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1月2日,对于70岁的杨启秀来说,是一个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他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
三年前,这位老人被北京协和医院著名的血管外科医生关恒教授诊断为胸腹主动脉瘤,该瘤的破裂死亡率超过80%,建议他立即进行手术。然而,老人和他的家人拒绝了,从而在老人的体内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2000年11月1日凌晨5点左右,老人突然被剧烈的腹痛惊醒,他先是被送到附近的医院,B超检查发现腹膜后有一块深色的液体区域;上午9点,他被送到首都的一家大医院,CT结果很快出来了。"胸腹腔主夹层动脉瘤破裂。这时,老人已经开始意识到他三年前的决定是轻率的。有可能进行手术吗?医院的回答是:"手术风险极大"。
当时老人还很清醒,他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最正确的决定--到协和医院的血管外科接受治疗。
当时仍有意识的老人做出了他生命中最重要和最正确的选择--到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治疗。此时,患者神志不清,血压80/40mmHg,心率140次/分,处于严重失血性休克状态,情况十分危急。
关恒教授和刘长伟副教授不顾一天的劳累,及时赶到现场指挥救援。他们的工作是:"我们的工作是为病人服务的。"
"我们的工作是为病人服务的。虽然准备充分,但当患者的腹腔被切开时,医生们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患者左腹部巨大的腹膜后血肿占据了整个左腹腔,正常组织受压变形,腹膜后出血量达5000毫升左右,解剖结构极不清晰,手术难度可想而知。手术的难度可想而知。凌晨4点左右,关键手术顺利完成。一系列的抢救措施在关教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当时钟指向凌晨4点40分时,随着心电监护仪上有节奏的滴答声,病人迎来了他新的黎明。抢救成功了!第一缕曙光撒在医生和护士满是汗水的脸上,他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当家属看着老人安详的面容,他们激动地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