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23 02:04

國際糖尿病足工作組(IWGDF)2015年版發佈,指南建議包括以下9個方面
建議1:應用清水或生理鹽水清潔傷口,必要時進行清創,清除傷口上的組織碎片,應用無菌惰性敷料包裹傷口,吸收傷口上多餘的分泌物,保持傷口溫暖溼潤,促進癒合。(建議強度:強;證據強度:低)
建議2:首先應用銳器清除傷口上的腐爛壞死組織、傷口周圍結痂。這一措施優先於其他措施,但要注意相對禁忌症,如嚴重缺血。(建議強度:強;證據強度:低)
建議3:敷料的選擇主要基於滲出物控制、舒適度和成本。(建議強度:強;證據強度:弱)
建議4:不要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敷料來改善傷口癒合或預防繼發性傷口感染。(推薦強度:強;證據強度:中等)
建議5:對於經典的高壓氧治療,需要進一步應用盲法隨機對照研究來證實其有效性和成本效益。(建議強度:弱;證據強度:中等)
建議6:經典的負壓傷口管理技術應用於手術治療的傷口,已被證明是有效和具有成本效益。(建議強度:弱;證據強度:中等)
建議7:不要使用一些組織報告的改變傷口生物環境以獲得更好的傷口癒合的方法,包括生長因子、生物工程皮膚產品和凝膠,建議採用常規治療方法更有效。(建議強度:強;證據強度:低)
建議8:不要選擇一些機構推薦的有關改變慢性傷口物理環境以獲得癒合的方法,包括:有關電子、磁、超聲波和衝擊波的協議;建議應用常規治療方法更有效。(建議強度:強;證據強度:低)
建議9:不要選擇系統性的治療方法來改善慢性潰瘍的癒合,包括藥物和草藥治療,建議首選標準的常規治療。(建議強度:強;證據強度:低)

國際糖尿病足的慢性傷口是如何管理的?相關文章
糖尿病是一個古老的疾病。公元前400年,我國最早的醫書《黃帝內經素問》及《靈樞》中就記載過“消渴證”這一病名。漢代名醫張仲景《金匱》的消渴篇對“三多”症狀已有記載。唐朝初年,我國著名醫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證患者的小便是甜的。而世界衛生組織將糖尿病定義為:一種由多種病因導致的、以慢性血糖升高為特徵並伴有胰島素分泌不足、胰島素作用缺陷或二者同時存在而導致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的代謝性疾
發布於 2022-10-02 11:55
0評論
截趾的方式門診清創:由近端至遠端去除溼性壞死,探查深層有無膿腔,壞死下面有無健康的肉芽:去除的壞死組織送到實驗室進行培養和藥敏實驗。手術清創:去除所有的壞死組織直至出血組織,並開放所有竇道,沖洗後用凡士林紗布或利凡諾紗布填塞,傷口不縫合。足趾或輻射狀截除:切除一個或多個壞疽的足趾,必要時切除和它相連接的蹠骨。術後傷口的處理1、在術後外敷時,傷口可能仍有壞死和腐敗組織,應用2%次氯酸鈉溶液沖洗(1
發布於 2023-01-30 21:27
0評論
(1)早期感覺改變通常呈襪套樣表現,首先累及肢體遠端,然後向近端發展。輕觸覺、本體感覺、溫度覺和疼痛感知的共同減弱;運動神經病變表現為足內在肌萎縮,出現爪狀趾畸形;自主神經受累表現為皮膚正常排汗、溫度及血運調節功能喪失,導致局部組織柔韌性降低,形成厚的胼胝以及更易破碎和開裂。(2)後期繼上述早期神經病變引起的症狀外,還可出現潰瘍、感染、骨髓炎、Charcot關節病等。
發布於 2022-12-10 03:40
0評論
糖尿病足:外周神經減壓治療糖尿病足。糖尿病性神經病是糖尿病最常見的的併發症之一。即便血糖控制良好,神經病也會發生。隨著患病時間的延長,發病的機會將會增高,比如,患病二十年以上的患者,將有八成的可能會發生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表現為手腳的麻木或疼痛,往往以足部疼痛多見。由於患者足部感覺減退,導致機體自我保護機制不能很好地起作用,當足部受到傷害時而不自知,加上糖尿病患者的癒合能力以及血供本身就不好,常
發布於 2022-10-04 14:45
0評論
