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阑尾炎
(1)腹痛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最初疼痛在中上腹部或脐周,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当炎症扩散到浆膜层和壁腹膜时,疼痛固定在右下腹,而原来的中上腹或脐周疼痛减轻或消失。因此,没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病史并不能排除急性阑尾炎。
单纯性阑尾炎常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腹胀和钝痛,持续性剧痛常提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持续的剧烈疼痛延伸至中下腹或双下腹,往往是阑尾坏死穿孔的征兆。
(2)单纯性阑尾炎的胃肠道症状不突出。在早期阶段,由于反射性胃痉挛,可能有恶心和呕吐。盆腔部位的阑尾炎或阑尾坏死穿孔时,可能会出现肠蠕动增加。
(3)发热通常只有低热,没有寒战,化脓性阑尾炎通常不超过38℃。高热通常见于坏疽性阑尾、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
(4)压痛和反跳痛 腹部压痛是腹壁腹膜受到炎症刺激的表现。阑尾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部之间中、外1/3线的交界处。反弹痛也被称为Blumberg征。在肥胖症或阑尾后部阑尾炎患者中,压痛可能较轻,但有明显的反跳痛。
(5)当阑尾化脓时,会出现腹肌紧张,特别是在坏疽性穿孔并发腹膜炎时,腹肌紧张尤为明显。但是,在老年或肥胖的病人中,腹部肌肉较弱,必须同时检查对侧的腹部肌肉以进行比较。
(6)皮肤感觉过敏早期,特别是阑尾腔阻塞时,可出现右下腹皮肤感觉过敏现象,范围相当于第10~12胸髓段神经支配区。位于右髂嵴最高点,右耻骨嵴和脐部构成的三角区,又称Sherren三角区,它不因阑尾的位置而改变,如阑尾坏疽穿孔在此三角区的皮肤感觉过敏现象消失。
2.慢性阑尾炎
(1)右下腹疼痛,特点是间歇性隐痛或胀痛,时重时轻,位置相对固定。多数患者诱发腹痛发生在饱餐、运动、劳累、寒冷和久站之后。
(2)胃肠道反应 患者常有轻微至严重的消化不良和食欲下降。病程较长者可能出现消瘦和体重下降。通常没有恶心或呕吐,也没有腹胀,但老年患者可能有便秘。
(3)腹部压痛是唯一的体征,主要位于右下腹,通常范围较小,位置恒定,仅在重压时出现。没有肌痛或反跳痛,通常没有腹部肿块。
(4)体征为各种特定压痛点的阳性,如麦氏点、郎氏点和腰大肌征、罗氏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