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身療法 在全身療法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小兒身體抗病的能力,使特效的抗結核藥物更好地發揮抗菌作用。首先應注意合理的營養和休息,選用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其中以維生素A及C尤為重要。患兒應居住在空氣流通、陽光充足的室內。嚴重的結核病型有發熱等中毒症狀及高度衰弱者應臥床休息。病情較輕者,可根據具體情況作適當的室內、室外活動。
2、抗結核化學藥物治療(簡稱化療)自從1944年發現鏈黴素及異煙肼於1950年合成和廣泛使用以後,化療已取得了重大進展,使結核病人的療效大大提高。到目前為止,較常用的抗結核藥物有12種,其中屬抗生素者6種即鏈黴素、卡那黴素、卷鬚黴素、紫黴素、環絲氨酸及利福平,前4種為注射用;屬化學制劑6種即異煙肼、對氨基水楊酸鈉、1314-TH和1321-TH、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及氨硫脲。
(1)抗結核藥物的抗菌作用:取決於以下因素。
1)病變中結核桿菌的的代謝狀態:病變中結核桿菌群可分為兩大類:繁殖菌(dividing bacilli)指代謝旺盛、繁殖活躍的結核桿菌,能被殺菌藥如異煙肼、利福平及鏈黴素殺死。持存菌或頑固菌(Persisting bacilli)包括兩種菌群即閉合式乾酪病灶內代謝緩慢偶爾代謝突然旺盛分裂繁殖的結核桿菌和巨噬細胞內酸性環境中繁殖受抑制的結核桿菌,對前者利福平和異煙肼有殺菌作用,對後者吡嗪酰胺有特效。
2)藥物濃度:一般認為抗結核藥物濃度達到試管內最小抑菌濃度(MIC)的10倍以上時才能起到殺菌作用。如在10倍以下則只能起到抑菌作用。
由於異煙肼及利福平有較強的滲透力,在細胞內、外濃度都可達到MIC10倍以上。兩藥對細胞內外生長繁殖的細菌都可殺死,而且對乾酪病灶內代謝緩慢的細菌也有一定的滅菌作用,故稱為全殺菌藥。鏈黴素在細胞外濃度可達MIC10倍以上,同時細胞外環境呈中性或偏鹼時,適於鏈黴素發揮作用。所以鏈黴素可殺死細胞外繁殖活躍的細菌。而吡嗪酰胺在細胞內濃度可達MIC10倍以上,細胞內環境偏酸時適於其發揮作用,所以吡嗪酰胺能對細胞內細菌起殺菌作用。此二者稱作半殺菌藥。其他藥物屬抑菌藥,在細胞內外都不能達到MIC的10倍,它們只能抑制結核菌生長而不能殺死,主要靠機體免疫力發揮作用,緩慢地將結核桿菌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