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方向,受四季、環境、風向、室內日照等因素影響,並與人的健康狀況緊密相關。中國古代養生家,根據天人相應,五行相生理論,提出以下幾種寢臥方向。
1.東西方向臥:《千金要方·道林養性》篇說:“凡人臥,春夏向東,秋冬向西。”《老老恆言》引《保生心鑑》也主張:“凡臥,春夏首宜向東,秋冬首宜向西。”認為春夏屬陽,頭宜朝東臥;秋冬屬陰,頭宜向西臥,以合“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
2.朝東臥:有的養生家主張一年四季向東臥,不因四時變更。如《老老恆言》引《記玉藻》中文言:“寢恆東首,謂順生氣而臥也。”頭為諸陽之會,是人體的最上方,氣血升發所向,而東方震位主春,能夠升發萬物之氣,故頭向東臥,可保證升清降濁,頭腦清楚。
3.按季節定臥向:有的養生家認為,應根據不同季節確定臥向,即春首東,夏首南,秋首西,冬首北,以應四時旺氣,協調氣血陰陽。
4.避免北首而臥:《千金要方·道林養性》提出:“頭勿北臥,及牆北亦勿安床。”《老老恆言》安寢篇也提出:“首勿北臥,謂避陰氣。”
古代養生家在這一點上基本一致,認為北方屬水,陰中之陰位,恐北首而臥陰寒之氣傷人體陽氣,損害元神之府。
臨床調查發現,頭北足南而臥的老年人的腦血栓發病率較其他臥曏者均高。國外亦有資料表明,頭北足南而臥易誘發心肌梗死。
當然,臥向還應因地制宜,根據住宅環境,居室條件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