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3-10 02:21

  药物是一柄双刃剑,既能治病救人,又能对病人造成伤害,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近年来,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端,引起了医务人员的广泛关注,甚至在普通大众中引起恐慌。药物不良反应,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所以如何应用好药物,尽量发挥其作用,尽可能减少副反应或毒性,就显得非常重要。这需要医生和病人的共同努力。
  曾有患结核的病人因害怕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不愿服药,那让我们看看不用抗结核药会怎样吧。在抗结核药物发明之前的年代,患上结核病之后的结果不容乐观,有统计表明约1/3病人自然痊愈,1/3转为慢性结核病,1/3死亡。总不能用健康和生命去赌种那1/3的自然痊愈的机会吧?感谢前人发明了抗结核药物,现在的结核病人大多数(90%以上)能治愈。所以如果不幸患上了结核病,就必须接受抗结核治疗,虽然药物有不良反应,但其损害显著小于结核病对病人的杀伤力。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原则是早期、联合、适量、全程。尽早发现、早治疗;初次治疗的结核病一般疗程是6个月,头2个月联合用至少3-4种药,后4个月至少2种药;应用足疗程,不要提早停药,也不要吃吃停停;每种药物剂量要合适,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由于联合用多种抗结核药物,而且治疗时间很长,短者6个月,长者(较严重的结核病或复治的结核病需要更长疗程)1-2年,因此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问题尤其突出。因此熟悉各种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熟练掌握各种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及具体措施,对治疗结核病的医生来说非常重要;而对病人来说,大致了解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知道应该去哪里求助,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在治疗结核病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药物不良反应的问题,处理得当,影响不大,可以顺利治好结核病。但病人有两种态度是非常错误的,一种是发生不良反应时就自己把药物全部停掉;另一种是认为要治好结核病,必须坚持吃药,所以完全不管不良反应,还是继续吃全部药物。如果遇到不良反应时轻率停药,可能导致治疗失败,成为难治性结核;如果一味强调治疗,必须停药时不停,又会危及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其实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发生不良反应时先暂停服所有药物,当天或第二天尽快到医院向医生咨询应如何处理。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原来在综合性医院或结防所治疗、随访的患者,若发生不良反应,建议最好到当地专门治疗结核病的医院就诊,调整用药。因为专门治疗结核病的专科医生经验比较多,对各种问题处理得当,效果比较好。而非专科医生或人员由于专业知识的局限性,不一定能作出最有利于病人的决策,从而影响疗效。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大部分(约百分之八九十)发生于开始用药1个月内,因此尤其是在开始用药1个月内患者要注意观察,出现不适一定要考虑是否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就诊。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较多见,多数药物可引起,但通常较轻,不需停药,对治疗影响不大,少数若严重需停药。
  肝损是较常见和影响治疗的不良反应。原有肝病者抗痨时发生肝损的比例远高于无肝病者,故有肝脏原发疾病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要注意同时保肝,常复查肝功能,若肝病严重,要酌情调整方案,不用肝毒性太大的药。肝损通常由三种不同原因引起,意义及处理不同。

  1、用药后肝脏负担加重,短期内不适应,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不停药、加强保肝,1-2周即可恢复正常;

