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0-10 15:53

  肾癌的病理及病理生理

  2004年分类中保留了1997年分类中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Ⅰ型和Ⅱ型)、肾嫌色细胞癌及未分类肾细胞癌4个分型,将集合管癌进一步分为Bellini集合管癌和肾髓质癌,此外增加了多房囊性肾细胞癌、Xp11.2易位性/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神经母细胞瘤相关性肾细胞癌、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共10个类型。新分类中更强调病理与临床的联系,更加注重不同病理类型与预后的关系。当然,新版分类仍需要逐步完善,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进展,将会有更为准确的分子标志物用于肿瘤类型的分类和分期。

  肿瘤多为单发,球形,见于肾的两极,尤以上极多见,常致肾脏变形。肿瘤常有假包膜形成,因而与周围肾组织界限清楚。切面见肿瘤多为实性,少数为囊性,灰黄(癌细胞胞浆内含有大量脂质)或灰白色,常有出血(红褐色)、坏死(灰白)和纤维化(白色)区相间,呈现出多彩颜色。光镜下,癌细胞多排列成腺泡状,也见腺管状或乳头状,多为实性癌巢,少数呈囊状。癌巢之间的间质富于毛细血管,纤维成分少。

  1、透明细胞癌

  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的高发年龄是50-70岁,男女比例约为2∶1。无症状肾癌占33%-50%。临床表现可有血尿、腰痛,10%~40%的患者出现副瘤综合征。CT增强扫描以“快进快退”为其特点。

  透明细胞癌约占RCC的60%-85%。大部分散发性肾透明细胞癌,是单侧单病灶,2%-5%的患者同时或相继发生双侧肾脏或单侧多中心病灶,而遗传性肾透明细胞癌多为双侧多病灶。肾透明细胞癌大体标本切面多呈实性,因癌细胞含有脂质而呈黄色,肿瘤中常见坏死、出血,10%-25%的透明细胞癌组织中有囊性变,10%-20%癌组织中有点状或斑片状钙化,从而使切面呈五彩状着色。镜下,癌细胞胞浆透明空亮,形成密集的腺泡及管状、囊状结构,肿瘤内有纤细的血管网。伴有囊性变的患者预后好于实性透明细胞癌患者。2%~5%的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含有肉瘤样结构,提示预后不良。

  2、乳头状肾细胞癌

  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发病年龄、男女发病率比例以及症状和体征与肾透明细胞癌相似。常见于长期血液透析和获得性肾囊性疾病的患者。一般认为乳头状肾细胞癌影像学上无特殊性,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在CT增强扫描时表现为缺血供的肿瘤,肿瘤强化不如典型透明细胞癌强化明显。

  乳头状肾细胞癌约占RCC的7%~14%。病变累及双侧肾脏和多灶性者相对多见,肿瘤多呈灰粉色,出血、坏死、囊性变多见,质地软,颗粒状,部分区域呈沙粒样外观。镜下以乳头状或小管乳头状结构为其特点,乳头核心可见泡沫状巨噬细胞和胆固醇结晶。可分为Ⅰ型:肿瘤细胞较小,胞浆稀少,细胞呈单层排列。Ⅱ型:肿瘤细胞胞浆丰富嗜酸性,瘤细胞核分级高,细胞核呈假复层排列。乳头状肾细胞癌Ⅰ型多灶性病变较Ⅱ型常见。早期的研究结果显示乳头状肾细胞癌预后好于肾透明细胞癌,其中Ⅰ型患者好于Ⅱ型。

  3、嫌色细胞癌

  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发病平均年龄60岁,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无特殊的症状和体征。CT显示:瘤体常较大,增强扫描肿瘤强化不明显,内部密度均匀,多无坏死和钙化。

  嫌色细胞癌约占RCC的4%-10%。肿瘤多为单发性实体肿瘤,无包膜但边界清楚,切面呈质地均一的褐色,可见有坏死,但出血灶少见。镜下,癌细胞大而浅染,细胞膜非常清楚,胞浆呈颗粒状,核周有空晕。

  4、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ultilocular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的男女发病率为3∶1。B超、CT、MRI检查都可显示为多房囊性肿物,可见不均匀的间隔增厚,约20%可见囊壁或分隔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囊壁及肿瘤内分隔可见有强化。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罕见。肿瘤组织边界清楚,囊腔大小不等,其内充以浆液性或血性液体。肿瘤最大直径可达10cm以上,甚至完全由囊腔构成。镜下,肿瘤呈多房囊性,囊壁衬覆透明癌细胞,在囊肿的间隔内也见有聚集的透明癌细胞。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发展缓慢,预后良好。

