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理作用
(1)作用機制
莫西沙星是廣譜和具有抗菌活性的8-甲氧基氟喹諾酮類抗菌藥。莫西沙星在體外顯示出對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厭氧菌,抗酸菌,和非典型微生物如支原體,衣原體和軍團菌有廣譜抗菌活性。抗菌作用機制為干擾Ⅱ、Ⅳ拓撲異構酶。拓撲異構酶是控制DNA拓撲和在DNA複製、修復和轉錄中的關鍵酶。其殺菌曲線表明,莫西沙星是具有濃度依賴性的殺菌活性。最低殺菌濃度和最低抑菌濃度基本一致。莫西沙星對β-內酰胺類和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耐藥的細菌亦有效。通過感染的實驗動物模型證實,莫西沙星體內活性高。
(2)耐藥
導致對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糖肽類、大環內酯類和四環素類耐藥的耐藥機制不影響莫西沙星的抗菌活性。莫西沙星和這些抗菌藥無交叉耐藥性。至今未發現質粒介導的耐藥性的出現。
莫西沙星的8-甲氧基部分與8-氫部分相比具有對革蘭陽性菌高活性和耐藥突變的低選擇性。7位的二氮雜環取代能阻止活性流出,該活性流出為氟喹諾酮耐藥機制。體外試驗顯示經過多步變異才能緩慢的出現對莫西沙星的耐藥性。總之其耐藥率很低(10-7-10-10)。序列的將細菌暴露在低於莫西沙星MIC濃度時只能使MIC值有少量的增加。其它喹諾酮類之間存在交叉耐藥。但是,一些對其它喹諾酮類耐藥的革蘭陽性菌和厭氧菌對莫西沙星敏感。
(3)對人類腸道菌群的作用
通過對兩名志願者服用莫西沙星後的研究觀察到下列變化:大腸桿菌,芽孢桿菌,普通擬桿菌,腸球菌,克雷白桿菌和厭氧菌如:雙歧桿菌,真桿菌和消化鏈球菌等減少。這些變化在兩週內可以恢復正常,未發現艱難梭菌毒素。
毒理作用
致癌、致突變
雖然有關莫西沙星致癌作用的常規長期研究尚未完成,但該藥進行了基因毒性體內和體外試驗。此外,在大鼠身上進行了對於人類的致癌作用加速試驗(誘發和促進測定)。5株Ames試驗中4次為陰性,中國蒼鼠卵巢HPRT的突變試驗和大鼠原發肝細胞的UDS試驗也均為陰性,而其它喹諾酮類TA102的Ames試驗為陽性。體外試驗顯示大劑量(33mg/ml)的其它喹諾酮類藥物可致中國蒼鼠的V79細胞出現染色體異常,然而,小鼠體內試驗核仁測定為陰性結果。此外,體內試驗測定其對小鼠的顯性致死測定為陰性。總之,體內試驗的結果充分反映了其體內的基因毒性。在大鼠的誘導和促進測定中未發現莫西沙星致癌的證據。
光毒性
莫西沙星對光穩定且潛在光毒性很低。體外試驗和動物試驗顯示莫西沙星的光毒性較其它喹諾酮類藥物小。讓小鼠口服一些喹諾酮類藥物並同時照射紫外線,顯示出可增加紫外線的光致癌作用。
莫西沙星的光致癌作用的研究尚未進行,在志願者的Ⅰ期試驗中證實莫西沙星的光毒性較小。
心電圖
高濃度的莫西沙星對延遲調整心臟鉀離子流有抑制作用,因此導致QT間期延長。給狗口服大於90mg/kg莫西沙星進行毒理研究,導致血藥濃度大於16mg/L,引起QT間期延長,但未發現有心律失常出現。但是累積靜脈給藥高於50倍人的給藥劑量(>300mg /kg),可導致血藥濃度≥200mg/L(高於靜脈給藥治療濃度的
30倍),並觀察到可逆轉、非嚴重的室性心律失常。
關節毒性
眾所周知,喹諾酮類可以造成未成年試驗動物的承重關節軟骨的病變。可造成幼年狗的關節毒性的最小口服莫西沙星劑量是推薦最大治療劑量(400mg/50kg人體重)的4倍,其血藥濃度為推薦治療劑量時血藥濃度的2-3倍。
生殖毒性
用大鼠、兔和猴子進行的生殖研究表明,莫西沙星可以通過胎盤。對大鼠(os和iv)和猴子(os)的試驗表明,給予莫西沙星後沒有致畸作用和對生殖力的影響證據。兔靜脈給藥200mg/kg可觀察到骨骼畸形。該研究結果與已知的喹諾酮對骨骼發育的影響一致。血漿藥物濃度在治療濃度範圍內,猴子和兔的流產發生率增多。在大鼠身上,當口服劑量為按千克體重計算使血藥濃度在人治療劑量範圍內所推薦的最大藥物劑量的63倍時,會出現幼鼠體重減少、出生前體重減輕增加、輕度延長孕期和增加一些雌性和雄性大鼠的生殖能力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