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焦慮症屬於中醫“鬱證”,是由於情志不舒、氣機鬱滯所引起的一大類病症。但中醫認為情志所發生的病變的中心病機是“氣鬱”,而多思善慮最容易傷脾,脾胃為後天氣血生化的來源,然後分別引起血、痰、溼、熱、食等的鬱結以及中醫所說的心、脾、肝等的虛證,所以元代著名醫家朱丹溪說:“故人身諸病,多生於鬱”。所以
(1)當熱擾動心神,或心失所養,心神不安以及肝失柔和之象的時候,就會出現持續 的緊張不安和心悸、失眠、出汗、肌肉機體緊張等;
(2)當肝氣鬱結乘脾胃,就可以出現容易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等;
(3)肝鬱乘脾,脾運不健,生溼聚痰,出現咽喉梗塞感(梅核氣)而實際沒有異常實質性佔位病變;
(4)心脾膽虛的時候,可以出現多思善慮,心悸膽怯,善驚易恐等;
(5)如果出現尿頻,會有幾種情況,一種是下焦溼熱,病人同時還有尿痛、尿黃赤等;二是肝經鬱結,這種病人緊張不安的情況尤為明顯,同時還會手、頭、舌等顫抖的症狀;三是腎虛,病人會有性方面的問題,另外可能記憶力減退等。但從臨床上看,以第二種情況比較多見,這些病人在尿液、腎功能和其他多種泌尿系統檢查表現正常,夜間症狀明顯而歷經多年痛苦不減。
(6)表現為胸悶,喜歡嘆氣,兩脅脹痛等,情緒不好就症狀加重,則是典型的肝鬱氣滯的症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