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导致远端血液回流受阻的一组病症。
危害:
1、肺栓塞,肺栓塞是造成住院病人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仅次于心脑血管意外。
2、股青肿;
3、股白肿;
4、静脉血栓后遗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
早期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可以没有肿胀等症状,只有血栓蔓延堵塞侧枝静脉的开口,或者迅速蔓延时,才表现出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因此,大部分临床得到明确诊断的深静脉血栓,往往已经病程超过数天。挤压小腿肌肉,或者足部背屈拉伸肌肉可以诱发小腿肌肉疼痛,可以提示早期腓肠肌血栓形成。这项检查,应为血栓相关科室医生查房的必须程序。
一旦怀疑有深静脉血栓,争取在第一时间做下肢深静脉超声和血液D二聚体检测。早期诊断的价值在于可以启动早期治疗。治疗越早期,效果越好。
检查:
1、超声检查。
2、造影检查:对于超声无法明确证实的静脉血栓需做造影检查。
治疗:一旦诊断明确,先急诊检查血常规和凝血全套,肝肾功能。
1、抗凝治疗:
没有抗凝禁忌情况存在,尽早使用抗凝药物。可以同时使用华法令口服。等华法令起效并稳定后,停用肝素。华法令继续口服3-6个月。极早期髂股静脉血栓者,在评估出血风险的前提下,推荐使用置管溶栓。
2、溶栓治疗:
“溶栓”两字更多的是指药物的机理而非必然的治疗结果。静脉血栓形成到出现下肢明显肿胀等临床表现,往往已经有48小时以上。因此,部分开始机化的血栓对溶栓药物并不敏感。溶栓药物的出血风险很大,尤其是高龄病人可能发生致命性脑溢血;置管溶栓可以降低出血风险。
溶栓治疗效果并不优于抗凝治疗。溶栓治疗首选局部置管溶栓,全身应用会增加出血风险。置管溶栓的开展是否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还在进一步的经验积累中。从目前的临床结果来看,还是比较乐观,但要严格掌握指证。对于急性髂静脉血栓或下腔静脉血栓,如果发病时间在一周内,而且没有出血的风险因素存在,可以考虑积极介入溶栓治疗。
如果预计存活超过一年以上,又有抗凝风险者,建议植入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永久型滤器首选。
下腔静脉滤器:以下情况,必须植入腔静脉滤器。
1、抗凝禁忌者;
2、在规范抗凝的情况下,仍发生栓塞事件者;
3、在规范抗凝过程中出现大出血而终止抗凝者。
以下情况,可以酌情考虑植入腔静脉滤器:
1、急性深静脉取栓或溶栓时配合使用;
2、恶性肿瘤患者预计存活能超过1年者以上;
3、髂静脉内存在漂浮血栓者;
4、抗凝状态下血栓继续蔓延;
5、病人有跌倒或碰撞的高风险;
6、病人缺乏看护或监测INR条件。
如果血栓风险不是持续性,建议选择可选滤器。若有血栓蔓延,或滤器下方有明显血栓者,取出安全性难以保证时,可以考虑留置滤器在体内不予取出。血栓复发风险较大,年龄较大、全身状况不良者,首先考虑永久性滤器。临时滤器的植入指证除了上述以外,还有:严重的多发性创伤。
滤器植入可能并发症,包括:
1、健侧股静脉穿刺所带来的并发症,如血肿、血栓等;
2、误伤动脉、神经等;
3、造影剂带来的并发症,如过敏、静脉炎等;
4、释放滤器失误时的并发症,如滤器倒置、滤器移位、滤器错位等;
5、其他少见的并发症还有腔静脉穿孔、滤器堵塞肺动脉等。
危重病人、造影剂过敏者、肾功能不全者,避免常规滤器植入手术方式,应该选择超声引导下经大隐静脉腔静脉滤器植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