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宣肺利水: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畏寒、畏風、頭痛、四肢關節痠痛、咳嗽、舌苔薄白、脈浮。腫脹初見於面部,後遍於全身,小便不利。中醫把這種水腫稱為風水,多見於急性腎炎或慢性腎炎的急性發作。常用的方劑有越婢加術湯、麻黃連翹附子湯;常用的藥物有麻黃、石膏、生薑、白朮、防風、桑白皮、雙花、連翹、薄荷、前胡、附子、車前子、澤瀉、白茅根、益母草等等。
2、健脾利溼,利水消腫;臨床表現為全身凹陷性水腫,甚至腰部以下,沉重倦怠,小便少,納呆,胸悶,苔膩,脈濡。常用方為五苓散合五皮飲加減,常用藥物有茯苓、豬苓、澤瀉、白朮、桂枝、桑白皮、大腹皮、姜白皮、陳皮、茯苓皮等。如前半身腫脹氣喘者,加麻黃、杏仁、葶藶子;後半身腫脹甚者,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溼熱壅盛,煩躁口渴,小便短赤,便秘,苔黃膩者,加黃連、木通、小薊等。
3、溫中健脾,行氣利水;本法適用於脾陽虛弱者。主要臨床表現為下肢浮腫,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胸悶腹脹,大便少溏,面色萎黃,神疲乏力,四肢厥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脈弦滑而沉。常用方為真脾飲加減,藥物為。茯苓、白朮、玄參、乾薑、厚朴、桑椹、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豬苓、澤瀉、黨參、黃芪等。
4.溫腎利水:適用於腎陽虛弱者。主要表現為全身高度水腫,甚至腰部以下,腰膝痠軟,四肢冰涼,疲乏無力,面色晄白,小便少,舌淡胖有齒痕,脈沉細無力。常用的方劑有真武湯、金匱腎氣丸。藥物有茯苓、白朮、白芍、生薑、熟地、丹皮、澤瀉、山藥、鹿茸、肉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