  2、药物的肝脏毒性,使转氨酶升高,不伴或伴有轻度胆红素升高。有肝脏原发病者更易发生。需停用肝毒性较强的药物,如吡嗪酰胺、利福平、丙硫异烟胺等。

  3、药物严重过敏反应,转氨酶显著升高,伴有胆红素显著升高,同时可伴有发热(通常是高热)、皮疹,需立即停用致过敏药物,若无法肯定何种药物过敏,建议最好停用所有药物,以静脉用激素为主,辅以保肝药。需注意有些保肝药也可能引起或加重过敏,故不要滥用。
  药物过敏是需要我们重视的另一种不良反应。最多见的表现形式是药物性皮疹,其次是药物热,过敏性休克少见但非常严重,需立即抢救。很轻的药疹不停药,用抗过敏药治疗可消退。若不消退,轻者可首先停用过敏可能性最大的药物,观察皮疹是否消退;重者或经上述处理无效者,则停用所有药物,抗过敏(必要时可短期用激素),待皮疹完全消退后再逐个试药,从过敏可能性最小的药物开始试。药物热可伴有或不伴有皮疹,最易误诊的是不伴有药疹的单纯药物热。
  利福霉素类药物是非常重要的抗结核药,但引起不良反应最多,可引起多种类型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皮疹、药物热、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急性溶血性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利福平过敏时,可以同时出现皮疹、发热、肝损及白细胞减少。若患者同时出现以上2种或多种反应,要高度怀疑利福平过敏。部分利福平过敏的患者对利福喷丁不过敏,故可试用利福喷丁,但要从小剂量开始,并严密观察。
  其它不良反应还包括第八对颅神经损伤(表现为头晕、耳鸣、听力下降、平衡障碍),肾脏损害,视神经损害(表现为视物模糊、视野缺损等),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关节酸痛。其它少见的有溶血性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用药前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用药史、过敏史及其它不良反应史。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等指标,并详细告知患者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嘱其一旦发生立即就医。作为病人,当然不可能也不需要掌握各种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只要大致了解,出现不适及时就诊,不要自作主张,把问题交给专业人员来解决就行了。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相关文章
双氢吡啶类的钙离子拮抗剂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常用的有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拉西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非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主要用于心律失常(如维拉帕米oo)、和冠心病心绞痛(如硫氮卓酮)。这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 1、体位性低血压:并非很常见,主要在与其它降血压药物合用时发生,多发生于老年患者。嘱患者用药后变换体位时速度应慢可以减少这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必要时降低药物剂量 2、心
发布于 2024-01-27 06:47
0评论
概述 肺结核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很多时候我们不大能发现它的症状,所以针对肺结核这个病也有很多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对于肺结核的治疗通常会采用抗结核药物,以达到杀菌、灭菌的疗效,这种治疗方法不仅副反应少,而且疗效迅速持久。肺结核常用药物主要包括有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吡嗪酰胺、对氨水杨酸钠等这些药物。下面我们一起来介绍一下抗结核常用药物。 步骤/方法: 1、 异烟肼这种药物具有杀菌力强的治疗效果,
发布于 2022-11-06 13:18
0评论
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一般都会同时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通常与药物剂量相关,并且与患者个人体质有关。不同种类的抗精神病药物,其不良反应也不相同,抗精神病药一般作用于脑内受体或递质,常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最常见的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也是所有抗精神药物的共同不良反应。由于抗精神病药物阻滞了多巴胺受体,同时影响了锥体外系统的递质传递,而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如运动不能、意
发布于 2022-12-18 07:30
0评论
概述 众所周知,癫痫患者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癫痫的发作,一般是需要长期的服用抗癫痫的药物,但是有些患者在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时候,却会出现不良反应,服用抗癫痫的药物出现不良反应,也是因人而异的,一般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出现任何反应,但是由于每个人的药物用量不同,服用的时间不同等各方面的原因,也难免会在服药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反应,那么,服用抗癫痫药物后引起不良反应怎么办?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步骤/方法:
发布于 2023-01-25 07:14
0评论
抗生素有近百种,与其他药物一样,也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1)过敏反应。青霉素、链霉素、先锋霉素等可使人产生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常见的为药疹、皮炎和药热等。(2)毒性反应。包括听觉神经损害、造血系统障碍、肾损害、肝损害及胃肠道反应。毒性反应的性质和程度,因药物种类及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3)二重感染。老年人、婴幼儿、体弱者、腹部手术者及滥用抗生素者较
发布于 2023-03-15 15:36
0评论
HGH可引起一过性高血糖现象,通常随用药时间延长或停药后恢复正常。 临床试验中约有1%的身材矮小儿童有副作用,常见注射部位局部一过性反应(疼痛、发麻、红肿等)和体液潴留的症状(外周水肿、关节痛或肌痛),这些副作用发生较早,但发生率随用药时间而降低,罕见影响日常活动。 长期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在少数病人体内引起抗体产生,抗体结合力低,无确切临床意义。但如果预期的生长效果未能达到,则可能有抗体产生,抗
发布于 2024-06-01 09:57
0评论
其实,每种药物都是具有副作用的,阿司匹林的副作用相对来说还是非常小的。我们在平时服用阿司匹林的时候,也应该多加注意。尤其是对于一些药物的禁忌,更是应该多加注意,千万不可大意。 每天服用100毫克的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预防心肌梗死、心绞痛和脑梗死的发生,但对于有些人来说,服用阿司匹林容易出现肠胃不舒服,影响了阿司匹林的作用发挥。 确实,对于本身具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如溃疡病等),服用阿司匹林时需谨慎并
发布于 2024-09-04 19:54
0评论
1.全身反应:治疗量有时可见焦虑不安、面色苍白、失眠、恐惧、眩晕、头痛、呕吐、出汗、四肢发冷、震颤、无力、心悸、血压升高,尿潴留、支气管及肺水肿,短时的血乳酸或血糖升高等。大剂量兴奋中枢,引起激动、呕吐及肌强直,甚至惊厥等。当用量过大或皮下注射误入静脉时,可引起血压骤升、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展为脑溢血、心室颤动。 2.眼用时反应:眼部有短暂的刺痛感或烧灼感、流泪、眉弓疼、头痛、变态反应、巩膜炎;
发布于 2023-12-03 18:42
0评论
输血是急救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但输血也可引起不良反应,有时甚至非常严重,带来了一定危险性。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的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或体征。输血不良反应按发生的时间分即发型和迟发型,即输血时或输后24小时内发生的和输后几天至几十天发生的。 一、过敏性反应和荨麻疹 输血后可发生轻重不一的过敏反应,轻者只出现单纯的荨麻疹;中型为过敏性反应;重度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和死
发布于 2024-05-21 03:50
0评论
α干扰素应用于抗乙肝病毒治疗已有近20年的历史,由于其HBeAg/抗HBe血清转换较高,且不易发生病毒变异,获得疗效后复发率低,从而使α干扰素成为最常见的抗病毒药物之一。但由于其为生物制剂,对全身各系统都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又影响其临床应用,因此详细了解α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并及时正确的处理十分重要。指南对此有一定的介绍,本文就此作更为详细的解读。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1、流感样副作用:为发生率最
发布于 2022-09-25 01:33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