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3-28 15:36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小儿腹泻的易感因素

  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力偏低,不能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婴幼儿水代谢旺盛,一岁以内每日摄人及排出的水分占体内总液量的1/2(成人为1/7),对缺水的耐受力差,一旦失水容易发生体液紊乱;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

  2、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且婴儿食物以液体为主,进入量较多,胃肠道负担重。

  3、机体防御功能差

  (1)婴儿胃酸偏低,胃排空较快,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较弱;

  (2)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分泌型IgA均较低。

  4、肠道菌群失调正常肠道菌群对入侵的致病微生物有拮抗作用,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时、改变饮食使肠道内环境改变时、或滥用广谱抗生素时,均可使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失调,而患肠道感染。

  5、人工喂养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巨噬细胞和粒细胞、溶菌酶、溶酶体,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家畜乳中虽有某些上述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而且人工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极易受污染,故人工喂养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

  二、小儿腹泻的病因

  1、饮食因素

  (1)喂养不当可引起腹泻,多为人工喂养儿,原因为:喂养不定时,饮食量不当,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或过早喂给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品;果汁,特别是那些含高果糖或山梨醇的果汁,可产生高渗性腹泻;肠道刺激物(调料、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也可引起腹泻。

  (2)过敏性腹泻,如对牛奶或大豆(豆浆)过敏而引起腹泻。

  (3)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主要为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肠道对糖的消化吸收不良而引起腹泻。

  2、气候因素: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或由于口渴饮奶过多等都可能诱发消化功能紊乱致腹泻。

  3、感染因素: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寒冷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性肠炎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其次有星状和杯状病毒、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腺病毒)、诺沃克病毒、冠状病毒等。

  4、全身疾病:可影响胃肠道功能而导致腹泻症状,常见的是肠道外的感染性疾病。如小儿患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时,可由于发热、感染原释放的毒素、抗生素治疗、直肠局部激惹(膀胱感染)作用而并发腹泻。有时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可同时感染肠道。

  5、滥用抗生素也可引起腹泻,除了一些抗生素可降低碳水化合物的转运和乳糖酶水平之外,肠道外感染时长期、大量地使用广谱抗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紊乱,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可大量繁殖,引起药物较难控制的肠炎,有学者称之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三、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

  1、不同病因引起的腹泻常务具临床特点和不同临床过程。故在临床诊断中常包括病程、轻重及估计可能的病原。

  2、临床分期连续病程在2周以内的腹泻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2月为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的病程为2个月以上。

  3、轻型急性腹泻的临床表现常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乱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但每次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4、重型急性腹泻的临床表现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转变而来,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

  (1)胃肠道症状食欲低下,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咖啡色液体;腹泻频繁,大便每日10余次至数10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含有少量粘液,少数患儿也可有少量血便。

  (2)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四、小儿腹泻的诊断

  1、根据发病季节、病史(包括喂养史和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大便性状可以作出临床诊断。必须判定有无脱水(程度和性质)、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注意寻找病因,从临床诊断和治疗需要考虑,可先根据大便常规有无白细胞将腹泻分为两组。

  2、大便无或偶见少量白细胞者为侵袭性细菌以外的病因(如病毒、非侵袭性细菌、寄生虫等肠道内、外感染或喂养不当)引起的腹泻,多为水泻,有时伴脱水症状,应与“生理性腹泻”和乳糖酶缺乏等消化功能障碍性疾病鉴别。

  3、大便有较多的白细胞者表明结肠和回肠末端有侵袭性炎症病变,常由各种侵袭性细菌感染所致,仅凭临床表现难以区别,必要时应进行大便细菌培养,细菌血清型和毒性检测,尚需与细菌性痢疾和坏死性肠炎等疾病鉴别。

  4、“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它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近年来发现此类腹泻可能为乳糖不耐受的一种特殊类型,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5、导致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各种疾病如乳糖酶缺乏,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失氯性腹泻,原发性胆酸吸收不良,过敏性腹泻等,可根据各病特点进行粪便酸度、还原糖试验等检查方法加以鉴别。

  6、细菌性痢疾常有流行病学病史,起病急,全身症状重。便次多,量少,排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大便镜检有较多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大便细菌培养有志贺痢疾杆菌生长可确诊。

