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的兒童是出現分離焦慮的主要人群,當寶寶與熟悉的親人尤其是媽媽分離的時候,會深感不安,出現明顯的焦慮情緒。這是一種正常現象,是人類的本能。爸爸媽媽要了解分離焦慮的表現,幫助寶寶儘快度過這個時期。
1、分離焦慮體現在生理變化上,會有如下的症狀:
(1)沒有熟悉的成年人陪伴,往往拒絕上床睡覺。
(2)晚上做噩夢的次數明顯增加。
(3)出現反覆的頭痛、嘔吐、噁心、胃痛等症狀,在親人離開時特別嚴重。
(4)抵抗力下降,常常表現為發燒、感冒、肚子痛等等。
2、分離焦慮體現在情緒變化上,會有如下的症狀:
(1)孤獨與遲鈍:這種類型的小寶寶常常表現出不合群,對集體活動和遊戲統統不感興趣,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活在自己的幻想之中。對陌生人表現出冷淡、少說話、反應遲鈍的特點。
(2)恐懼和膽怯:與勇敢的孩子相反,膽小的小朋友會有怕黑暗、怕空曠、怕見陌生人、不敢獨處一室的情況。長時間處於恐懼心理容易造成失眠、夢魘、易哭、懦弱和缺乏自信。
(3)固執與韌性:孩子表現為對抗的態度,稍有不如意就哭鬧、打滾,或者用拒食來表示反抵,堅持自己無理的要求。
(4)暴怒:孩子脾氣猛烈,不如意即大哭、大鬧、叫喊、扔東西、踢人、咬人、以頭碰牆等。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表現是孩子哭叫一二聲或大哭之後,突然呼吸停止,面色紫紺,隨之抽搐或“昏死”過去,好一會才恢復過來,醫學上稱為屏氣發作。
(5)頑固性習慣:表現為吸吮手指、咬指甲和衣襟。本來吮吸動作係一種與生俱來的生理反射。但如果隨其發展成為一種不良習慣。如吸吮橡皮奶頭,將手指放入口中以獲得吮奶樣滿足,久之即可成為頑固性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