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缺鈣現象可以服用補鈣的產品的,與胃下垂關係不大。
中醫藥治療有明顯優勢,常採用益氣、健脾、升提等方法治療。當然,由於本病早期症狀不明顯,待患者就醫時往往已不侷限於氣虛下陷,而常伴有氣滯、血淤、痰飲等,出現虛實夾雜的複雜情況。醫生應分析病情,有的放矢地進行治療,才可取得最好療效。
補中益氣丸是治療胃下垂的首選方藥,主要由黃芪、黨參、炙甘草、白朮升麻、柴胡等組成,具有補中益氣,昇陽舉陷的功效,可用於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以及其他臟器的下垂。對脾胃虛弱所致的體倦乏力、食少腹脹、久瀉等也有較好療效。
如果病情虛實夾雜,需在本方的基礎上酌加祛邪藥。氣虛夾氣滯者,可用枳殼加白朮。枳殼有理氣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其尚可增強平滑肌的張力,用於有氣滯的胃下垂最為合適。兼水飲者,可加用苓桂術甘湯,以溫陽健脾化飲。
而由於清氣不升,濁氣不降出現便秘者,治療時應當通腑洩濁,補氣升陷,選用既能補氣又能通便的白朮最為適宜,不得用大黃之苦寒,以免加重中虛氣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