一时间送往有血管外科的医院进行救治。

  ⑥ 血管疾病是全身性疾病,间歇性跛行患者通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注意发现与控制其他部位血管病变,以增加患者预期寿命。

  需行手术干预的情况

  轻度间歇性跛行患者,不伴有下肢静息痛或溃疡,通常病变程度不重,无需手术治疗。但中、重度间歇性跛行(跛行距离小于200米)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较大影响,若经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改善,应考虑手术治疗。尤其当患者出现皮肤潮红、短距离跛行(小于30米)、ABI显著降低(降至0.4左右或更低)时,需引起高度警惕,此类患者约有25%会在一年内进展为CLI,应积极考虑外科治疗干预。若病程进展到出现静息痛、皮肤破溃或指端坏疽,此时已经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且截肢风险较高,需立即行手术干预。

  目前外科手术干预的方式包括血管旁路手术(即搭桥)和腔内介入治疗两种。血管旁路手术是传统的手术方式,通过自体或人工血管恢复远端血供,创伤相对较大。腔内介入治疗技术通过球囊扩张、支架成型等方式重新开通闭塞血管,相对创伤较小,且有多次手术的机会,推荐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首选治疗方式。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若患者突然出现了下肢动脉搏动消失、苍白、疼痛、麻木、感觉异常,提示出现急性下肢缺血,说明发生了动脉栓塞,截肢与死亡风险极高,需要在第一时间送至有血管外科的医院进行救治。急性动脉栓塞病程中患肢会依次出现疼痛、感觉消失、运动功能丧失、皮肤肿胀破溃,这是和神经-肌肉-皮肤的依次坏死相关联的过程。对于急性动脉栓塞患者而言,时间就是肢体和生命。在转诊前,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立即予以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随后立即送往有血管外科的医院进行救治;同时在转送途中即可联系相关医生,以节约到达后的治疗准备时间。若有家属对患者发凉的下肢进行复温,需要及时制止,因为细胞的耗氧量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加剧病程发展。‍

老年人需警惕间歇性跛行相关文章
间歇性跛行,是一个症状学名词,在门诊就诊时可能常听到医生提及。相对而言,这种症状最常见于腰椎疾患,但胸椎管管狭窄症患者亦可出现此类症状,二者在细节方面有所不同,了解并关注其细微差别之后就可避免误诊或漏诊。下面,且听我徐徐道来:什么是间歇性跛行呢?出现间歇性跛行时该如何应对呢?从字面意思讲,“跛行”是指走路时一瘸一拐的步态,在下肢关节或肌肉损伤的患者常可见到,他们的跛行是持续的,而“间歇性跛行”就
发布于 2022-12-20 02:40
0评论
血管性间歇性跛行是指患者走了一段路程后,下肢疼痛和无力,无法走下去。不过休息片刻后,情况有所改善,又可以走上一会儿。但当病情加剧时,患者能走的路程会越来越短,越来越早感到疼痛和麻木,最后终至寸步难行。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与女的发生率为7:1。欧美国家动脉硬化引起的间歇性跛行发病率较高,在美国70岁以上者发病率为10%,60-70岁发病率为5%,60岁以下者约1%至2%。其发病机理:
发布于 2022-11-29 23:56
0评论
间歇性跛行就是病人在不走路的时候没有明显的不适,但一走路下肢就会出现酸胀、疼痛、麻木等一种或多种不适感,主要为疼痛、麻木,以致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休息一段时间后这种不适感消失,又可以继续走路。在临床上我们把这种症状称之为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的严重程度我们通常用跛行距离和缓解时间来判断轻重。跛行距离是从走路开始到出现疼痛时的行走距离,严重的病人走50~100米就可以出现明显的不适感。疼痛缓解时间是
发布于 2022-12-10 09:37
0评论
腰椎管狭窄症表现为神经性间歇性跛行,与血管性间歇性跛行(如血栓性动脉脉管炎)不同,区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神经性间歇性跛行可骑自行车及前屈位行走,血管性间歇性跛行由于下肢血流量的减少,长时间骑自行车及行走困难;2、神经性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良好,血管性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动搏动减弱或消失;3、神经性间歇性跛行下肢可有节段性感觉障碍,血管性间歇性跛行为袜套式感觉障碍;4、神经性间歇性跛行步行距离
发布于 2022-11-30 21:26
0评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般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后导致血管管腔的狭窄或闭塞,临床症状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部分间歇性跛行也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引起),加重后可表现为静息痛,下肢皮肤变黑,溃疡或坏疽等。间歇性跛行是指患者在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肢体的酸胀和疼痛,休息后可缓解,再次行走可重新发作。下肢血管狭窄引起的间歇性跛行可经过介入治疗后好转,以下为我院治疗的病例,男性,62岁,间歇性跛行,走行距离为
发布于 2022-09-24 19:00
0评论
概述 最近总是感觉有一点点的不适,在不走路的时候我的腿没有明显的不适,但一走路病下肢就会出现酸胀不适感,以致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休息一段时间后这种不适感消失,又可以继续走路。我很害怕去医院看了看说是间歇性跛行,只要多注意一些小事项就没事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步骤/方法: 1、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注意自己的饮食,含糖量过多,蛋白质过多的食物尽量不要吃,应当彻底戒烟忌酒,减少脂肪摄入,多吃一
发布于 2024-04-25 05:51
0评论
除一般贫血症状如苍白、乏力外,老年人常因同时存在其他系统老年病而使下列表现更突出。 (一)心血管系:由于血氧含量下降,常有心绞痛,心排出量减少,表现心慌、气短,心肌营养障碍,心扩大,出现收缩期杂音,经适当治疗可消失。周围血管病如间歇性跛行比较显著。 (二)精神,可有激动、淡漠、健忘、失眠、偶可发生精神错乱、妄想和抑制。 (三)神经,可有头晕、晕劂、平衡失调、感觉异常、视觉紊乱、大小便失禁。 (四
发布于 2024-03-21 01:52
0评论
50岁到70岁是肾细胞癌的高发年龄,然而这些群体却极易被漏诊。 由于缺乏自我鉴别意识,许多老年患者往往会把血尿、疼痛等肾细胞癌的早期症状误认为是自然衰弱的正常表现,直到出现明显腰痛时才想到就诊,确诊后已是癌症晚期。 由此可见,频繁出现血尿的老年人需提高警惕,及早接受肾功能检查,以筛选早期肾肿瘤。 目前,对于晚期及转移性肾细胞癌的治疗方式主要为外科手术结合放化疗,一些多靶点药物治疗手段如舒尼替尼也
发布于 2023-03-06 13:30
0评论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大中动脉,多见于腹部大动脉的下端和下肢的大、中动脉。多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本病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最新一项统计结果显示全美国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共有一千两百万患者。如果不进行治疗,由该病引起的肢体慢性缺血,会导致骨质疏松、肌萎缩、皮肤坏死,严重者肢体坏死,常常需要截肢挽救生命,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
发布于 2022-11-25 03:16
0评论
老年人全身多处肌肉疼痛、乏力、食欲不好、体重下降,需警惕“风湿性多肌痛”。“风湿性多肌痛”好发于大于50岁的老年女性,春秋季易发病。主要表现为对称性的颈部、背部、肩部、臀部肌肉酸痛和僵硬,有的还伴有关节痛,以肩、膝、腕关节最为显著,常伴有不明原因发热;血检查时可发现血沉、CRP升高,类风湿因子和自身抗体多阴性,关节超声提示关节非侵蚀关节炎。“风湿性多肌痛”一旦确诊,需要立即治疗。根据2015年最
发布于 2023-02-18 20:0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