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11-04 05:57

  【宜忌】

  陰虛火旺者忌服。

  ①《本草經集註》:"桑螵蛸為之使。惡澤瀉、菌桂、雷丸、蛇蛻皮。畏菟絲。"

  ②《藥性論》:"惡石葵。忌羊血。"

  ③《本草經疏》:"陰虛火旺者忌之。陽萎屬於失志,以致火氣閉密不得發越而然,及崩中帶下由於火盛而非虛寒者,並不得服。"

  ④《本草匯言》:"營虛血熱者不宜服。"

陽起石的宜忌相關文章
(一)陽起石的作用 第1步治元氣虛寒,精滑不禁,大府溏洩,手足厥冷: 陽起石(煅,研令極細)、鍾乳粉各等分。共為細末,酒煮附子末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送下。(《濟生方》白丸) 第2步治陰痿、陰汗: 陽起石(煅,為末),每服二錢,鹽酒下。(《普濟方》) 第3步治衝任不交;虛寒之極,崩中不止,變生他證: 陽起石(火煅紅,別研,令極細)二兩,鹿茸(去毛,醋炙)一兩。上為細末,醋煎艾汁
發布於 2023-11-04 05:44
0評論
陽起石的食用方法: 陽起石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1-1.5錢。 陽起石用藥禁忌: 1、陰虛火旺者忌服。 2、桑螵蛸為之使。惡澤瀉、菌桂、雷丸、蛇蛻皮。畏菟絲。《本草經集註》 陽起石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陽起石丸1 功效:主治男子不育,精清精冷。(不孕) 組成:陽起石(火煅紅,研極細)鹿茸(酒蒸,焙)韭子(炒)菟絲子(水淘淨,酒浸蒸焙,別研細末)天雄(炮,去皮)肉蓯蓉(酒浸)各30克覆盆子(
發布於 2023-11-04 05:51
0評論
【鑑別要點】 正品陽起石與誤用品陰起石的主要區別點:一是正品全體乳白色或有相間的縱花紋,表面有纖維狀紋理;二是質鬆軟,撕之成絲綿狀而光滑;三是附粘手上不易去掉。[1] 而誤用品陰起石一是全體呈銀灰色而微綠有光澤;二是斷面顯層狀紋,質軟松酥;三是用手可捻成薄鱗狀或短纖維狀,附粘於手有滑感,不易掉落。兩者用火燒熱,正品不導熱,誤用品導熱。 【名典鑑別】 1、梁·《名醫別錄》曰:“陽起石生齊山山谷及琅
發布於 2023-11-04 06:04
0評論
勃起功能障礙即陽事不舉,或臨房事時舉而不堅。歷代醫家認為此病多涉及肝、腎、陽明三經,病因有命火衰微、心脾受損、恐懼傷腎、溼熱下注,分別治以補腎壯陽、補益心脾、養心安神、清化溼熱。【宜】(1)飲食宜鬆軟易消化,適當進滋補性食物,如蛋類、骨湯、棗、蓮子、核桃等。(2)腎虛者可適當進溫補腎陽的食品,如雞、鴿蛋、狗肉、鹿肉、蝦、海參等。【忌】(1)忌生冷、寒性食物。(2)忌酒、煙。
發布於 2022-09-30 17:44
0評論
陽起石為硅酸鹽類礦物,它是閃石系列中的一員,這類礦物常被稱為閃石石棉。陽起石的晶體為長柱狀、針狀或毛髮樣。顏色由帶淺綠色的灰色至暗綠色。具玻璃光澤。透明至不透明。晶體的集合體為不規則塊狀、扁長條狀或短柱狀。大小不一。白色、淺灰白色或淡綠白色,具有絲一樣的光澤。比較硬脆,也有的略疏鬆。折斷後的斷面不平整,斷面可見纖維狀或細柱狀。
發布於 2023-11-04 05:37
0評論
陰虛陽亢者忌服。《本草經疏》:“無瘀血停留者不得服,陽盛陰虛者忌之,胃火齒痛亦不宜服。《得配本草》:“命問火熾,瘡毒宜涼者,並禁用。”
發布於 2023-03-04 17:09
0評論
宜:外感風熱,頭痛目赤,咽喉腫痛者宜食;口瘡口臭,牙齦腫痛,以及風熱瘙癢者宜食。忌:陰虛血燥體質,或汗多表虛者忌食;脾胃虛寒,腹瀉便溏者切忌多食久1、陰虛血燥,肝陽偏亢,表虛汗多者忌服。2、毒副作用薄荷腦、油對哺乳動物具有較強的麻痺作用,若過量服用會導致呼吸麻痺而死亡。因此,在藥品中的使用劑量不能超過規定的限量(除藥用外,一般每人每日不超過2mg/k 【用途】:用於感冒風熱或溫病初起,發熱頭昏,
發布於 2023-01-28 23:46
0評論
便秘是大便秘結不通、排便時間延長,或欲大便而艱澀不暢的一種病症。便秘雖屬大腸傳導功能失常,但與脾胃及腎臟的關係甚為密切,其發病的原因,有素體陽盛、腸胃積熱;情志失和、氣機鬱滯;氣血不足、下元虧虛;陽虛體弱、陰寒內生,故便秘可分為熱秘、氣秘、虛秘、冷秘四類。【宜】(1)主食宜以糙米、麥類為主,宜多食產氣食物,如豆類、紅薯、土豆、汽水等,以促進腸蠕動。(2)宜多食含粗纖維多的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蕹菜
發布於 2022-09-30 17:39
0評論
便秘是大便秘結不通、排便時間延長,或欲大便而艱澀不暢的一種病症。便秘雖屬大腸傳導功能失常,但與脾胃及腎臟的關係甚為密切,其發病的原因,有素體陽盛、腸胃積熱;情志失和、氣機鬱滯;氣血不足、下元虧虛;陽虛體弱、陰寒內生,故便秘可分為熱秘、氣秘、虛秘、冷秘四類。【宜】(1)主食宜以糙米、麥類為主,宜多食產氣食物,如豆類、紅薯、土豆、汽水等,以促進腸蠕動。(2)宜多食含粗纖維多的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蕹菜
發布於 2022-12-17 14:20
0評論
柏子仁,香氣透心,體潤滋血。同茯神、棗仁、生地、麥冬,為濁中清品,主治心神虛怯,驚悸怔忡,顏色憔悴,肌膚燥癢,皆養血之功也。又取氣味俱濃,濁中歸腎,同熟地、龜版、枸杞、牛膝,為封填骨髓,主治腎陰虧損,腰背重痛,足膝軟弱,陰虛盜汗,皆滋腎燥之力也。味甘亦能緩肝,補肝膽之不足,極其穩當,但性平力緩,宜多用之為妙。 便溏及痰多者忌服。 ①《本草經集註》:"牡蠣、桂,瓜子為使。惡菊花、羊蹄、諸
發布於 2024-02-09 07:54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