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傷害的定義是 任何破壞眼睛自身免疫系統,或造成眼部組織損傷,並不可逆不可完全癒合的創傷。
如果你指的是這方面的損傷,答案是絕對肯定的。
要討論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的是激光手術是個甚麼。準確的說激光手術在過去幾十年發生了巨大的技術進步和改變,假設題主提到的是最近幾年最火的激光手術LASIK(全稱Laser 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它的工作原理如下圖所示
Mobile Site Preview
圖片中眼球上部的透明弧形結構就是我們的角膜。這是一層透明的組織,為我們的眼睛提供了大概75%的折射度數。
再說近視,是因為眼球過長,導致無限遠處的平行光通過角膜晶狀體聚焦之後焦點落在視網膜前面。
而激光手術的原理就是:通過使用激光除去一部分角膜基質,減少角膜產生的折射度數,從而讓焦點落回視網膜,呈現一個清晰的圖像。
如圖所示,
1 顯示的是激光手術前的健康角膜
2,3,4圖是利用激光在角膜上橫著切開一個“flap”(圖中右邊圓形透明的那一片)暫且可以理解為好像在西瓜上切出來的一片圓形蓋子,但並不完全切斷,通過瓜皮連著(…甚麼比方= =
圖5就是手術中最重要的部分,利用激光去除一部分角膜基質(stroma)
最後在把第一步中橫切開的“蓋子”蓋回角膜(圖7,8)手術到這裡就完了。
那麼這過程中有甚麼好處和潛在問題呢?(於是現在終於可以回到題主所提的問題了)
好處是,通過越來越精確的數據控制和技術提高(比如冷激光的運用,減少了激光發熱對角膜剩餘組織的傷害等等)完成一個LASIK手術的時間很短,局部麻醉後病人並無痛感,以及手術后角膜度數的控制非常精準。
潛在問題在我看來主要存在以下幾點:
(潛在問題是指:大多數人手術完成後不會有這些問題,但是在激光手術中是有以下問題出現的,所以這部分風險也應該考慮在內)
1. 角膜不完全癒合導致的前面提到切開的“蓋子”脫落、變形的風險:
1.1%到2.0%發生在圍手術期 (Melki & Azar, 2001),而“手術後多少年之後脫落風險降低至今未知,據我們所知,外力創傷導致的角膜瓣褶皺最長時間的case是手術後7年”(Ursea & Feng, 2010)
2. 病人在手術後出現角膜變形,圓錐角膜(ectasia)的風險
23/4027 隻眼睛,也就是0.57%,在做手術7年後(Spadea, et al., 2012)
3. 並不是100%確定的術後視力準確性:
其中包括由角膜“central island”造成的眩暈,重影,視力波動 (Melki & Azar, 2001)
4. 眼睛受到外部壓力的創傷風險(這裡所指的是很多人問到的“被打了一拳”這樣的大力撞擊而並非揉下眼睛)
真實case來自Ursea & Feng,(2010),這個報告中,一個做完LASIK後6年的病人因為被打了一拳角膜瓣脫落,幸運的是醫生及時幫他重做的手術最後他的視力救回來的很完美。
5. 術後癒合期間的感染髮炎風險
6.手術癒合期間表皮細胞增生到角膜基質的手術創面中間造成影響視力風險
0.92%直接來自第一次手術後,1.7%發生在再次掀開角膜瓣進行二次手術時
7. 乾眼症(普遍存在的術後問題,不算病理性,一般情況下可以通過人工淚水解決,但是嚴重的個例會影響正常生活)12.50%~35.29% (術後六個月)其中的比例差別來自於不同的切開角膜瓣的方向
其中最嚴重的第1、2和6點是可以致盲的,發展到後期唯一的解決方法是角膜移植。
令我驚訝的是,許多選擇激光手術的人並不知道知道:
在步驟2,3中切開的角膜瓣,在最後一步蓋回去之後是不能完全癒合的,癒合的只是角膜的表皮細胞,中間大面積的角膜基質只是貼在一起而已。
也就是說,假設你的角膜是前面舉例中那個切開了一個蓋子的西瓜。切開的蓋子最後蓋回去之後,只有瓜皮和原來西瓜的瓜皮長合在了一起,中間紅色的瓜瓤部分只是互相貼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