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9-08 11:36

  子宮內膜侵入子宮肌層稱為子宮腺肌病。子宮腺肌病是婦科常見病,然而並非人類所特有,許多動物如靈長類、齧齒類的子宮也會出現類似改變,其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因為它多見於已婚已產的婦女,所以,一般認為和妊娠、刮宮、人工流產及分娩有密切關係。子宮腺肌病約20%~50%合併子宮內膜異位症,約30%合併子宮肌瘤,合併盆腔炎症者也很常見。

  痛經是子宮腺肌病的主要症狀,見於約80%的患者。病人多表現為繼發性痛經伴進行性加重。隨著病情發展,疼痛可從經前1周左右即開始,或可延長至經後1~2周,少數患者疼痛時間在月經前後,仍呈週期性。月經過多是子宮腺肌病的另一主要症狀,常導致貧血。少數患者發生大量出血,易被誤診為功能性子宮出血。此外,少數患者不孕。婦科檢查子宮增大,多為均勻性,較硬,一般不超過孕12周大小,否則可能合併有子宮肌瘤。若病灶只是生長在子宮某一個部位(子宮腺肌瘤),也可表現為非對稱性增大。

  根據症狀和婦科檢查會得出初步診斷,核磁共振是最可靠的非創傷性方法。但核磁共振費用高,僅在依靠其他非創傷性診斷方法仍不能診斷,而影響手術治療的決策時才做。一般臨床最常做超聲檢查,可見子宮增大,肌層增厚,後壁更明顯,致使內膜線前移,和正常子宮肌層相比,病變部位常為等回聲或稍強回聲,有時其間可見點狀低迴聲,病灶與周圍無明顯界限。陰道超聲檢查可提高診斷的陽性率及準確性。近年來有學者用彩色超聲研究子宮腺肌病發現,血管指標測定比腫物形態學觀察診斷可能更準確。如果做子宮碘油造影,可見碘油進入子宮肌層,陽性率約為20%。近來有人採用雙氧水聲學造影,認為可提高陽性率。

  有條件時也可以做內窺鏡取子宮內膜病理檢查,以明確診斷。檢查對子宮腺肌病有明顯的輔助診斷價值,而且有助於與子宮肌瘤的鑑別。

  子宮腺肌病的治療分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兩大類。選擇哪一類療法應取決於患者的症狀、年齡及有沒有生育要求。手術治療中子宮切除術是主要方法,可以根治痛經及月經過多,適用於年齡較大、無生育要求者。近年來,陰式子宮切除術(從陰道切下子宮,無需開腹)應用日趨增多。單純子宮腺肌病子宮大多小於12孕周,陰式子宮切除術多無困難,若合併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有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或估計有明顯粘連,可以做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術。

  對少數年輕、還想生孩子的子宮腺肌病患者,可以只做子宮腺肌病病灶挖除術而不切除子宮。病灶一般能挖除乾淨,可以明顯地改善症狀、增加妊娠機會。但臨床上常見的瀰漫性子宮腺肌病病灶是切不淨的,只能做大部分病灶切除術,術後妊娠率也較低。為提高手術成功率,術前可使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gnrh-a)治療3個月,可以縮小病灶,有利於手術的施行。

  近年來,有人在宮腔鏡下行子宮內膜去除術治療子宮腺肌病。術後患者月經明顯減少,甚至閉經,痛經或好轉或消失,因此對伴有月經過多的輕度子宮腺肌病可試用。

  對年輕有生育要求或近絕經期者,還可使用達那唑、內美通或孕三烯酮等藥物治療,療程半年,用藥劑量及注意事項同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治療。近年來國內外不斷有藥物治療後妊娠的個案報道,給伴有不孕的年輕患者帶來了希望。

  我們曾使用左旋18甲基炔諾酮埋植劑治療圍絕經期子宮腺肌病30例,治療後雖子宮體積無明顯縮小,但對痛經的有效率達100%,而且,用藥後血ca125水平亦明顯下降。國外有人報道,用釋放左旋18甲基炔諾酮的宮內節育器(lng-ius,曼月樂)治療子宮腺肌病痛經及月經過多取得一定效果,我們已開始進行該方面的嘗試,初步看來,曼月樂對月經過多和輕中度痛經效果較好,但對重度痛經不夠有效。