概述糖尿病患者常出現長期的血糖和血脂代謝紊亂,易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和基底膜損害,形成糖尿病血管併發症。DM患者出現合併神經病變及不同程度的血管病變而導致的下肢感染、潰瘍形成和(或)深部組織的破壞稱為糖尿病足(diabeticfeetDF)。它具有很強的致殘性和致死性,其高位截肢率高達20%以上,最終結局常常是截肢和死亡。病因學糖尿病足病變以神經性病變為主;在引發糖尿病足的各種誘因中,物理因素佔六成
發布於 2022-12-15 06:42
0評論
經典的分級方法是Wagner分級法。0級:有發生潰瘍高度危險因素的足,目前無潰瘍。1級:足皮膚表面潰瘍,臨床上無感染。2級:較深的潰瘍,常合併軟組織炎,無膿腫或骨的感染。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腎病內分泌科於秀辰3級:深部潰瘍,常影響到骨組織,並有深部膿腫或骨髓炎。4級:缺血性潰瘍,局部的或足特殊部位的壞疽。5級:壞疽影響到整個足。
發布於 2022-11-26 15:21
0評論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足部由於神經病變使下肢保護功能減退,大血管和微血管病變使動脈灌注不足致微循環障礙而發生潰瘍和壞疽的疾病狀態,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一種嚴重的併發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殘,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但給患者造成痛苦,而且使其增添了巨大的經濟負擔糖尿病病人的慢性周圍神經性併發症,特別是糖尿病病人的感覺併發症,所出現的感覺喪失或者是異常。比如四肢末端特別是足部的感覺異常所出現的麻木、走路的
發布於 2022-11-25 01:21
0評論
一般來講,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人由於合併神經病變及各種不同程度血管病變而導致下肢感染、潰瘍形成和(或)壞死。糖尿病足不是一個籠統的概念,而是分為三種類型。每種類型的糖尿病足治療方案不同,如果混淆,極易導致耽誤病情,造成嚴重後果。第一種類型是神經病變型。這類足病在臨床上表現為足部麻木,感覺缺失等。糖尿病神經病變可累及感覺神經、運動神經及自主神經,感覺神經病變多呈襪套樣分佈的感覺異常甚至感覺缺失,使患
發布於 2022-10-01 16:14
0評論
DF的防治目標是預防為主,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不但可明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還可極大地減少相關的醫療支出,具有重要的社會及經濟效益。 1一般治療 (1)支持對症治療,包括限制活動,減輕體重、抬高患肢以利於下肢血液迴流,減輕水腫。(2)嚴格控制血糖,胰島素以應用肢為佳,積極糾正酮症酸中毒、低蛋白血癥、心、腦、腎併發症及影響壞疽癒合的各種不良因素。(3)局部清創:清除壞死組織,放置引流,常規消
發布於 2023-05-08 07:38
0評論
1、及時發現並早治療糖尿病,使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水平; 2、堅持飲食,並給予低膽固醇,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多食綠葉蔬菜; 3、戒菸,禁酒,進行適量的運動; 4、注意足部衛生,穿柔軟而寬鬆的襪子,不可赤足行走或穿鞋,最好不穿皮鞋,以防皮膚受擠壓而磨損受傷.每次穿鞋前應檢查鞋內有無釘子等異物,鞋底是否平整,鞋的長度應比最長的腳趾長半英寸及時治療灰指甲等足部的真菌感染;
發布於 2023-05-08 08:05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