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春節在古代詩人的筆下,留下了許多廣為傳誦的詩句,如今品賞起來,仍然十分真切感人。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這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除夕晚上,與家老小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這是炎黃子孫至今仍很重視的年俗。
除夕之夜也正是“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之時,因此在辭舊迎新之際,有很多少感嘆日月如梭,更加珍惜大好年華。蘇東坡的《守歲》詩:“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詩人將時光比作鑽洞的長蛇,到了除夕,這條蛇留在洞外的只有一點點尾巴,無論怎樣努力亦不能拽回來了。蘇東坡告訴我們,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關鍵在於從今日開始努力,前景仍是光明的,告誡人們要珍惜大好年華,不要虛擲光陰。
除夕在古代被稱為“團圓節”, 守歲之時也是人們共敘親情的“黃金時間”,守歲對於團聚的人們來說,是一頓親情大餐,享受著人生最大的樂趣。而對於遊子,客居他鄉,不能回家與親人團聚,凸顯幾分淒涼,幾分離愁,不由淚溼衣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