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10-16 00:09

  生理特性

  本品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狀扁球形,直徑2~5mm。表面暗黃綠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數點狀突起或凹下的油點。頂端有五角星狀的裂隙,基部殘留被有黃色茸毛的果梗。質硬而脆,橫切面可見子房5室,每室有淡黃色種子1粒。氣芳香濃郁,味辛辣而苦。

  相關論述

  1、《本草衍義》:吳茱萸下氣最速,腸虛人服之愈甚。

  2、《本草綱目》:茱萸,辛熱能散能溫,苦熱能燥能堅,故所治之證,皆取其散寒溫中,燥溼解鬱之功而已。咽喉口舌生瘡者,以茱萸末醋調,貼兩足心,移夜便愈。其性雖熱,而能引熱下行,蓋亦從治之義,而謂茱萸之性上行不下行者,似不然也。有人治小兒痘瘡口噤者,齧茱萸一、二粒抹之即開,亦取其辛散耳。

中藥吳茱萸生理特性及相關論述相關文章
配伍:1、《傷寒論》吳茱萸湯:與生薑、人參等同用,治厥陰頭痛,乾嘔吐涎沬,苔白脈遲等。 2、《醫方簡義》導氣湯:與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治寒疝腹痛。 3、《類編朱氏集驗醫方》雞鳴散:與木瓜、蘇葉、檳榔等配伍,治寒溼腳氣痛,或上衝入腹。 炮製;1、吳茱萸:除去雜質。 2、制吳茱萸:取甘草搗碎,加適量水,煎湯,去渣,加入淨吳茱萸,悶潤吸盡後,炒至微幹,取出,乾燥。(每l00kg吳茱萸,用甘草6k
發布於 2023-10-16 00:03
0評論
1、主根呈類圓錐形或圓柱形,長1~6cm,直徑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黃色,有斷續的縱皺紋和支根痕。頂端有莖痕,周圍有瘤狀突起。體重,質堅實,斷面灰綠色、黃綠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苦回甜。 2、筋條呈圓柱形或圓錐形,長2~6cm,上端直徑約0.8cm,下端直徑約0.3cm。 3、剪口呈不規則的皺縮塊狀或條狀,表面有數個明顯的莖痕及環紋,斷面中心灰綠色或白色,邊緣深綠色或灰色。
發布於 2023-09-11 04:53
0評論
1、《本草綱目》:薏苡仁陽明藥也,能健脾,益胃。虛則補其母,故肺痿肺癰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陽明為本,故拘攣筋急,風痺者用之。土能生水除溼,故洩痢水腫用之。[1] 2、《本草經疏》:性燥能除溼,味甘能入脾補脾,兼淡能滲溼,故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及風溼痺,除筋骨邪氣不仁,利腸胃,消水腫令人能食。 3、《本草新編》:最善利水,不至損耗真陰之氣,凡溼盛在下身者,最適用之。
發布於 2023-09-17 05:40
0評論
1.配黃連:吳茱萸溫中散寒,下氣止痛,降逆止嘔,殺蟲;黃連苦寒瀉火,直折上炎之火勢;吳茱萸辛散溫通,開鬱散結,除逆止嘔。二藥伍用,有辛開苦降反佐之妙用,以黃連之苦寒瀉肝經橫逆之火,以和胃降逆,佐以吳茱萸之辛熱,同類相求,引熱下行,以防邪火格拒之所應,共奏清肝和胃制酸之效,以治寒熱錯雜諸證。 2.配黨參:吳茱萸辛苦而溫,芳香而燥,入肝脾胃經,有良好的暖肝開鬱、溫脾燥溼、除逆止痛的作用,黨參具補氣和
發布於 2023-10-16 00:23
0評論
海風藤,中藥名,為胡椒科植物風藤Piperkadsura(Choisy)0hwi的乾燥藤莖。表面灰褐色或褐色,粗糙,有縱向稜狀紋理及明顯的節,節間長3~300px,節部膨大,上生不定根。夏、秋二季採割,除去根、葉,曬乾。 本品呈扁圓柱形,微彎曲,長15~1500px,直徑O.3~50px。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皮部窄,木部寬廣,灰黃色,導管孔多數,射線灰白色,放射狀排列,皮部與木部交界
發布於 2024-01-16 03:44
0評論
蒼耳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實蒼耳子呈紡錘彤或卵圓形,長1~37.5px,直徑0.4~17.5px。表面黃棕色或黃綠色,全體有鉤刺,頂端有2枚較粗的刺,分離或相連,基部有果梗痕。質硬而韌,橫切面中央有縱隔膜,2室,各有1枚瘦果。瘦果略呈紡錘形,一面較平坦,頂端具1突起的花柱基,果皮薄,灰黑色,具縱紋。其常生長於平原、丘陵、低山、荒野路邊、田邊。
發布於 2023-02-08 12:05
0評論
滲透脆性(簡稱脆性): 正常狀態下紅細胞內的滲透壓與血漿滲透壓大致相等,這對保持紅細胞的形態甚為重要。將機體紅細胞置於等滲溶液(NaCl/0.9%)中,它能保持正常的大小和形態。但如把紅細胞置於高滲NaCl溶液中,水分將逸出胞外,紅細胞將因失水而皺縮。相反,若將紅細胞置於低滲NaCl溶液中,水分進入細胞,紅細胞膨脹變成球形,可至膨脹而破裂,血紅蛋白釋放入溶液中,稱為溶血。 把正常人紅細胞置入不同
發布於 2024-01-08 10:55
0評論
1、糞鏈球菌分泌的乳酸為L型乳酸,又稱為自然乳酸或生理乳酸,可完全被動物吸收利用。乳酸桿菌分泌的乳酸L型和D型都有,但D型則不能被動物吸收利用,雙歧桿菌分泌的乳酸也是L型乳酸。 在動物的腸道里,pH值可顯著影響微生物的數量與類型,大部分來自食物和唾液裡的微生物在腸道的酸性環境中存活很少,主要是糞鏈球菌和乳酸菌。耐酸和不耐酸的細菌在腸道中還會受到不同的抗生因子如酸、蠕動、抗體等的影響,但主要是pH
發布於 2024-01-26 15:26
0評論
常綠攀援灌木,高可達5米;小枝粗壯,散生扁彎皮刺,無毛,幼時被腺毛,老時逐漸脫落減少。小葉革質,通常3,稀5,連葉柄長5-10釐米;小葉片橢圓狀卵形、倒卵形或披針狀卵形,長2-6釐米,寬1.2-3.5釐米,先端急尖或圓鈍,稀尾狀漸尖,邊緣有銳鋸齒,上面亮綠色,無毛,下面黃綠色,幼時沿中肋有腺毛,老時逐漸脫落無毛;小葉柄和葉軸有皮刺和腺毛;托葉離生或基部與葉柄合生,披針形,邊緣有細齒,齒尖有腺體,
發布於 2024-03-13 02:56
0評論
石胡荽,一年生小草本,高5-500px。莖纖細,多分枝,基部匍匐,著地後易生根,無毛或略具細綿毛。葉互生;無柄;葉片楔狀倒披針形,長7-20mm,寬3-5mm,先端鈍,邊緣不規則的疏齒,無毛,或下面稍有細毛。頭狀花序細小,扁球形,直徑約3mm,單生於葉腋,無總花梗或近於無總花梗;總苞半球形;總苞片2層,橢圓狀披針形,綠色,邊緣膜質,外層較內層大; 花托平坦,無託片;花雜性,淡黃色或黃綠色,全為筒
發布於 2024-02-02 10:1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