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根是常用的中藥,可減低或緩解其他藥物的偏性、毒性,具輔助、協調、矯味作用。古人云:“諸藥中以甘草為君,功能調和諸藥,遂有國老之號。”陶弘景稱之為“諸藥之王”,“國老即帝師之稱,雖非君而為君所宗”。李時珍說:“甘草協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可謂藥之良相也。”
2近年來甘草及其提取物在食品等工業上得到廣泛應用。生啤酒加入甘草發酵,成品泡沫多而芳香持久。巧克力中加入甘草甜素能強化可可豆粉的特有香味。從某草中提取的天然抗氧化物質可用作油脂和含油脂食品的抗氧劑。利用甘草的抗炎和助溶特性,已創制出多種爽感、透明、粘著性及生理效應極佳的化妝品。甘草開花期葉片富含蛋白質及脂肪,是駱駝的優良飼料。甘草也是羔皮羊的主要食物。近年由於甘草資源被過度採挖,造成了植物破壞,引起土地沙化,也影響了以甘草為生的羔皮羊的產量。
甘草使用的注意
1不用或少用甘草的情況
甘草長於溫中益脾胃。甘草對腎陰虛與腎陽虛無明顯作用,故在補血、補陰、補陽的方劑中往往少用或不用。如補腎陰之劑的六味地黃丸、左歸丸、大補陰丸、增液湯;補陽劑的腎氣丸、右歸丸、二仙湯等均不用甘草。
前人有“甘緩助溼”之說,故化溼方、苦寒燥溼方多不用甘草,如白頭翁湯、黃連解毒湯、茵陳蒿湯、甘露消毒飲、連樸湯、瀉心湯、四妙丸等均不取甘草。
甘緩不利於排水,用於水溼停聚或水腫的五皮飲、五苓散和治溼邪留戀氣分溼溫證的三仁湯、藿樸夏苓湯均不用甘草。
甘緩不利於理氣,故治療氣滯不暢、升降失調、氣鬱的方劑多不用甘草。如行氣解鬱的越鞠丸,行氣開鬱、降氣化痰之半夏厚朴湯,疏肝理氣、散寒止痛的良附丸,疏肝清熱、理氣止痛的金44"子散,行氣散寒治療疝痛的導氣湯等均無甘草。
甘緩不利於下,故治急腹症以攻下為主時可暫不用甘草,如大黃牡丹湯、複方大承氣湯、清胰湯等。因急腹症多為氣血瘀閉之患,其治療應“以通為用”,故甘緩能降低攻下的療效。
甘緩不利於通行,故在理血劑中用於通絡行瘀的方劑,如桃紅四物湯、少腹逐瘀湯、補陽還五湯等均不用甘草。因甘草主瀉氣分火熱,用於治療血熱的涼血止血劑,如十灰散、四生丸、槐花散等不用甘草。用於消除痞滿、通裡攻下、峻下逐水的方劑,如大承氣湯、大陷胸湯等不用甘草,因甘草的甘緩助溼不利於峻下。對不論虛實的津虧便秘均不用甘草,因甘緩不利於潤腸通幽,如治溼熱津虧的增液承氣湯、津枯腸燥的五仁丸等。甘草瀉火易致陽衰,加之甘緩戀溼,故溫陽利水的真武湯也.不取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