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原因
支原體感染(40%):
支原體穿過宿主呼吸道黏膜表面的黏液纖毛層,黏附於黏膜上皮細胞上,此黏附作用與肺炎支原體表面的P1蛋白的末端結構有關。當此黏附因子附著於呼吸道黏膜上皮細胞時,釋放的有毒代謝產物可導致纖毛運動減弱,細胞損傷。
環境因素(30%):
在我國小兒肺炎四季散發,但多發生在冬季或冬春季節或氣候驟變、感冒多發的季節,南方有時在夏季或夏秋季節也有發病小高峰出現。空氣汙染、居室擁擠、屋內通風不良等是小兒肺炎的外環境誘因,而各種呼吸道傳染病、小兒腹瀉、營養不良、貧血、佝僂病等均可以成為小兒肺炎的內在因素,這些患兒一旦發生肺炎,病情往往較重、病程也較長,容易成為遷延。
發病機制
目前認為,其發病機制主要由於支原體穿過宿主呼吸道黏膜表面的黏液纖毛層,黏附於黏膜上皮細胞上,此黏附作用與肺炎支原體表面的P1蛋白的末端結構有關,當此黏附因子附著於呼吸道黏膜上皮細胞時,釋放的有毒代謝產物可導致纖毛運動減弱,細胞損傷。
感染肺炎支原體後,可引起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反應,體液免疫應答先出現特異性IgM抗體,然後出現IgG抗體,持續較長時間,鼻咽部局部產生的分泌性IgA抗體,能有效地抑制肺炎支原體與呼吸道上皮結合,呼吸道IgA抗體比血清中抗體對宿主的免疫狀態有更直接關係,在感染防禦上局部抗體甚為重要,局部免疫除IgA外,局部細胞免疫也發揮作用,因為初次感染使幼兒致敏,促使再次感染時發生較重的臨床表現,表明本病與感染肺炎支原體後機體產生超敏反應的關係。
病理改變主要為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及間質性肺炎,管壁水腫,增厚,有浸潤斑,支氣管及細支氣管內有黏液甚至膿性分泌物,鏡下所示為急性細支氣管炎伴有間質性肺炎,肺泡內可見有少量水腫液及巨噬細胞,細支氣管壁有水腫,充血以及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腔內可見到中性粒細胞,脫落上皮細胞及細胞殘片,附近的肺泡間隔內有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浸潤,重症可見瀰漫性肺泡壞死和透明膜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