  5、集合管癌

  肾集合管癌(carcinoma of the collecting ducts of Bellini)发病年龄相对年轻,平均55岁。患者常有腹部疼痛、季肋部肿块和血尿的表现。该病诊断较困难,无典型影像学表现。由于肿物常常侵犯肾盂,故影像学上易与肾盂癌相混淆,甚至有的患者尿细胞学检查中可发现癌细胞。Bellini集合管癌约占RCC的1%-2%,诊断时多为晚期。

  集合管癌常位于肾脏中心部位,肿瘤切面实性,灰白色,边界不规则。常由肾髓质中心扩延到肾皮质或肾门处,有些肿瘤可长入肾盂。镜下,癌细胞具有腺癌和移行细胞癌的特点,另一特点是管腔的被覆细胞呈平头鞋钉状。

  6、肾髓质癌

  肾髓质癌(renal medullary carcinoma)常见于患有镰状细胞性血液病的年轻人,发病年龄10-40岁,平均22岁,男女发病率为2∶1。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与Bellini集合管癌相似。

  肾髓质癌起源尚不清楚。常发生于肾中央部分,切面实性,灰白色,边界不清,可见坏死。镜下呈低分化的、片状分布的肿瘤,瘤细胞排列呈腺样囊性结构,瘤体内可见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同时可见镰状红细胞。

  7、易位性/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

  易位性/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renal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Xp 11.2 translocations/TFE3 gene fusions)罕见,主要见于儿童和年轻人,年长者少见。形态学上最具特点的表现是由透明细胞构成的乳头状结构,遗传学检查均有染色体Xp11.2的不同的易位,所有的易位都导致TFE3基因融合。发现时多数已是进展期。

  8、神经母细胞瘤相关性肾细胞癌

  神经母细胞瘤相关性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neuroblastoma)罕见,多是儿童肾母细胞瘤治疗后长期存活的患者,少数为同时发生神经母细胞瘤伴发肾细胞癌。男女发病率相同。肿瘤的形态表现因不同病例而异,可表现为透明细胞癌,亦可见乳头状结构。

  9、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

  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罕见,发病年龄17-82岁,平均53岁,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4。多无特殊的症状,偶见季肋部疼痛和血尿。组织形态学上以具有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为特点。

  10、未分类肾细胞癌

  为目前现有WHO组织学标准难以分类的一组肾细胞癌,具有形态的多形性及临床高侵袭性特点,预后多不佳。其发病率低,文献资料少,尚有待于更大样本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研究总结。肿瘤瘤细胞均显示出多形性,部分区域排列成腺管状,滤泡状,条索状,或呈实性片状,可见梭形瘤细胞区域及瘤巨细胞。瘤细胞胞浆丰富,核仁明显。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免疫组织化学:瘤细胞均Vimentin(+),CK、EMA、CD10、CK7部分阳性,CK20、34βE12均阴性,P53阳性率30%~70%。

  11、播散途径

  肿瘤逐渐生长,可直接侵入肾盂,肾盏,甚至输尿管。癌细胞穿破肾被膜,可侵犯肾上腺和肾周围脂肪组织。此外,肾细胞癌常侵入肾静脉,有的在静脉腔内形成条索向下腔静脉延伸,甚至达右心房。癌组织血管丰富,早期即可发生血路转移,最常转移到肺、骨髓和对侧肾脏。淋巴道转移常首先到肾门及主动脉旁淋巴结。

