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腦炎(又稱日本乙型腦炎,簡稱乙腦)是一種由嗜神經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由攜帶乙腦病毒的蚊子叮咬人後感染所致。乙腦病毒在人體內的潛伏期為6~16天。被叮咬的人大多數不發病,呈隱性感染,只有極少數人發病,發病率一般在2~10/10萬,病死率較高(5%~50%),約有1/3的倖存者愈後留下終生的神經精神障礙。由於疫苗的大量接種和人群的隱性感染,使得兒童成為該病的主要侵害對象。
中國是世界上乙腦發病人數最多的國家,至今全國每年乙腦發病人效佔全世界當年總髮病人數的肌%以上。1950年以來,先後暴發3次大的乙腦流行(l957、1966和1971年),每次流行均持續3~4年。自1971年以來,全國除部分地區發生暴發流行外,大部分省區的乙腦發病率一直處在較低水平(<5/10萬)。
乙腦疫苗 注射 乙腦在中國的流行有三個顯著的特點:①嚴格的季節性,主要限於夏秋季(6~10月),流行高峰在8~9月,南方和北方地區可相差10天左右。 ②病例呈高度散發。③分佈範圍廣,除西藏、青海、新疆三省區為非流行區外,其它地區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近十幾年來,由於氣溫、降雨量及南部沿海地區登革熱的流行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乙腦疫區有明顯的北移趨勢。
經多年研究證實,三帶喙庫蚊為乙腦的主要傳播媒介;豬為主要擴散宿主,人、馬等哺乳動物和鳥類也可作為宿主。乙型腦炎病毒感染馬和豬後可引起馬腦炎和豬流產。
做為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乙腦的流行強度取決於主要傳播媒介的密度、主要擴散宿主的數量和人群的易感性。這些因素均因自然界諸多環境因素的改變而變化。因此,在乙腦流行期和流行期前一個月內自然界環境因素的變化,特別是自然災害(旱災、洪澇災害、地震等)的發生對乙腦的流行會產生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