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stein和Winter首先報告了1020例接受Milwaukee支具治療的脊柱側凸患者的隨訪結果,以該作者對同一醫院的729例該病患者的自然病程研究作對照,結果顯示支具治療可明顯阻止脊柱側凸的進展。在該病的高危人群中,支具治療失敗率為43%,而按其自然病程68%患者應歸於此類。Nachemson於1993年報告了一份長期隨訪的前瞻性對照研究。脊柱側凸患者被分成3組,一組是自然病程即非治療組,另一組每天支具治療至少20h,第三組接受電刺激治療。研究結果表明接受電刺激治療組與自然病程組比較無明顯差別,而支具治療組明顯優於自然病程組。1995年Fernandez-Filiberti等觀察了54名順應性良好的支具治療患者和47名未予任何治療的患者,兩組在年齡、性別及脊柱側凸程度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後者在手術治療率和側凸曲度加重方面均3倍於支具治療組。
由此看來,支具治療特發性脊柱側凸從60年代廣泛應用到80年代幾乎否定,經歷了一個曲折的發展過程。90年代初完成的幾項高質量的臨床研究重新確立了支具療法的正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