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國不少地方都發生因食用織紋螺而中毒的事件,造成人員中毒死亡的嚴重後果。溫嶺市、玉環縣近年曾連續發生幾起食用織紋螺中毒事件,但部分群眾仍心存僥倖地食用,給食品衛生安全帶來極大隱患。
毒性來源
有關資料表明,織紋螺本身無毒,其致命的毒性是在生長環境中獲得的,是由於織紋螺攝食有毒藻類、富集和蓄積藻類毒素而被毒化,在其生長過程中富集了有毒藻類的一些神經麻醉毒素。
近年來,由於海水養殖及工業廢和及生活汙水等大量排入,造成海水富營養化,南海、東海、渤海和黃海均在不同的季節頻繁發生赤潮。赤潮中大量繁殖的藻類有些能夠產生毒素,織紋螺由於攝食有毒藻類、富集和蓄積藻類毒素,或者其他有毒物質如河豚毒素等而被毒化。織紋螺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毒素是麻痺性貝類毒素,類似於河豚魚毒素,中毒病人主要成神經性麻痺症狀,死亡率較高。
毒性影響
由於海洋環境受到汙染,“赤潮”頻發,使織紋螺體內“石房哈毒素”毒性大增。經檢測,該毒素對人體的經口致死量為0.54—0.9毫克,一顆小小的織紋螺很可能致人死亡。織紋螺因其體內含有“石房哈毒素”,人食用後會因神經傳導中斷而中毒,可引起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狀,嚴重者可致死亡,潛伏期最短為5分鐘,最長為4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