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0-10 15:53

  肾癌的病理及病理生理

  2004年分类中保留了1997年分类中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Ⅰ型和Ⅱ型)、肾嫌色细胞癌及未分类肾细胞癌4个分型,将集合管癌进一步分为Bellini集合管癌和肾髓质癌,此外增加了多房囊性肾细胞癌、Xp11.2易位性/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神经母细胞瘤相关性肾细胞癌、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共10个类型。新分类中更强调病理与临床的联系,更加注重不同病理类型与预后的关系。当然,新版分类仍需要逐步完善,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进展,将会有更为准确的分子标志物用于肿瘤类型的分类和分期。

  肿瘤多为单发,球形,见于肾的两极,尤以上极多见,常致肾脏变形。肿瘤常有假包膜形成,因而与周围肾组织界限清楚。切面见肿瘤多为实性,少数为囊性,灰黄(癌细胞胞浆内含有大量脂质)或灰白色,常有出血(红褐色)、坏死(灰白)和纤维化(白色)区相间,呈现出多彩颜色。光镜下,癌细胞多排列成腺泡状,也见腺管状或乳头状,多为实性癌巢,少数呈囊状。癌巢之间的间质富于毛细血管,纤维成分少。

  1、透明细胞癌

  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的高发年龄是50-70岁,男女比例约为2∶1。无症状肾癌占33%-50%。临床表现可有血尿、腰痛,10%~40%的患者出现副瘤综合征。CT增强扫描以“快进快退”为其特点。

  透明细胞癌约占RCC的60%-85%。大部分散发性肾透明细胞癌,是单侧单病灶,2%-5%的患者同时或相继发生双侧肾脏或单侧多中心病灶,而遗传性肾透明细胞癌多为双侧多病灶。肾透明细胞癌大体标本切面多呈实性,因癌细胞含有脂质而呈黄色,肿瘤中常见坏死、出血,10%-25%的透明细胞癌组织中有囊性变,10%-20%癌组织中有点状或斑片状钙化,从而使切面呈五彩状着色。镜下,癌细胞胞浆透明空亮,形成密集的腺泡及管状、囊状结构,肿瘤内有纤细的血管网。伴有囊性变的患者预后好于实性透明细胞癌患者。2%~5%的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含有肉瘤样结构,提示预后不良。

  2、乳头状肾细胞癌

  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发病年龄、男女发病率比例以及症状和体征与肾透明细胞癌相似。常见于长期血液透析和获得性肾囊性疾病的患者。一般认为乳头状肾细胞癌影像学上无特殊性,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在CT增强扫描时表现为缺血供的肿瘤,肿瘤强化不如典型透明细胞癌强化明显。

  乳头状肾细胞癌约占RCC的7%~14%。病变累及双侧肾脏和多灶性者相对多见,肿瘤多呈灰粉色,出血、坏死、囊性变多见,质地软,颗粒状,部分区域呈沙粒样外观。镜下以乳头状或小管乳头状结构为其特点,乳头核心可见泡沫状巨噬细胞和胆固醇结晶。可分为Ⅰ型:肿瘤细胞较小,胞浆稀少,细胞呈单层排列。Ⅱ型:肿瘤细胞胞浆丰富嗜酸性,瘤细胞核分级高,细胞核呈假复层排列。乳头状肾细胞癌Ⅰ型多灶性病变较Ⅱ型常见。早期的研究结果显示乳头状肾细胞癌预后好于肾透明细胞癌,其中Ⅰ型患者好于Ⅱ型。

  3、嫌色细胞癌

  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发病平均年龄60岁,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无特殊的症状和体征。CT显示:瘤体常较大,增强扫描肿瘤强化不明显,内部密度均匀,多无坏死和钙化。

  嫌色细胞癌约占RCC的4%-10%。肿瘤多为单发性实体肿瘤,无包膜但边界清楚,切面呈质地均一的褐色,可见有坏死,但出血灶少见。镜下,癌细胞大而浅染,细胞膜非常清楚,胞浆呈颗粒状,核周有空晕。

  4、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ultilocular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的男女发病率为3∶1。B超、CT、MRI检查都可显示为多房囊性肿物,可见不均匀的间隔增厚,约20%可见囊壁或分隔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囊壁及肿瘤内分隔可见有强化。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罕见。肿瘤组织边界清楚,囊腔大小不等,其内充以浆液性或血性液体。肿瘤最大直径可达10cm以上,甚至完全由囊腔构成。镜下,肿瘤呈多房囊性,囊壁衬覆透明癌细胞,在囊肿的间隔内也见有聚集的透明癌细胞。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发展缓慢,预后良好。

