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7-24 08:56

舌咽神經痛發病率非常低,是一種很少見的疾病。該病多見於50歲左右的人,表現為因進食、刷牙、說話等動作誘發一側咽部(咽側壁、扁桃體)、軟顎、舌根、耳後及耳道深部等部位陣發性刀割樣劇烈的疼痛。

  目前對舌咽神經痛保守治療(如服用卡馬西平、苯妥英鈉等)效果不佳,舌咽神經痛是指發生在舌咽神經分佈區域的陣發性劇烈疼痛。病因不明,可能為神經發生脫髓鞘性變,引起神經傳入衝動障礙所致。在繼發性病因中,包括蛛網膜炎、椎動脈病、腦橋、小腦角的血管異常和腫瘤,以及發生於頸動脈、咽、喉、扁桃體等處的顱外腫瘤。有人認為顱外血管疾患,如頸內動脈閉塞和頸外動脈狹窄等也都可能成為本病的病因。

  舌咽神經痛的症狀體徵

  1、好發年齡:35-50歲。

  2、發病部位:扁桃體區、咽部、舌根部、頸部、耳道深部、下頜後區處。

  3、疼痛性質:陣發性劇痛,如刀割樣、刺戳樣,痛性抽搐。

  4、疼痛時間:早晨、上午頻發,睡眠時可有發作,此點可與三叉神經痛鑑別。

  5、有異物感、梗死感:發病時咽部、喉部有異物感和梗死感,而導致頻頻咳嗽。

  6、疼痛激發因素:觸診可使疼痛發生,也稱"扳機點"。常見於扁桃體區、外耳道、舌根處。每當吞嚥、咀嚼、打哈欠、咳嗽均可誘發疼痛。

  7、有間歇期。

  8、病員有脫水、消瘦。是由於懼怕疼痛,少進食所引起的。

  9、嚴重者可有心律不齊、心跳停止、昏厥、抽搐、癲癇發作、喉痙攣、腮腺分泌過多等現象。

舌咽神經痛的症狀體徵相關文章
舌咽神經痛,也稱為迷走舌咽神經痛,是指侷限於一側舌咽神經或者迷走神經的耳咽支分佈區--舌後、咽喉部的發作性劇烈疼痛,可放射至口咽或外耳部。1、原發性舌咽神經痛。原發性舌咽神經痛的病因尚不清楚,微血管壓迫舌咽神經可能是主要原因。小腦後下動脈等血管壓迫舌咽及迷走神經,造成舌咽及迷走神經的脫髓鞘改變,引起舌咽神經的傳入衝動與迷走神經之間發生“短路”,引起疼痛。發病年齡在40歲以上,男性多於女性。其臨床
發布於 2023-02-09 04:42
0評論
治療原則同三叉神經痛。適用於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藥物,也都適用於舌咽神經痛。用法和劑量同三叉神經痛。 1.藥物治療 (1)卡馬西平:每次0.1g,每日2次,無效時可增大劑量,每天增加0.1g,最大量為每天0.9g。無效時換用其他藥物。其副作用為眩暈、嗜睡、噁心、行走不穩等,在服藥數天後可消失。若有皮疹、白細胞減少(到醫院檢驗)則需停藥。 (2)苯妥英鈉:開始用每次0.1g,每日3次,無效時增加劑量
發布於 2023-12-06 08:53
0評論
根據發病原因的不同,舌咽神經痛同樣也可以分為原發性舌咽神經痛和繼發性舌咽神經痛兩種。 1.原發性舌咽神經痛 原發性舌咽神經痛的病因仍不清楚,可能是神經脫鞘所致。其臨床表現特點: (1)疼痛發生在一側舌根、咽喉、扁桃體、耳根部及下頜後部,有時以耳根部疼痛為主要表現。 (2)發作情況和疼痛性質同三叉神經痛、疼痛通常驟然發作、突然停止,每次發作持續時間多為數秒或數十秒,一般不超過兩分鐘。亦可呈刀割、針
發布於 2023-12-06 08:40
0評論
【病因】 舌咽神經痛(glossopharyngeaIneuralgia)原因不明。GPN相對少見,其發病率僅為三叉神經痛的0.2%~l.3%。Katusic等研究了迄今最大宗病例序列後得出,該病年發病率為0.7/10萬人,性別間無顯著差異,其中25%的病例最終進展至需要手術干預,近25%的患者累及雙側。 Weisenburg於19lO年首次描述了1例該病患者,6年後患者去世,屍檢發現腦橋小腦角