肾癌的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相关文章
痤疮的发生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阻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引起痤疮的病理生理基础是皮脂腺快速发育和皮脂过量分泌,而皮脂腺的发育是直接受雄激素支配的。进入青春期后雄激素特别是睾酮的水平快速升高,睾酮在皮肤中经5-α还原酶的作用转化为二氢睾酮,后者与皮脂腺细胞雄激素受体结合发挥作用。雄激素水平的升高可促进皮脂腺发育,并产生大量皮脂。部分痤疮患者血中睾酮水平较无痤疮者高。
发布于 2022-12-03 12:51
0评论
肾癌,是肾细胞癌的简称,是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成人恶性肿瘤的3%,常发生于50~70岁,男女患病比例约为2~3:1975年前肾癌主要分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和颗粒细胞肾细胞癌(GCRCC)两大类。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推荐用根据肿瘤组织细胞的形态学特点,结合基因改变及肿瘤起源提出的肾癌新分型法:将肾癌分为5种亚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
发布于 2023-02-21 23:06
0评论
1、乳头状癌约占成人甲状腺癌总数的70%,而儿童甲状腺癌常常都是乳头状癌。乳头状癌常见于中青年女性,以21-40岁的妇女最多见。该类型分化好,生长缓慢,恶性程度低。该病有多中心性发生倾向,且可能较早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需争取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预后现对较好。2、滤泡状癌约占15%,多见于50岁左右的妇女。此型发展较快,属中度恶性,且有侵犯血管倾向。颈淋巴结转移仅占10%,因此预后不如乳头状癌。3
发布于 2023-01-29 05:27
0评论
     以色列的BacharG最近在《EurJRadiol》上发表了一篇有意思的文章。他回顾了29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比较了术前超声测量大小和病理测量大小。结果表明,超声测量平均为2.19±1.15cm,病理测量平均为1.69±1.09cm。肿瘤大于1.5cm时,超声和病理测量差异更加显著。因此作者提醒各位临床大夫,临床诊疗中应考虑到超声和病理测量的差异。         
发布于 2022-10-19 01:44
0评论
目的:探讨小肾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小肾癌保留肾单位的治疗方法提供线索。方法:回顾分析60例直径≤4cm的小肾癌病例,分析小肾癌的临床特点及其合并疾病,比较B超、CT、MRI、DSA、IVP及ECT在诊断小肾癌中的特点和作用,随访观察各种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B超、CT、MRI、DSA在诊断小肾癌中的准确性分别为85.7%,96.3%,82.3%和100%,而IVP及ECT只能作为辅助
发布于 2023-03-18 00:56
0评论
斜视的形成根据发病年龄分为先天性斜视和后天性斜视。在出生后半年以内的斜视发病,称为先天性斜视。斜视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调查发现有些先天性斜视是遗传的,不仅孩子有斜视,父母亲、或祖父母也有同样的斜视。研究认为斜视属于多基因遗传,因此,家族的发病情况不是非常明显。 斜视发病在半岁以后的,称为后天性斜视。这种斜视通常是逐渐发展、加重的。高度远视的儿童发生内斜视十分常见。由于高度远视,看远和看近都不清
发布于 2024-06-28 15:13
0评论
肾血管性高血压是由于缺血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轴激活而产生的。患肾由于血流灌注减少而释放肾素,肾素促使血管紧张素原因转化成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Ⅰ经血管紧张素转化成酶转化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是一种强烈的血管收缩剂,血管紧张素Ⅱ(AⅡ)还可刺激肾上腺分泌醛固酮,从而出现钠潴留。 肾动脉阻塞性疾病可单侧或双侧发病,或发生于独肾患者,因不同类型的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也不相同。在双肾模
发布于 2023-02-02 21:31
0评论
萎缩性变异:前列腺癌的瘤细胞一般细胞质较丰富,但有时可胞质稀少与良性的前列腺腺体形态相似。前列腺癌的萎缩性变异常发生在治疗后,但也可一开始就呈萎缩性变异。萎缩性变异的前列腺癌应与前列腺增生相鉴别,其鉴别要点为:萎缩性变异的前列腺癌具有真性浸润,可见小的腺体位于大的良性腺体之间。腺体之间缺乏间质反应,癌细胞可出现异型性,可有大的细胞核和明显的核仁。有时可在萎缩性变异癌的周围见到一般性腺癌,有助于我
发布于 2023-01-08 18:51
0评论
甲状腺癌(thyroidcarcinoma)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除髓样癌外,绝大部分甲状腺癌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按肿瘤的病理类型可分为:1、乳头状癌约占成人甲状腺癌的60%和儿童甲状腺癌的全部。多见于30~45岁。恶性程度较低,约80%肿瘤为多中心性,约1/3累及双侧甲状腺。这一点对计划治疗十分重要。较早便出现颈淋巴结转移,但预后较好。2、滤泡状腺癌约占20%,常见
发布于 2022-12-11 12:22
0评论
1、导管腺癌:导管腺癌占胰腺癌的80%-90%,主要由分化不同程度的导管样结构的腺体构成,伴有丰富的纤维间质。高分化导管腺癌主要由分化较好的导管样结构构成,内衬高柱状上皮细胞,有的为粘液样上皮,有的具有丰富的嗜酸性胞浆。 2、特殊类型的导管起源的癌: ①多形性癌:亦称巨细胞癌,可能为导管癌的一种亚型。由奇形怪状的单核或多核瘤巨细胞,甚至梭形细胞构成,有时可类似於破骨细胞的巨细胞或绒癌样细胞。瘤细
发布于 2024-07-24 05:14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