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動是胎兒生命的徵象,同時,也能反映胎兒在媽媽肚子裡的安危狀況。胎動是胎兒健康的晴雨表。如果胎動規律突然劇烈變化,可能表示胎兒遇到了危險,比如宮內缺氧。因此,孕婦數胎動被作為監控胎兒宮內窘迫的一個手段。健康的胎兒胎動往往很多,清醒時經常會踢腿、揮拳,或是翻身、轉頭、扭動身體。事實上,寶寶除了睡覺外,大多數時候都在動,只不過有時媽媽無法覺察到他所有的活動。
胎動的幅度和第幾胎沒關係,一般懷孕四個半月左右可以感覺到胎動,並不會因為是二胎而變得早一點。懷孕24周時正常胎動為每天200次,到32周的時候次數則高達575次,進入分娩後期,胎動次數又減少至282次,大部分孕媽媽因注意力分散,如睡眠或工作,忽略了大部分胎動。
每個胎兒都有自己的“生物鐘”,晝夜之間胎動次數也不盡相同,一般早晨活動最少,中午以後逐漸增加。晚6點至10點胎動活躍。大多數胎兒是在孕媽媽吃完飯後胎動比較頻繁,因為那時孕媽媽體內血糖含量增加,寶寶也“吃飽喝足”有力氣了,於是就開始伸展拳腳了。而當孕媽媽餓了的時候,體內血糖含量下降,寶寶沒勁了,也就比較老實,這也是胎寶寶的一種自我保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