  5、集合管癌

  肾集合管癌(carcinoma of the collecting ducts of Bellini)发病年龄相对年轻,平均55岁。患者常有腹部疼痛、季肋部肿块和血尿的表现。该病诊断较困难,无典型影像学表现。由于肿物常常侵犯肾盂,故影像学上易与肾盂癌相混淆,甚至有的患者尿细胞学检查中可发现癌细胞。Bellini集合管癌约占RCC的1%-2%,诊断时多为晚期。

  集合管癌常位于肾脏中心部位,肿瘤切面实性,灰白色,边界不规则。常由肾髓质中心扩延到肾皮质或肾门处,有些肿瘤可长入肾盂。镜下,癌细胞具有腺癌和移行细胞癌的特点,另一特点是管腔的被覆细胞呈平头鞋钉状。

  6、肾髓质癌

  肾髓质癌(renal medullary carcinoma)常见于患有镰状细胞性血液病的年轻人,发病年龄10-40岁,平均22岁,男女发病率为2∶1。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与Bellini集合管癌相似。

  肾髓质癌起源尚不清楚。常发生于肾中央部分,切面实性,灰白色,边界不清,可见坏死。镜下呈低分化的、片状分布的肿瘤,瘤细胞排列呈腺样囊性结构,瘤体内可见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同时可见镰状红细胞。

  7、易位性/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

  易位性/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renal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Xp 11.2 translocations/TFE3 gene fusions)罕见,主要见于儿童和年轻人,年长者少见。形态学上最具特点的表现是由透明细胞构成的乳头状结构,遗传学检查均有染色体Xp11.2的不同的易位,所有的易位都导致TFE3基因融合。发现时多数已是进展期。

  8、神经母细胞瘤相关性肾细胞癌

  神经母细胞瘤相关性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neuroblastoma)罕见,多是儿童肾母细胞瘤治疗后长期存活的患者,少数为同时发生神经母细胞瘤伴发肾细胞癌。男女发病率相同。肿瘤的形态表现因不同病例而异,可表现为透明细胞癌,亦可见乳头状结构。

  9、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

  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罕见,发病年龄17-82岁,平均53岁,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4。多无特殊的症状,偶见季肋部疼痛和血尿。组织形态学上以具有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为特点。

  10、未分类肾细胞癌

  为目前现有WHO组织学标准难以分类的一组肾细胞癌,具有形态的多形性及临床高侵袭性特点,预后多不佳。其发病率低,文献资料少,尚有待于更大样本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研究总结。肿瘤瘤细胞均显示出多形性,部分区域排列成腺管状,滤泡状,条索状,或呈实性片状,可见梭形瘤细胞区域及瘤巨细胞。瘤细胞胞浆丰富,核仁明显。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免疫组织化学:瘤细胞均Vimentin(+),CK、EMA、CD10、CK7部分阳性,CK20、34βE12均阴性,P53阳性率30%~70%。

  11、播散途径

  肿瘤逐渐生长,可直接侵入肾盂,肾盏,甚至输尿管。癌细胞穿破肾被膜,可侵犯肾上腺和肾周围脂肪组织。此外,肾细胞癌常侵入肾静脉,有的在静脉腔内形成条索向下腔静脉延伸,甚至达右心房。癌组织血管丰富,早期即可发生血路转移,最常转移到肺、骨髓和对侧肾脏。淋巴道转移常首先到肾门及主动脉旁淋巴结。

