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淫所傷
人體與自然界的氣候變化息息相關,特別是胃腸道與外界氣候變化的關係則更為密切。六淫之邪侵襲胃腸,經脈氣血無以輸布,臟腑功能受遏,從而導致各種胃腸病的發生。
外感風邪,可直接侵襲脾胃、腸而致病,可見胃痛、嘔吐、不食、洩瀉、腹脹、痞滿、便血等多種病症。寒邪最易損傷脾胃陽氣,阻礙氣機,導致脾胃、大小腸的納化、傳導功能失常,而出現脘腹冷痛、噁心嘔吐、大便溏瀉等症,如消化性潰瘍以冬春季節發病率最高。
長夏多雨潮溼,易困脾胃,使脾失健運,胃失和降,升降失職,出現胃脘痞滿、不思飲食、四肢睏倦、大便溏瀉等。秋燥之邪耗傷胃陰;或外感溫熱之邪入於陽明胃腑,熱爍津液,均可出現口燥咽乾、飲食減少、大便於結、小便短少等症。古人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只有在機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的情況下,六淫之邪才能乘虛而人,而見病發於胃腸。
情志失調
胃腸病的發生與七情過度密切相關。如長期精神抑鬱、憂愁焦慮過度,使脾胃氣機不暢,功能紊亂,納運失常,而出現脘腹痞滿,不思飲食,大便洩瀉等症。如情緒緊張,肝氣鬱結,則疏洩失常,或肝氣過盛,疏洩太過,橫逆乘脾犯胃,脾胃運化失常,則見胸悶善太息,胃脘疼痛痞滿,腹痛洩瀉等症。肝氣犯胃,胃氣不降,可致呃逆、嘔吐、暖氣等症。或暴怒之下,肝氣暴張,火動於內,氣逆於上'*胃絡受傷而致吐血。
現代醫學也認為,過度精神刺激,憂鬱焦慮等精神因素,使大腦皮質興奮與抑制過程的平衡失調,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導致胃壁血管痙攣收縮,胃黏膜缺血,營養不良,日久則發生炎性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