痛經是子宮腺肌病的主要症狀相關文章
甚麼是子宮腺肌病?子宮腺肌病是子宮內膜異位到子宮肌層所致,為良性病變。患者可出現逐漸加重的痛經、月經量增多、不規則陰道流血、不孕不育等。一般子宮均勻增大,結合B超檢查可明確診斷。如何治療子宮腺肌病?需要結合患者年齡、有無生育要求、有無臨床症狀、子宮大小等情況具體對待。包括藥物保守性治療、保守性手術治療、根治性治療。1、無症狀的患者,可暫不處理,定期複查。2、藥物保守性治療: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
發布於 2022-10-01 22:35
0評論
當子宮內膜瀰漫地入侵子宮肌壁時稱為子宮腺肌病。如入侵的子宮內膜僅侷限於子宮肌層的某一處,引起該處的平滑肌細胞極度增生,形成球體時,有人稱之為子宮腺肌瘤。以上兩者均屬於宮內膜異位症。由於異位的子宮內膜未超出於宮的範圍,故又稱為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 當子宮內膜瀰漫地入侵子宮肌壁時稱為子宮腺肌病。如入侵的子宮內膜僅侷限於子宮肌層的某一處,引起該處的平滑肌細胞極度增生,形成球體時,有人稱之為子宮腺肌瘤
發布於 2023-09-08 11:43
0評論
當正常的子宮內膜細胞侵入子宮肌層,在子宮肌層內種植生長,就導致了子宮腺肌病。子宮腺肌病是一個痛苦的疾病,因為患者常常在經歷了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的痛苦煎熬後,不得不決定和接受切除子宮這一殘酷現實。雖然子宮腺肌病的經典治療是子宮切除術。但隨著診斷的提高和醫生與患者觀念的轉變,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女性婚育年齡推遲,越來越多的患者要求保留子宮的完整性和生育能力,這就給治療提出了新的挑戰,新的保守
發布於 2023-02-06 19:37
0評論
子宮腺肌病的定義是子宮內膜良性侵入子宮肌層導致子宮瀰漫性增大,在鏡下表現為子宮肌層中出現異位非新生內膜腺體及間質,周圍伴有平滑肌增生肥大。一、子宮腺肌病的臨床表現及病理特點有病理診斷的子宮腺肌病患者中80%年齡在40~50歲。經血過多是子宮腺肌病最常見的臨床症狀,發生率約50%左右[2],其他症狀包括痛經、子宮出血及不孕等。婦科檢查時常可捫及瀰漫性增大質軟並有觸痛的子宮。然而,這些症狀及體徵均無
發布於 2022-10-19 01:14
0評論
子宮腺肌病是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侵入子宮肌層形成瀰漫或侷限性的病變,與子宮內膜異位症一樣,屬於婦科常見病和疑難病。子宮腺肌病多發生於30~50歲左右的經產婦,但也可見於年輕未生育的女性,這可能與各種宮腔操作手術增多有一定關係。約15%的患者合併子宮內膜異位症,約50%合併子宮肌瘤。本病的治療可用藥物干預,也可行手術治療,但根治較難,只有患者絕經後子宮腺肌症方可逐漸自行緩解。故而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
發布於 2024-07-16 17:16
0評論
1、痛經:這是子宮腺肌症最為常見的一個症狀,一般患者都會出現繼發性的痛經,隨著病情的加重疼痛也是越來越明顯。痛經的程度與宮內膜侵及肌層深度和宮內膜間質及腺體在肌層中的密度是成正比的。 2、月經量增多:主要的症狀表現就是經期時間變長以及月經量增多,子宮肌壁的病變直接影響了子宮纖維的收縮,月經期開放的時候,血竇是不能關閉的。子宮內壁增厚會使宮腔的面積逐漸增大,最後受到雌性激素的影響合併增生過長。 3
發布於 2024-08-23 22:52
0評論
由於內膜在子宮肌層中的生長方式不同,其病理形態也有所不同,一般將子宮腺肌病分為瀰漫性與侷限性兩種類型。 (1)瀰漫型:子宮內病灶多為瀰漫性,內膜在子宮肌層內呈瀰漫性浸潤生長,並刺激周圍的平滑肌與纖維結締組織增生,子宮呈均勻性增大,最大可達正常子宮的2倍,多不超過3個月妊娠大小,質地較硬;過大的子宮往往合併有子宮肌瘤,少數患此病的子宮可正常大小或小於正常,多見於絕經後的患者,剖開子宮壁可見肌壁明顯
發布於 2023-02-15 12:11
0評論
以下內容來自QQ群病例解答聊天記錄:   問:我這種需要輸血和血小板的患者,U手術的話,需要多長時間呢 答:您這個可能大概需要半個月到二十天,因為血小板不是每天都有,需要預約的。    問:我每次月經排出肉狀的東西排出就不疼了這怎麼回事怎麼有肉 答:您的這種情況叫膜狀月經,是一種病 問:我的子宮並不大,怎麼會那麼痛呢? 答:痛經程度和子宮大小是不成比例的,並不是說子宮越大病情就越嚴重,有的人子宮
發布於 2023-10-15 12:11
0評論
子宮U形切除術是將被腺肌病浸潤的組織儘量切除,保留子宮的黏膜和漿膜,將兩者縫到一起,形成新的子宮,緩解痛經症狀,術後無月經或僅有少量月經,不再懷孕,但也有個別妊娠的報道,術後腺肌病有復發可能。
發布於 2022-10-01 18:44
0評論
子宮分為3層。內層為子宮內膜,中間為肌層,最厚,外層為很薄的漿膜層。如果子宮內膜侵入肌層就成了子宮腺肌病。目前,對引起子宮腺肌病的病因和發病機理尚缺乏清楚的瞭解。多次妊娠和分娩時子宮壁創傷和慢性子宮內膜炎可能是導致此病的主要原因。妊娠創傷可造成子宮腺肌病。子宮腺肌病好發於30~50歲的育齡婦女。子宮腺肌病早期可無任何臨床症狀,也可以僅僅是月經過多,但多數患者可出現下腹部疼痛不適,墜脹及輕度痛經等
發布於 2022-10-21 02:1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