發布於 2023-12-06 08:46
0評論
舌咽神經痛的鑑別診斷包括:三叉神經痛、顳下頜關節疾病、Eagle’s綜合徵(莖突過長或方向異常所致的複雜綜合症)和口咽部局部病變。診斷舌咽神經痛,先要排除由於炎症和腫瘤引起的疼痛。詳細詢問病史通常能將炎症或腫瘤形成的疼痛和舌咽神經痛區分開來。然後要明確疼痛的分佈區域,辨別這種神經痛是典型舌咽神經痛還是涉及其它顱神經,如三叉神經的疼痛。如果疼痛伴有典型舌咽神經分佈特點,還要看分佈區域以鼓室還是口咽
發布於 2023-12-06 09:06
0評論
1.潛伏期6~35天,平均3周。 2.症狀和體徵病情輕重不一,可以從無症狀到嚴重的間質性肺炎。典型病例表現:起病緩慢,病初僅有頭痛(69.8%)及乏力,2~3天后症狀逐漸加重,出現發熱、寒戰(56%),隨即發生咽痛(52.7%)、肌痛(41.8%)及咳嗽(10%的患者無咳嗽)。初始為乾咳,後為頑固痙攣性劇咳,日輕夜重,甚至影響睡眠,劇咳可導致面部水腫、胸悶、胸痛、頭暈、頭痛,乾咳無痰或咳後有白色
發布於 2024-05-12 15:21
0評論
脂肪肝的臨床表現與其病因、病理類型及其伴隨疾病狀態密切相關。臨床上,根據起病緩急可將脂肪肝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前者相對少見,病理上多表現為典型的小泡性肝細胞脂肪變;後者主要指由肥胖、糖尿病和酗酒等引起的大泡性肝細胞脂肪變。 1.急性小泡性脂肪肝急性小泡性脂肪肝臨床表現類似急性或亞急性重症病毒性肝炎,常有疲勞、噁心、嘔吐和不同程度黃疸,甚至出現意識障礙和癲癇大發作。嚴重病例短期內迅速發生肝性腦病
發布於 2024-05-12 17:01
0評論
(一)潛伏期:丙型肝炎2周—6月,平均40d。 (二)臨床經過 1、急性肝炎各型病毒均可引起。丙型肝炎超過50%轉慢性。 (1)極性黃疸型肝炎:臨床經過的階段性較為明顯,可分為三期,總病程2—4個月。黃疸前期:丙型肝炎起病相對較緩,僅少數有發熱。少數患者以頭痛、發熱、四肢痠痛等症狀為主,類似感冒。此期主要症狀有全身乏力、食慾減退、噁心、嘔吐、厭油、腹脹、肝區痛、尿色加深等,肝功能改變主要為ALT
發布於 2024-06-02 17:50
0評論
1.感覺障礙 主要表現為四肢麻木,過敏或疼痛,大多數患者具有上述症狀,且為始發症狀,主要是脊髓丘腦束及其他感覺神經纖維束受累所致,四肢可同時發病,也可以一側肢體先出現症狀,但大多數患者感覺障礙先從上肢開始,尤以手臂部多發,軀幹部症狀有第二肋或第四肋以下感覺障礙,胸,腹或骨盆區發緊,謂之“束帶感”,嚴重者可出現呼吸困難。 2.運動障礙 多在感覺障礙之後出現,表現為椎體束徵,為四肢無力,僵硬不靈活,
發布於 2024-06-19 10:38
0評論
1.症狀 (1)急性吸入性肺膿腫起病急驟,患者畏寒、發熱,體溫可高達39~40℃。伴咳嗽、咳黏液痰或黏液膿痰。炎症波及局部胸膜可引起胸痛。病變範圍較大,可出現氣急。此外,還有精神不振、乏力、胃納差。7~10天后,咳嗽加劇,膿腫破潰於支氣管,咳出大量膿臭痰,每日可達300~500ml,因有厭氧菌感染,痰有臭味,靜置後分為3層,由上而下為泡沫、黏液及膿渣,膿排出後,全身症狀好轉,體溫下降,如能及時應
發布於 2024-09-10 17:5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