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患者教育及整体和规范治疗的理念。
适当的休息、理疗、体疗、外用药、正确的关节活动和肌肉锻炼等对于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药物治疗
非甾类抗炎药(NSAIDs)、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生物制剂、糖皮质激素、植物药制剂
非甾类抗炎药:具有抗炎、止痛、退热及减轻关节肿胀的作用,是临床最常用的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非甾类抗炎药对缓解患者的关节肿痛,改善全身症状有重要作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可延缓或控制病情的进展。生物制剂:是目前积极有效控制炎症的主要药物,减少骨破坏,减少激素的用量和骨质疏松。糖皮质激素:能迅速改善关节肿痛和全身症状。植物药制剂:雷公藤、白芍总苷:对缓解关节肿痛有效,是否减缓关节破坏尚乏研究。
外科治疗
常用的手术主要有滑膜切除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关节融合术以及软组织修复术。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过积极内科正规治疗,病情仍不能控制,为纠正畸形,改善生活质量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并不能根治类风湿关节炎,故术后仍需药物治疗。
一、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是以骶髂关节、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病变的疾病。严重者可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临床表现以腰部疼痛、僵硬、不适最为常见,关节间断性疼痛并伴有明显僵硬,多数患者伴有腰部僵硬感,以晨起僵硬和久坐后僵硬为重,经过轻度活动和热水浴后可减轻。
1、病因
AS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一定关系。
(1)基因因素:AS家族的发病率为正常人的30倍,而RA的家族发病
率仅为正常人的2-10倍。
(2)感染因素:泌尿系统感染或盆腔感染后经淋巴途径播散到骶髂
关节再到脊柱,还可扩散到全身其他部位引起周围关节、肌腱 和眼色素膜的病变。
(3)内分泌失调或代谢障碍。
2、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16-30岁的青、壮年,男性占90%,有明显家族遗传性。
A 关节病变
(1)骶髂关节炎:约90%的AS患者最先表现为骶髂关节炎。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腰痛,骶髂部僵硬感,间歇或两侧交替出现腰痛和两侧臀部疼痛,可放射至大腿。支腿抬高试验阴性,4字试验可阳性
(2)腰椎病变:下背部和腰部活动受限。腰部前屈、侧弯和转动均可受限。
(3)胸椎病变:早期表现为背痛、前胸和侧胸痛,如胸肋关节、胸锁关节、胸骨柄体关节及肋软骨关节受累,则呈束带状胸痛;严重者患者出现驼背畸形、胸式呼吸减弱或消失。
(4)颈椎病变:少数患者首先表现为颈椎炎,先由颈部疼痛、活动受限。
(5)周围关节病变:约半数AS患者有短暂的急性周围关节炎,约25%有永久性周围关节损害。
B 关节外表现
另外AS可侵犯全身多个系统,引发主动脉瓣病变、眼部病变、肺不规则纤维化、骨质疏松、椎间盘炎等。
3、辅助检查
A 实验室检查
在患者中有990%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HLA-B27)阳性,但是在正常人群中约有7%-8%也出现HLA-B27阳性,一般不依靠HLA-B27来诊断。血小板升高、贫血、血沉增快和C反应蛋白升高可能是由于AS病情活跃导致。类风湿因子阴性。
B 影像学检查
X线骨盆正为片提示骶髂关节炎的5个等级。
I级:可疑改变;
II级:关节有微小的局限性侵蚀、硬化;
III级:中度或进展性骶髂关节炎,关节侵蚀、硬化,间隙增宽或部分强直;
IV:严重异常,完全性关节强直,X线提示脊柱呈竹节样改变。
CT或MRI检查对于早期发现骶髂关节或脊柱炎症损害更敏感。
4、诊断标准
国际上目前多采用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
(1)下腰背痛的病程至少持续3个月,疼痛随活动改善,但休息不减轻;
(2)腰椎在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受限;
(3)胸廓扩展范围小于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值;
(4)双侧骶髂关节炎II-IV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III-IV级。
如果病人具备(4)并分别附加(1)-(3)条中的任何1条可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
类风湿关节炎(RS)与强直性脊柱炎(AS)的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