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口瘡是由白假絲酵母菌 (白色念珠菌 )感染引起的一種口腔黏膜病 ,多發於 6個月以前的嬰兒。發病初期 ,口腔黏膜發紅、水腫 ,有灼熱和乾燥感 ,並有甜酸味的口臭。充血的黏膜出現針頭大小的白點 ,一兩天後白點互相融合成一片片的白色斑膜 ,就像殘留的奶塊 ,用手指或其他東西挑剝時 ,常致出血 ,但不久又復生。得了鵝口瘡的嬰兒 ,常表現為煩躁不安 ,不願吃奶 ,進食時哭鬧 ,有低熱等全身症狀。嬰兒患了鵝口瘡 ,大人喜歡用淘米水洗口 ,認為淘米水有“清熱退火”的作用。但這一洗卻好似“火上澆油”,越洗病情越重。殊不知 ,淘米水是不乾淨的 ,經過一段時間可以變酸 ,尤其在口裡 ,變得更快。白假絲酵母菌在酸性環境中繁殖得很快。所以用淘米水治不好鵝口瘡。
[ 治療 ]
一旦得了鵝口瘡 ,做父母的不必驚慌 ,可以選擇多種方法治療 :①用 2%碳酸氫鈉溶液 (小蘇打水 )或 2%的硼酸溶液漱口 ,每天 3~5次。洗後 ,塗 1%的紫藥水。②用維生素 B 2 5毫克、維生素 C 50毫克溶於溫開水中 ,喂服 ,每天 3次。③用中藥導赤散內服 ,外用冰硼散。④如上述治療效果不佳 , 可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制黴菌素。
[ 預防 ]
對人工餵養者 ,奶瓶和水瓶應嚴格煮沸消毒。母乳餵養者 ,在餵奶前應將奶頭擦洗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