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道閉鎖的首發症狀是黃疸,很容易被家長誤認為是生理性黃疸
●如果不治療,膽道閉鎖患兒會在一歲內死亡
●專家:如果幼兒同時發現黃疸和大便顏色偏白、灰白,需警惕膽道閉鎖
“新生兒黃疸很常見,不少疾病都會引發新生兒黃疸,但其中有一種致命的病叫膽道閉鎖,首發症狀就是持續性的黃疸。家長很容易將膽道閉鎖和生理性黃疸混淆,以致錯過了治療時間。”前日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舉辦首屆膽道閉鎖家長聯誼會,該院小兒外科副主任醫師鍾微在會上強調,膽道閉鎖發病率上升很快,家長一發現小孩有膽道閉鎖的苗頭應該立即就醫,如果不治療這種病會讓小兒在一歲以內因肝硬化、門脈高壓而死亡,死亡率幾乎是百分之百。
膽道閉鎖除了有黃疸的表現,同時還會導致大便顏色變化。為了讓家長早點發現膽道閉鎖的“預警信號”,婦女兒童醫療中心計劃設計一套小兒大便的“比色卡”,方便父母對照小孩大便顏色異常。
膽道閉鎖VS生理性黃疸 如何區分?
“其實家長只要細心觀察,還是可以發現生理性黃疸和膽道閉鎖之間的區別的。”鍾微說。
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小兒出生1周後出現,2周後逐漸消退。但膽道閉鎖導致的黃疸會在小兒出生後2~3周出現,即生理性黃疸消退後再逐漸顯露。而且膽道閉鎖導致的黃疸是持續性的,還會日益加深。
此外,生理性黃疸只是單純的黃疸,小孩子不會出現大小便顏色的變化。膽道閉鎖則不同,該病還會導致大便的改變。鍾微建議,如果家長髮現新生兒有持續性的黃疸,同時大便顏色變成淡黃甚至是灰白,就要及時帶孩子到小兒外科檢查。
膽道閉鎖一旦確診,要馬上進行肝外膽道重建手術,實現通暢的膽汁引流,這種手術越早做效果越好。一般來說最好在出生60天以內進行手術,國外有報道膽道閉鎖病人接受膽道重建手術後可以存活20年以上。
但要注意的是,膽道閉鎖患者出生3個月後就沒辦法再做膽道重建手術。而且即便是在3個月內做這種手術,也不擔保徹底治癒,約有六到七成的患者在進行膽道重建手術後最終仍需要肝移植。假如不治療,則在10個月左右死於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