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替孩子準備教育經費,一切由父母作主
為孩子策劃未來,除了父母的責任外,更是孩子本身的事情,因為經費的最終用途,是供給孩子日後升學之用,在適當時候應鼓勵孩子參與,讓他們加入意見,試想想,當孩子到海外升學時,可以對其他人說,部分的學費,是從小開始儲蓄,當中的一些決定,亦是自己有份參與,將會是一件多麼自豪的事情。
對孩子來說,今天把零用錢用來買玩具的快樂指數,比起儲起來,待十數年後,閒作升讀大學之用,當然更加有吸引力。父母很難強迫他們把金錢存起,但至少可以動動腦筋,比如和孩子坐下來,談談未來大計,長大後希望做律師、醫生或其它的職業,但無論喜歡做甚麼,教育是唯一也是必須的方法,而這方法是需要金錢的。
至於如何籌備這筆資金呢,讓小孩自行想想有甚麼方法,讓小孩感受到,父母正在為他們解決問題,他們才是計劃的主人,讓孩子主動參與儲蓄及投資方案,瞭解儲蓄的回報及進度,若是計劃有投資成分,是賺還是虧?資金分散在哪幾個地區,近期國際金融及時事動向如何?銀行利息有多少?讓他們明白,自己的將來自己也有份和父母共同策劃,這才是一個優良的親子理財計劃,同時又可以讓小孩明白要達到目標不是一步登天,而是需要時間及恆心完成,父母為他們籌備教育經費並非一件輕易的工程,他們應當心存感激及珍惜。
2、教育基金是十幾年後的事情,不用那麼早便開始,到時候再算
由於“複利效果”的關係,愈早開始籌備越好,越容易成功,每目的供款額也就越少,假設希望為孩子籌備100萬作為20年後讀大學的教育基金,每年平均回報8%,一名0 歲小孩每月供款約1700元,若從10歲開始,每月便需要約5500元,每月供款多出三倍多,因為當本金生息,而本金的利息又在生息,這就是時間複利的效果所在,“複利效果”有2大特點:一是時間愈早及愈長,複利效果越顯著;二是回報率越高,複利效果越大。
3、風險越高,投資回報必定越高
風險越低,回報通常會越低,但風險越高,回報不一定越高,比如把錢放進賭場,風險相當高,更可能一鋪清袋,甚至欠下一身債,回報是負數,父母為子女儲蓄及投資當然希望賺錢,但亦要顧及風險承受程度,特別是當父母年齡越來越大,孩子越接近讀大學,父母應考慮投資 些較穩健的組合。而在一般情況下,投資組合的可承受風險程度,與孩子的年齡成反比,比如子女年齡尚小,還有一段時間才進大學,投資組合就可接受較高風險,以爭取理想回報,而當孩子年齡越大,父母亦即將步入退休年齡,便應將風險相對低,以免一旦投資失利,便沒有足夠吋間再累積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