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疹皮炎類疾病是皮膚科臨床上最常見的疾病,各類溼疹可佔皮膚科門診量的20%甚至更多。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飲食習慣及周圍環境的改變,過敏性疾病越來越多。據研究,溼疹對於生活質量的影響要超過糖尿病等某些內科疾病。
一、溼疹的發病原因
溼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確,多認為是在機體內部因素,如免疫功能異常、系統性疾病(如內分泌疾病、營養障礙、慢性感染、腫瘤等)以及遺傳性或獲得性皮膚功能障礙的基礎上,加上環境或食品中的過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環境溫度或溼度變化、日曬等外界因素綜合作用下導致的。社會心理因素如緊張、焦慮也可以誘發或加重本病。
二、溼疹的臨床表現
急性期:表現為紅包、水腫基礎上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皰疹、水皰、糜爛及滲出,病變中心往往比較重,而逐漸向周圍蔓延,外周又有散在丘疹、丘皰疹,故境界不清。
亞急性期:紅腫和滲出減輕,糜爛面結痂、脫屑。
慢性期:主要表現為粗糙肥厚、可伴有色素加深,手足部溼疹可伴髮指甲改變。皮疹一般對稱分佈、常反覆發作,自覺症狀為瘙癢,甚至劇癢。
.
三、溼疹可以做那些實驗室檢查來和其他疾病鑑別或篩查可能的病因?
血常規檢查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還可有血清IgE增高,變應原檢查有助於尋找可能的致敏原,斑貼試驗有助於診斷接觸性皮炎,真菌鏡檢可鑑別真菌病,疥蟲檢查可協助排除疥瘡,血清免疫球蛋白檢查可幫助鑑別具有溼疹皮炎皮損的先天性疾病,皮損細菌培養可幫助診斷繼發細菌感染等,必要時應行皮膚組織病理學檢查。
四、溼疹的治療方法
1、基礎治療:
(1)健康教育:幫助患者瞭解疾病的特點和對健康的影響,各種治療方法的療效及可能不良反應,指導患者尋找和避免環境中的常見變應原和刺激原,對患者日常生活進行指導。
(2)避免誘發和加重的因素:醫患配合仔細查找各種可疑病因及誘發和加重的因素,以達到去除病因、徹底治療的目的。
(3)保護皮膚屏障功能:溼疹患者皮膚屏障功能有破壞,易繼發刺激性皮炎、感染及過敏而加重皮損,因此保護屏障功能十分重要。應選用對患者皮膚無刺激的治療,預防並適時處理繼發感染,對皮膚乾燥的亞急性及慢性溼疹加用保溼劑。
2、局部治療:
局部治療是溼疹治療的主要手段。應根據皮損分期選擇合適的藥物型如洗劑、乳膏、溶液、糊劑、油劑等。外用糖皮質激素依然是治療溼疹的主要藥物。應根據皮損的性質選擇合適強度的糖皮質激素:輕度溼疹選弱效糖皮質激素;重度肥厚性皮損建議選擇強效激素;中度溼疹建議選擇中效激素。兒童患者、面部及皮膚皺褶部位皮損一般選弱效或中效激素即有效。強效糖皮質激素連續應用一般不超過2周,以減少急性耐受及不良反應。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對溼疹有治療作用,且無糖皮質激素的不良反應,尤其適合頭面部及間擦部位的溼疹。
3、系統治療
(1)抗組胺藥:根據患者情況選擇適當抗組胺藥物止癢抗炎。
(2)抗生素:對於伴有廣泛感染者,建議系統應用7-10天。
(3)維生素C、葡萄糖酸鈣等:具有一定抗過敏作用,可以用於急性發作或瘙癢明顯者。
(4)糖皮質激素:一般不主張常規使用,但可用於病因明確、短期可以祛除病因的患者,如接觸、藥物因素引起者或自身敏感性皮炎等;對於嚴重水腫、泛發性皮疹、紅皮病等,為迅速控制症狀也可以短期應用,但必須謹慎,在醫生指導下規範使用,以免發生全身不良反應及病情反跳。
(5)免疫抑制劑:應用當慎重,僅限於其他方法無效、有糖皮質激素應用禁忌的重症患者。
4、物理治療
紫外線療法包括長波、中波及窄譜UVB照射,對慢性頑固性溼疹有較好療效。
5、中醫中藥療法
中藥可內治也可以外治,應根據病情辨證施治。中藥提取物如複方甘草酸苷、雷公藤多苷等對某些患者有效。應注意中藥也可能導致過敏、肝、腎損傷等,所以一定要到正規醫院進行處方和治療。
6、複診及隨訪
本病易復發,建議患者定期複診。急性溼疹患者最好在治療後1周、亞急性患者在治療後1-2周、慢性患者在治療後2-4周複診1次。複診時需評價療效、病情變化、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等。對於反覆發作持續不愈的患者要注意分析其原因。最常見的原因有刺激因素(不良生活習慣)、接觸過敏原、交叉過敏、繼發過敏(如對治療中的外用及口服藥物)、繼發感染、不利環境因素、全身因素等。
五、溼疹其他常見問題回答
1、溼疹具有傳染性嗎?
答:溼疹沒有傳染性
2、溼疹能根治嗎?
答:溼疹本身就是一種慢性,易復發的炎症性皮膚病,由於病因複雜,和病人體質、環境等關係密切,而這些很難改變,所以目前沒有一種能夠根治和避免復發的治療手段。
3、平時生活有甚麼需要注意的嗎?
答:平時應注意避免各種外界刺激,如熱水燙洗、暴力搔抓、過度清洗等。積極尋找和避免環境中的致敏原。避免易致敏和有刺激性的食物,魚、蝦、牛羊肉、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濃茶、咖啡、酒類等。與醫生配合,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