  7、坏死性肠炎中毒症状较严重,腹痛、腹胀、频繁呕吐、高热,大便暗红色糊状,渐隙增宽,肠壁积气等。

  五、小儿腹泻的治疗

  1、三项基本原则

  (1)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2)不同时期的腹泻病治疗重点各有侧重,急性腹泻多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抗感染,迁延及慢性腹泻则应注意肠道菌群失调问题及饮食疗法问题。

  (3)治疗不当往往会得到事倍功半或适得其反的结果。

  根据以上原则,当家长主诉孩子大便异常、考虑腹泻病时,儿科医生首先要明确病因、评估腹泻程度,有无发热、脱水等急性问题及其对孩子生长发育的影响。

  2、饮食疗法

  (1)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补充疾病消耗,以缩短腹泻后的康复时间,应根据疾病的特殊病理生理状况、个体消化吸收功能和平时的饮食习惯进行合理调整。

  (2)母乳喂养的婴儿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儿可喂以等量米汤或稀释的牛奶或其它代乳晶,由米汤、粥、面条等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有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

  (3)病毒性肠炎多有继发性双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对疑似病例可暂停乳类喂养,改为豆制代乳品,或发酵奶,或去乳糖配方奶粉以减轻腹泻,缩短病程。

  (4)腹泻停止后逐渐恢复营养丰富的饮食,并每日加餐一次,共2周。

  总之,引起小儿腹泻的因素很多,腹泻时进食和吸收减少,而肠粘膜损伤的恢复,发热时代谢旺盛,侵袭性肠炎丢失蛋白等因素,都使得营养需要量增加,如限制饮食过严或禁食过久常造成营养不良,并发酸中毒,以致病情迁延不愈影响生长发育。所以,小儿腹泻饮食调理很重要,特别是对于病程超过2周的迁延性和慢性腹泻患儿。

  3、补液治疗

  (1)饮食调整少量多餐,多喂食汤水类很重要;饮食调整喂养好,可减少静脉补液率。

  (2)口服补液ORS可用于腹泻时预防脱水及纠正轻、中度脱水。轻度脱水口服液量约50-80ml/kg,中度脱水约80-100ml/kg,于8-12小时内将累积损失量补足。脱水纠正后,可将ORS用等量水稀释按病情需要随意口服。因ORS为2/3张液,故新生儿和有明显呕吐、腹胀、休克、心肾功能不全等患儿不宜采用口服补液。

  (3)静脉补液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吐泻严重或腹胀的患儿。输用溶液的成分、量和滴注持续时间必须根据不同的脱水程度和性质决定,同时要注意个体化,结合年龄、营养状况、自身调节功能而灵活掌握。

  4、迁延性慢性腹泻的治疗原则

  (1)积极寻找引起病程迁延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切忌滥用抗生素,避免顽固的肠道菌群失调。

  (2)预防和治疗脱水,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3)营养治疗此类病儿多有营养障碍,继续喂养对促进疾病恢复,如肠粘膜损伤的修复、胰腺功能的恢复、微绒毛上皮细胞双糖酶的产生等,是必要的治疗措施,禁食对机体有害。

