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安靜 要警惕腦損傷
導致新生兒腦損傷的常見原因是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出生體重低於1500克的早產兒,其腦癱和智力異常的發生率高達40%左右。同時,膽紅素腦病、新生兒低血糖等也可以造成嚴重腦損傷。
腦損傷患兒在不同時期有不同表現,如在新生兒期出現哺乳困難、哭聲微弱、出生後少動、全身發硬、經常尖叫或煩躁不安,稍大後不注意看人、反應遲鈍、不能微笑及逗笑,表情淡漠,眼神呆滯不靈活,手不靈活,不伸手抓物或用一隻手抓物等。
有以上因素和症狀存在的小兒,父母應該多注意觀察,必要時及時去醫院檢查,評價其發育水平。
○正規治療同時
家庭訓練發揮大作用
賈天明提醒,腦損傷的患兒,第一時間接受正規治療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正規干預治療的同時或干預治療的期間,家庭訓練很有必要。
家庭訓練主要包括視覺、聽覺、皮膚感覺刺激以及坐、站、走和手功能訓練等。
比如可用鮮豔的玩具引導其向各個方向注視,只要孩子處於清醒期就可以進行,每次數分鐘;父母說話的聲音是最好的聽覺刺激,在不影響寶寶正常睡眠和休息的前提下,可以用較大的聲音與嬰兒說話,引導其語言發育;而擁抱、按摩等觸覺刺激對智力與情緒發展都有著重要影響。
另外,適時坐、立訓練可減輕患兒後遺症的風險,增進其協調能力和平衡能力,應按6個月坐、10個月站、週歲走的運動發育規律及時開始相關訓練。
總之,合適的運動和感覺刺激可促進腦細胞發育;早期干預治療對預防小兒腦癱及繼發性損害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