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入侵身體是一種很不容易被人發現的一種疾病,準確說他是疾病爆發之前的隱疾,很多時候會不被重視,尤其在南方氣候比較潮溼的地方,很多人都會有溼氣太重的症狀,今天小編教大家薏米兩種吃法,可以有效去除溼氣。
薏米是入脾的,可以健脾除溼。按藥材的性味,中醫裡的祛溼藥,或是辛香溫燥,或是甘淡滲利。辛香溫燥的如陳皮,可以燥溼化痰,這就好比架起火把水烘乾。這樣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溼除得快,壞處就是“火”若大了,很有可能把壺燒乾。
薏米則味甘淡,滲利即利水滲溼,像疏通水道一樣將水排走。一般性屬寒涼,和作為果實、種子及質重的藥物多為沉降藥,沉降則能滲利。薏米性涼而沉降,是常用的利水滲溼藥。
正如《本草正》裡說:“薏苡,味甘淡,氣微涼,性微降而滲,故能去溼利水。”相比燥溼,薏米的特點就是滲溼、安全。最重要的是,溼邪表現各異,應對它們的方法也不盡相同,但薏米在祛溼除溼上應用更為廣泛。
薏米祛溼最好是用炒薏米泡水或者煮湯喝。炒薏米是取淨薏米用文火炒,至微黃色、鼓起時取出,放涼,略有焦斑,微香。中藥的泡製方法裡,還有一種是將藥物與麥麩拌炒,即麩炒薏米。鍋熱後先撒入麥麩,用量為薏米的十分之一,加熱到冒煙時,加入淨薏米,炒至表面呈黃色鼓起時取出,篩去麥麩後放涼,略有香氣。
簡單說下這個香氣。根據中藥炒製程度的不同,一般分為把藥炒黃、炒焦和炒炭。而炒黃就是指用文火炒到藥材固有的香氣,或鼓起、爆裂時為度。炒黃能緩和藥的過偏之性,同時散發的香氣,還有理氣解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