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破傷風潛伏期3—14天,多為4—7天,此期愈短,病情愈重,病死率也愈高,早期症狀為哭鬧、口張不大、吃奶困難、如用壓舌板壓舌時,用力愈大,張口愈困難,有助於早期診斷。
隨後牙關緊閉,面肌緊張,口角上牽,呈“苦笑”面容,伴遊有關陣發性雙拳緊握。上支過度屈去,下肢伸直,呈角弓反張狀,呼吸肌和喉肌痙攣可引起青紫之窒息。痙攣發作時患兒神志清楚為本病的特點,任何輕微刺激即可誘發痙攣發作,經合理治療1—4周後痙攣逐漸減輕,發作間隔時間延長,能吮乳、完全恢復約需2—3個月,病程中常併發肺炎和敗血症。
破傷風桿菌為革蘭陽性厭氧菌,其芽胞抵抗力強,普通消毒劑無效,破傷風桿菌廣泛存在於土壤、塵埃和糞便中,當用該菌汙染的器械斷臍或包紮時破傷風桿菌即進入臍部,包紮引起的缺氧環境更有利與破傷風桿菌繁殖,其產生的痙攣毒素沿神經幹、淋巴液等傳至脊髓和腦幹,與中樞神經組織中神經節苷脂結合,使後者不能釋放抑制性神經介質(甘氨酸、氨基丁酸)引起全身肌肉強烈持續收縮,此毒素也可興奮交感神經,引起心動過速,血壓升高,多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