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俗稱瘌蛤蟆,其腮後腺及皮膚腺分泌物的抽劑即為蟾酥,是一種強心中藥。蟾酥味甘辛、性溫、有毒。
蟾蜍中毒的原因,主要是蟾蜍的皮疣有腮腺內含有毒液。如煮吃蟾蜍,吃下它的有毒部分,或毒液直接接觸傷口進入血液,均可引起中毒。亦有進食蟾蜍頭、皮中毒者,可能由於其肉被毒素汙染或其他部分(如肉及肝、卵等)也有毒素。據測定在蟾蜍卵中的蟾蜍毒素含量較肌肉高,毒力也強。
蟾蜍中毒,一般潛伏期為半小時至二小時左右,中毒症狀主要表現有噁心、嘔吐,口腔粘膜可出現白色斑塊。嘔吐物先為清水及食物,後因有血與胃酸及膽汁混合,會呈現黑綠色。還可出現腹痛、腹瀉、稀水樣便,嚴重者可脫水。中毒者也可有頭痛、頭暈、嗜睡、出汗、口唇及四肢麻木。病人一般清醒或有致幻現象。一些病人會出現胸悶、心跳過緩、心律不齊、心房顫動等,嚴重者可出現四肢厥冷、脈細弱、血壓及體溫下降以至休克。中毒早期,呼吸無明顯改變;中毒晚期,呼吸變淺、變慢、不規則,口唇青紫終至呼吸衰竭。中毒較輕者一般治療後1-2小時內症狀多漸消失;重度病人吃後2-24小時會發生呼吸衰竭或循環衰竭,甚至危及生命。蟾蜍誤入眼中也會引起眼睛紅腫、充血,甚至失明。有個別進食蟾蜍肉或湯汁者,還會發生剝脫性皮炎。進食者引起的中毒情況和程度,還與個體差異以及進食量多少有關。
發現蟾蜍中毒後,應即送醫院救治。治療原則:一是排除毒物。如催吐、洗胃等,對發生嘔吐和腹瀉者可不必加以制止,早期劇烈嘔吐,有利於毒物排出,預後較好,但要及時補液以糾正水電解質紊亂。二是對症治療。有呼吸或循環衰竭者應訊速搶救,有驚厥者用鎮定藥物。蟾蜍誤入眼中,應立即有清水清洗等。三是如發現有類似洋地黃中毒現象可按洋地黃中毒處理。