  (4)迁延性、慢性腹泻常伴有营养不良和其它并发症,病情较为复杂,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小儿腹泻病的原因相关文章
婴儿生理性腹泻多见于8个月内小儿,其外观虚胖,常有湿疹,出生后不久即腹泻,大便次数多且稀,但食欲好,无呕吐及其他症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恢复正常。生理性腹泻是某些小儿的正常现象,不属病态,无须用药。 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的腹泻,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小儿。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大便次数增多,稀或呈“蛋花汤”样,每日10余次或更多,轻症一般情况良好,重症常伴发热、呕吐、食欲减低,并可发
发布于 2023-01-12 10:11
0评论
生活中每一位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身体健康问题,当孩子患上小儿腹泻以后,孩子就会出现拉肚子的情况,特别的痛苦,而且还吃不下饭,家长会特虽的担心,我们一定要了解该病的引发原因,一起来看看引发原因有哪些: 婴儿生理性腹泻多见于8个月内小儿,其外观虚胖,常有湿疹,出生后不久即腹泻,大便次数多且稀,但食欲好,无呕吐及其他症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恢复正常。生理性腹泻是某些小儿的正常现象
发布于 2023-01-12 10:18
0评论
小儿腹泻是有着一些不同类型的,其引起原因自然也就层出不穷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轮状病毒性腹泻这个问题吧,一起来了解一下其中医治疗方法。 轮状病毒性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呕吐、腹泻水样便为其特征,多见于5岁以下的小儿。本病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潜伏期为1~3天,发病急,临床特征为呕吐、腹泻及不同程度的发热。呕吐见首日2~6次,紧接则见腹泻水样,开始为白色,继而黄色似蛋花汤样,每
发布于 2024-07-14 21:32
0评论
1.生理性腹泻(physiologicaldiarrhea):小儿外观虚胖,出生后不久大便次数即较多,稀薄,呈金黄色,但不伴呕吐,体重增加正常。 2.急性坏死性小肠炎:感染及变态反应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本病具有腹泻,腹胀,便血,高热及呕吐五大症状,大便初为水样便,继而转暗红色,果酱样或血便,腹胀多较严重,可早期出现休克,甚至昏迷,惊厥。 3.急性细菌性痢疾:夏季发病率高,患儿多有不洁食物史,潜伏期
发布于 2022-12-21 04:52
0评论
概述 婴儿腹泻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了,而该病的发生,主要是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其发病原因除肠胃受细菌感染外,主要是喂养不当,天气太热,或突然受凉引起。如果未按时添加辅食或喂养不定时,一旦食物变化较多,婴儿肠道不能适应,也会引起消化不良而腹泻。所以,家长一定要及时进行相关的调理,那到底小儿腹泻拉肚子什么原因呢? 步骤/方法: 1、 宝宝在一到二岁的时候,生长发育是比较迅速的,这时期,宝宝都是
发布于 2024-04-12 15:02
0评论
原因1:正常生理现象 首先应明确,宝宝排便次数较大人多,不代表就是“腹泻”。宝宝肠胃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母乳和奶粉的不同喂养方式,都会导致宝宝排便次数有差异。 判断:大便稀黄,精神佳正常吃奶,体重正常增长,则无大碍。大便有粘液,水分多,则可能是腹泻。 应对: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去医院,只需在家合理喂养,留心观察。 原因2:食物问题 如果宝宝喝的奶很浓、有糖分、温度低、过早加辅食,都可能引起积食,最后
发布于 2023-07-05 19:01
0评论
概述 小儿腹泻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或称腹泻病。因婴幼儿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而消化系统又发育不良,消化功能较差,不能适应食物量和质的较大变化,喂养不当即可引起腹泻。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小儿呕吐腹泻怎么办? 步骤/方法: 1、 饮食疗法。小儿腹泻时的饮食要适当减量,吃辅食的小儿要以吃面汤、米汤、米粉为主。可以把面炒微黄,把炒面、细姜丝做成面汤,再把姜丝挑出后喂小
发布于 2024-01-15 11:16
0评论
1.非感染性因素 婴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少,消化酶的活性低,承受不了饮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如果饮食不当或喂养方式不妥都可引起腹泻。例如,进食过多、过少,不定时,进食成分改变,加糖太多;过早地添加辅食,如蛋黄、粥或菜等,使小儿不易消化;在热天孩子断奶,容易改变了饮食内容等,都可造成婴儿腹泻。另外,气候的变化,也可造成腹泻,如受凉可以使肠道功能紊乱;气候炎热或穿着过热可以使胃酸
发布于 2024-04-20 05:26
0评论
1、肠道内感染 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 a、病毒感染寒冷季节的小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性肠炎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其次有诺如病毒、星状病毒、科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等。 b、细菌感染①致腹泻大肠杆菌包括: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及粘附-聚集性大肠杆菌。②弯曲菌与肠炎有关的弯曲菌属有空肠型、结肠型和胎儿型3种
发布于 2023-02-22 03:35
0评论
概述 我们知道在现代家庭中,孩子在一个家庭中占有主要的地位,作为父母我们会为孩子操碎了心,我也是这样因为孩子的事情每天很忙碌,我家孩子今年9个月了,因为初为人母,所以对于育儿是一无所知,结果最近孩子不知道什么原因出现了腹泻的现象,这让我很着急,不知道该给孩子吃一些什么药?但是因为孩子太小我也怕吃些药物让孩子出现副作用,所以想找一些偏方给孩子服用,那么治疗小儿腹泻有哪些偏方验方呢? 步骤/方法:
发布于 2024-04-12 18:02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