肾癌的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相关文章
目的:探讨小肾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小肾癌保留肾单位的治疗方法提供线索。方法:回顾分析60例直径≤4cm的小肾癌病例,分析小肾癌的临床特点及其合并疾病,比较B超、CT、MRI、DSA、IVP及ECT在诊断小肾癌中的特点和作用,随访观察各种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B超、CT、MRI、DSA在诊断小肾癌中的准确性分别为85.7%,96.3%,82.3%和100%,而IVP及ECT只能作为辅助
发布于 2023-03-18 00:56
0评论
肾癌如何诊断?肾癌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确诊则需病理学检查。1、必须包括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尿素氮、肌酐、肝功能、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钙、血糖、血沉、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2、必须包括的影像学检查项目腹部B超或彩色多普勒超声,胸部X片、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碘过敏试验阴性、无相关禁忌证者)。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及胸部CT是术前进行临床分期的主要依据。3、可选择的影像学检查项目腹部
发布于 2022-10-10 15:43
0评论
让病理科陷入危机的四宗罪一个占位病变,是炎症还是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临床医生和影像科医生可以充分发表意见,但最后的仲裁者却是病理科医生。病理医生常常是临床诊断中“说最后一句话的人”。然而,这群在诊断中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人已经越来越少,因为没人愿意呆在一个看不到希望的科室……病理科水平代表医院水平真正的临床大家都极重视病理科的作用。裘法祖、张孝骞等都对临床病理工作极为推崇。钟南山院士说:“临床病
发布于 2022-10-19 10:44
0评论
目的:探讨小肾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3例小肾癌(直径≤3cm)患者(小肾癌组)和153例肾癌(直径>3cm)患者(大肾癌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小肾癌临床分期低,两组差异显著(P<0.01),两组病理分类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96.3%和69.8%(P<0.01),5年生存率分别为93.8%和63.6%(P<0.05)。结论:小肾癌比大肾癌临床分期低
发布于 2023-03-18 01:01
0评论
肾癌,是肾细胞癌的简称,是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成人恶性肿瘤的3%,常发生于50~70岁,男女患病比例约为2~3:1975年前肾癌主要分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和颗粒细胞肾细胞癌(GCRCC)两大类。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推荐用根据肿瘤组织细胞的形态学特点,结合基因改变及肿瘤起源提出的肾癌新分型法:将肾癌分为5种亚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
发布于 2023-02-21 23:06
0评论
目前肾癌分为10种类型。2004年WHO对1997年的肾细胞癌病理组织学分类进行了修改,保留了原有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Ⅰ型和Ⅱ型)、肾嫌色细胞癌及未分类肾细胞癌4个分型,将集合管癌进一步分为Bellini集合管癌和髓样癌,此外增加了多房囊性肾细胞癌、Xp11易位性肾癌、神经母细胞瘤伴发的癌、黏液性管状及梭形细胞癌分型。肾透明细胞癌最常见,约占90%,乳头状肾细胞癌(Ⅰ型和Ⅱ型)占6%,
发布于 2022-10-10 16:08
0评论
IgA肾病又称Berger病,是一免疫病理学诊断术语,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颗粒状弥漫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袢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及病理改变。IgAN的病理改变IgA肾病的异质性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等,从镜下血尿到急进性肾炎综合症病理改变差异大,几乎包括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表现对治疗的反应不同预后不一,从自发缓解到进展至ESRDIgAN的病理分级/积分法缺乏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早期诊断
发布于 2023-02-22 22:11
0评论
肾癌淋巴结转移目前最有效的的治疗方案是手术治疗加细胞免疫治疗。手术治疗包括辅助性肾切除术以及淋巴结转移病灶的外科处理,目的在于去除病灶、减轻患者淋巴结痛和预防发生病理淋巴结折及截瘫。单发性淋巴结转移灶应该积极进行手术切除并对淋巴结缺损进行重建和固定,包括人工关节置换,髓内针、钢板固定等,对于有发生病理淋巴结折风险的多发性转移灶,也应积极进行病灶切除、重建和固定。对于可能发生截瘫的脊柱转移病灶应行
发布于 2023-02-03 18:45
0评论
本文就肾脏的淋巴引流和肾癌的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子、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的意义进行了综述,认为只有1/3的淋巴结转移患者存在肾门淋巴结转移,仅仅对肾门淋巴结进行清扫来评估分期有很高的假阴性率;肿瘤细胞分级为3~4级、存在肉瘤样成分、肿瘤最大径≥10cm、肿瘤分期为PT3~PT4以及肿瘤内存在坏死,是肾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区域淋巴结清扫从肠系膜上动脉根部至主动脉分叉水平
发布于 2023-02-02 21:52
0评论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MTS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女7例,男4例;平均年龄51.6岁.肉眼血尿2例,腰痛1例,其余为体检发现.结果 CT增强检查呈少血供特征.7例行肾癌根治术,4例行肾脏部分切除术.肿瘤平均直径4.4 cm,pT1aN0M0期6例,pT1bN0M0期3例,pT2N0M0期2例.肿瘤镜
发布于 2023-01-08 13:5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